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心为话题的写作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0 08:12: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以良心为话题的写作范文

以良心为话题的写作范文

导读:俗语道:“做人讲良心。”讲良心,便是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作文大全,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良心

年初看到良心,不禁想到了各个商店高高挂出的良心价,良心,何必用嘴说出?说出的良心又怎能让他人安心?良心是心不是嘴,外面良心里面黑心,岂不令人伤心?人们说本着良心吃亏,昧着良心得到,其实本着良心的人,又怎会在乎这一点蝇头小利?

旌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苏武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在北海凭着良心为汉家争取的尊严会令之后两三千年的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由良心而来的正直,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没有出卖自己的良心。大汉生我养我,为大汉捐躯救国,视死忽如归,又岂在乎这屈辱与折磨。正是他的良心不泯,正直的气概才如长风破万里浪,持节云中何彷徨!齐太史凭良心直击史实,司马迁凭良心为李陵喊冤,魏征凭良心直斥君过。自古云伴君伴虎,但他们的良心令他们无畏强暴,尽诉衷肠,何来殒身不恤,自因心笔日月!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李白举杯邀明月,东坡泛舟游于赤壁。他们何来如此洒脱?这三个本皆欲凭着良心大展宏图,报效祖国,更污浊的俗世却逼他们昧着良心卑躬屈膝,阿谀谄媚。世俗不要良心,我要世俗作甚?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凭着良心为他们换来了一份浊世中的洒脱,而昧了良心,他们难免摧眉折腰,他们之高明正在于比世人多保留了最本质的良心,也正是这颗良心,让他们得以辉映后世。

勇者无畏,智者无惧,然而怀着一颗良心的仁者却是天下无敌。无数名家士人论及朝代更迭,兴衰之理,大多的归结点在于仁,而这仁字是“人二”,是人在想自己的时候顾忌他们,这不正是良心?隋唐之际瓦岗寨之兴旺,在于立了一个憨直的程咬金为帝,憨直便不会昧良心,不昧良心自会顾及他人,顾及他人仁政自是应运而生,施仁政自是得天下之大道,这也正是无数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真正原因之一。但当农民富足,各自自顾不暇,多了多少算计便昧了多少良心,土崩瓦解,岂非人事哉?

良心是品行,是美德,更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一个国家兴旺之源。良心让人在顺境得正直,在逆境得洒脱于天下。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篇二:良心

“良心”一词在当今社会高频率的被使用,但遗憾的是却总与卖假药、卖假酒的连用。其实它指和自己行为有关的对是非善恶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正义的举动,而这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并不凸显。所以反面例子很多。可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呢?

中国自古留住一句话,叫“文人相轻”。而战乱之中的鲁迅和瞿秋白却肝胆相照,引为同志。鲁迅素来是与同时代的文人“相轻”的,而瞿秋白也是名士一硬汉,只是文人相轻之后却能促膝谈心,到硬汉对同志也只有道义可言。所以两人即使只有书信来往,友谊却十分深厚。在危难中互相帮助,因为相对于外人而言,他们是一家人。这就是对是非善恶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这就是良心所在。

不仅是中国人在危难中体现了良心的力量,外国人也如此;不仅是文人有良心,最“卑贱”的人也如此。比如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

“羊脂球”是整个小说里良心的化身,她虽然被人们鄙视,却有一颗爱国的心,却有着身为法国人应有的良心,这良心又演变成了一种尊严。她既然发自内心的痛恨德国人,怎么能随意的出卖自己的灵魂?她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化为了自己的反抗,哪怕这力量极小,终究是对良心的诠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事是要凭良心的。

还是莫泊桑笔下的人物,我们熟悉的马蒂尔德,她是几乎“败”给了良心的,却因良心成就了自身。十年艰辛,她始终凭着良心做事。丢项链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小的一件事,但她却因为良心的召唤一直在弥补她的过失,良心在她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如今的社会也有许多“良心”,比如方舟子用一人之力打垮了无数诈骗集团,还社会清白和谐。他们的做法确实很激进但是其精神起码值得尊重。

作为当今的学生,我认为生来就应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这是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共同的追求,“救人民于水火”是政客、诗人包括隐士的共同“良心”。而今,我们便是社会的良心,为给更多的人享福,也为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也许我们该回到良心的本意:善良的心地。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世间贤士共同的理念。我们,是社会的良心。

篇三:良心作文

中华民族是个很讲究“良心”的民族,自古以来,“良心”就象一把道德的尺子,无形地丈量着人们的善恶美丑,真伪好坏。所谓“良心”,顾名思义无非就是指人的善良之心。正如俗话所说:善良之心人皆有之,好恶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中国人对“良心”的理解和运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句“有良心”和“丧良心”,就把世间的好人坏人,好事坏事清晰地区别了开来。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处阶层各有差异;对“良心”内涵的把握各不相同。但是,“良心”在人们的心里却是有着同等分量的。

