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1 08:12: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金色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下面我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英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说学习目标。

为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从思想内容、语言和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由表及里认知事物的水平,根据大纲要求和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文中的感人部分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三、说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

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法指导上我侧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探究,课堂上朗读品味、讨论、质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请同学们认真地看几幅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说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看图片,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2、引入:在长征途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草地,继续去感受那动人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

1、学习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

(1)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3、引导学生找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加以指导。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三)、合作探究

1、再次默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作者写了那几件事?

(2)、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学生交流回报学习效果。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他们。最后写老班长牺牲。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绣,但他记录这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光辉,诏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四)、检测达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照顾—()安顿—()

弥漫—()严厉—()

反义词:干净—()脆弱—()

粗糙—()严厉—()

2、思考: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五、小结

正是老班长的这种品质像金子一样附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才使它闪光发亮。我们学课文不仅仅是把课文读好,更重要的是吸收其中的精华,老班长的品质是高尚的,希望同学们能学习这种品质,当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六、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请大家向家人介绍这个感人的故事。

第2篇:《金色的鱼钩》的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色的鱼钩》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色的鱼钩》的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长满红锈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舍已为人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的说课稿2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作(zuó)料;硬咽(yàn);和(hé)平;振作(zuò)精神;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讨论题:

⑴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第3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班长忠于革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英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龙镇中心小学:杜阳萍

【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入情入境地阅读,抓住那些感动人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本文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班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英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时间:2010.4.29

说课人:彭春燕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金色的鱼钩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色的鱼钩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