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1 08:08: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读了林文虎的《好老师在这里》,感到的确如引言所说真实又有营养,美惠老师的体贴入微,杜老师那种属于生命的教育,美伶老师“讨论与操作”的教学成效„„,一件件真实的案例深深打动了同在一线教学的我,这里的老师为什么是好老师,他们好在了那里,也许,老师的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做到了“用智慧启发智慧,用生命体验生命。”

杜守正老师说:先做好自己才能教了出去。这需要智慧,需要爱的智慧。非常欣赏书中的率性论:每个人天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特质,天性,顺着自己的天性,特质,长出自己该有的神采风貌,这叫率性。也就是小草长成小草,杜鹃花长成杜鹃花,大叔长成大树这无关生命的长短,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小草要长成杜鹃花,大树也要长成杜鹃花,这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适时的给予养料,引发学生内在本有的生命力,让其长出该有的自信和风采。无疑书中提到的几位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示范,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印象最深的就是美伶老师的如履薄冰的改变教材和教法,形成了讨论学习模式的班风,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渐渐酝酿出抽象化的能力,学期过半,学生已经具备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才是高层次的智慧。

教育,什么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然后真的去做,很认真的做,很笃定的做,很温和的,教育就在里头。

第2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158中学小学部

杨 丽 波

2012.2《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名值得学生称赞、家长认可的教师。可当自己真正的投身到教学当中时,才发觉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自己总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力求完美,然而结果还是未能尽善尽美。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领悟到:为师者,空有一身抱负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引领。于是,假期里,我读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而《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更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好老师在这里》向我们讲述的是今日台湾校园中的真实故事,每个故事都像一首抒情诗,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诸多好老师在教学中的真实事例,篇篇发人深省。美惠老师年轻热情,主张对学生要用真心换真情,平时能细心体察每个孩子的情绪,对学生关心细致入微。班里有一名学生阿诚,爸爸去世很久了,妈妈已改嫁,阿诚独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典型隔代教养的孩子。可最近几天美惠老师却发现孩子情绪不太好,经询问才知道妈妈本打算回来给孩子过生日,可由于工作太忙,不能回来。孩子盼望已久的事情就又成了幻影。看到孩子一脸失落的表情,美惠老师决定要给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可不巧的是孩子生日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而卖蛋糕的地方却在深洼地段,那里的路程险象环生,几乎每隔一段路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最终美惠老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帮孩子度过

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阿诚的脸灿烂得就像是久违的阳光。

有这样一段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虽然一个班级有三十几个孩子,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绝对不是三十分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教师细心贴近。教师绝不能为了追求效率,用“班规”框死每个孩子不同的特性。回想我的教学,经常把重点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绪的变化也不能细心体察,殊不知只有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老师,学生的成绩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还记得张艺谋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十四岁的农村少女魏敏芝到一所贫穷的小学代课,虽然她毫无经验,但她心里却本着一个信条: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魏敏芝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复杂的大城市中找回了这名学生,实现了她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好老师在这里》中的婉文和若杏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呢。班级新转来的郁琪同学对于除法一窍不通,连乘法口诀都背不下来,面对这样的一名学生,他们不但没有放弃,而且积极的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与孩子沟通,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于是,若杏老师便每天都给郁琪留额外的练习,因材施教,课堂上对郁琪宽松对待,让她可以在计算时对照口诀表来学习,提高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若杏和其他老师都达成一致,如果到五年级时郁琪的计算能力还是不能重建完成,就请五年级的老师继续协助,一直到将她的基本运算能力

补回来为止。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一则很响亮的教改口号,但真正要落实下去却需要我们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需要时间慢慢雕塑,需要时间慢慢阴干,需要时间慢慢地烧,才能成型。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像文中所讲述的那些好老师一样,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的振兴将指日可待!

第3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1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 “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 ……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书心得

《好老师在这里》一书,一位位出色的好老师闪现在了我眼前,尽管他们各具特色,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优秀。书中介绍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虽然平凡、质朴,却用自己的智慧、生命、满腔的爱意为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为学生灼灼地燃烧着。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虽然不一定保证能让每个学生都长出自己该有的自信和风采,但至少不会“非得要小草也开出杜鹃不可。

林文虎写的《好老师在这里》中,一则则故事让我深深感动,故事背后的事理引起我深深思考。同样是做老师,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效果当然显而易见,而好老师就能找到这些好方法,虽然可能会经历种种困苦曲折,但最后的收获却是甜美的。

其实,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等待,学会”静“等花开。在所有的故事中,我对发生在杜老师的书法课堂中的故事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想当好老师,却苦于还没有找到好方法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一名想选好老师,却不清楚什么才是好老师的家长。肩负着这两个重要角色的我,暑假里有幸拜读了林文虎老师著作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

通常而言,教育书籍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本书中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的“真实又有营养”的故事;那一两句简洁而犀利的点评无不闪现着作者独特的批判和精辟的见解;那到处闪烁的真知灼见,都让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些还没有落入俗套的“好老师”。

一、敏锐发觉孩子情绪,贴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则关于美惠老师的故事:一个叫阿诚的孩子,因为妈妈无法如约为其过生日而产生不快以及怨恨的心理时,美惠老师竟然冒着大雨,顶着随时有山石崩落的危险买来生日蛋糕,和同学们一起为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是2009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文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1

参加工作10多年啦,一直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美好希望——成为一名备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虽然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收获了不少学生的爱,但总是感觉离自己所希望的还相差好远好远。差在了哪里呢?读过这本《好老师在这里》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实这本书中记录的都是一些平凡、普通的教师们的故事。可在看似平凡的背后,他们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儿,因为他们让孩子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春天!这些教师和我们一样都过着起早贪晚、忙忙碌碌的生活,但他们却从不觉得累、不觉得烦,更不会厌倦,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在忙碌中收获了快乐与幸福?又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了无限的力量?我想这与他们爱学生、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寒假每天在陪女儿看书之余,我总会拿起《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来翻看几页,书中的每位老师平凡而又质朴,但是他们智慧而又朴实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却让人折服。

印象最深的是文中介绍到的美惠老师,她在教一位初一女生“一元二次方程式”这个知识点时,在反复讲解并练习检测后,学生仍然似懂非懂,她把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没有找到好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课后,她拼命查找学过的“教学教材教法”,请教每一位能请教的数学教授,她发现,相对初中孩子的脑力发展而言,“一元二次方程式”确实太抽象了,如果老师不能将方程式和生活经验想结合,只顾按部就班地教完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美惠老师能看到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反思自己,在没有教学过数学的情况下,接受一年级包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身为教育工作者,谁不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呢,但怎样才算好老师?“好老师”到底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这是一本平实质朴的书,书中有许许多多关于台湾好老师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像一首抒情诗,能拨动读者的心弦。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心雕刻的痕迹,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透着一份真实,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人们眼中好老师的形象,他们真诚、热情、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

《好老师在这里》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学习了这本书,我最深的体会是——关心理解,收获感动。

在书中,有位叫美惠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