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判断句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1 08:08: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判断句高中文言文

判断句高中文言文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判断句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第2篇:文言文判断句类型

文言文判断句类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判断句类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判断句类型 1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文言文判断句类型 2

一、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二、用“为”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3篇:文言文判断句高中

文言文判断句高中

文言文判断句高中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

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第二、......,......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文言文判断句的标志

判断句的标志是……者,……也、……者,……、……也。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扩展资料

判断句句式特点

一、者也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者也判断句

1、表示类属关系。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2、表示等同关系。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3、表示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4、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5、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二、皆乃句式

吾乃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

三、为是句式

余为伯儵。《左传·宣公三年》

四、非否莫否定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言文的判断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的判断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