达官贵族讲“良心”,奉行的是“食得皇家俸禄,理应捐躯社稷。”商贾富豪讲“良心”,奉行的是“百姓是衣食父母,必以诚信于天下。”草莽枭雄讲“良心”,奉行的是“一日为友,情同手足,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地痞杀手讲“良心”,奉行的是“拿人钱财,为人消灾。为朋友两肋插刀。”平民百姓讲“良心”,奉行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即当涌泉相报。”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良心”就是“道德”,有良心就是讲道德,丧良心就是没道德。有些文人墨客也将其概括为:“仁义礼志信”和“忠孝节义”。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良心”的总结,从理论到实践已有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而且,古人们也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良善立世”的真人实事。

时至今日,“良心”似乎被挂在了“嘴”上,“道德”好象被挡在了金钱的后面。在有些人的眼睛里,似乎搞市场经济就可以不讲“良心”了,甚至还叫嚷什么“讲良心?良心值几个钱!”进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出现了:有权的说假话;有钱的办假事;经商的卖假货;唱歌的搞假唱;讨饭的装假相;看来只有善良的人们上当受骗是真的了!难怪温总理在指责“三鹿奶粉”时,气愤地说:这样的事情,就是丧良心!

有朋友可能会问,你讲了这么多,那你说如今的“良心”到底值多少钱?我可以毫不谦虚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虽然,我不知道如今的“良心”值多少钱。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丧良心”的人一分钱都不值!

篇四:良心

良心是什么?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是内心的是非标准。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不虑而知,就是天之所赋。对于创立性本善的先哲来说,这颗具有良知的心,自然也有着先赋的味儿。《说文》释“良”:“良者善也”。良心就是善心。

然而,这颗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良心,常常被自己遗忘、遗弃、践踏、出卖。

近日,全国各大城市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随地吐痰,对吐痰者罚款5元至200元。

从此当街吐痰的人,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用钱换回遗忘的良心。前些天,笔者目睹了某市大型上市知名企业,竟然毫无节制地排污。这类企业遗弃了良心!几天前,笔者获得一份环保部门的材料,材料上明白无误地写着,某某大型企业,私自关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直接排放进母亲河。这些企业践踏了良心!

采访中,有些官员还指责媒体多事,记者多事。说这话的官员正在出卖着良心!

遗忘、遗弃、践踏、出卖,这些词语也许会刺痛人心,每个人都会辨解:你也吐过痰;你是企业负债人,你也会排污;你是官员,你也会觉得某一篇报道给你的脸上抹了黑。或者有人说,吐痰和排污不能同日而语,吐痰是习惯,排污是故意。诚然,习惯是将良心忘却后的无意而为,带着本能的色彩,平常得我们都无意察觉。这种平常也更可怕,危害性更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吐痰和排污,在善与恶的道德分野里,没有孰轻孰重。

我承认,良心的缺失随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事人。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儿“良心发现”。这说明良心是需要发现的,虽然它有着先赋的`意味,但不去发现它,就不知良心何在。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词儿“问问自己的良心”。看来心是需要用问来提醒的,不问它,我们常常忘记是非标准,遗忘先赋良知。显然,这两个词儿都有着自我反思的意思。说通俗一些,就是提醒自己,我本善良。问良心,就是问心中的良知———不虑而知的道德。否则,听凭良心丢失或泯灭,那就会变成没心没肝的行尸走肉了!

良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善行。不要危害他人就是善行。问问自己的良心,唤起天赋的良知,每日“三省吾身”,就能管住我们随意吐痰的口,就能堵住一个个恶臭的排污口,就能管住我们为了利益而背弃良心的心。“非典”可怕,背弃良心比非典更可怕。

问问良心,反省自我,从今而始。

篇五:良心

有一件最古老的“老古董”,比明代的木器、宋代的官窑、唐代的彩俑、汉代的钱币、战国的铜器都更古老。可是,拍卖商说,卖不出钱,拍不出价。“不是都说这东西值钱吗?”“这东西是贵重,但不值钱,贵重不等于值钱,更不等于能卖出个价钱来!”你猜是什么?对了,就是这个“良心”。良,好的意思,就是古人说的仁,良心也就是与好心、善心、爱心、同情心意思相近的一类。它是古老,人之能称为人的那一天起,就讲它了。

说不能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卖。光天化日下,没人拿出来卖,也不知它是个什么样子,更没有人出钱买。

说不能卖,也不尽然,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人把良心卖给魔鬼了。”“这是个出卖良心的家伙!”“干什么都行,卖良心的事咱可不能做。”这些话常在耳边转,可见良心还是有人在卖。

光天化日下不卖,悄悄地卖,黑市买卖,天知地知自己知。什么人在卖?什么时候卖?大概老百姓心中都有数。比方说,鬼子进了北京城,有个人卖了良心,他叫周作人,尽管他“五四”时还是个骁将,但从此后人们说他是汉奸。过去有卖良心的,今天也有,今后还会有。卖良心换什么?有换钱的,有换官的,有换名誉地位的,虽说是私下里进行,但一卖掉了良心,人就不是原来那个人了,还是商人,叫奸商,还是当官的,叫贪官,还是……但还能不能叫人。难说。

良心好像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像贾宝玉挂在脖子上那石坠儿,在自己身上搁着时,不觉得是个宝贝,真有一天卖了,才知道没有了良心,活着就不像个人了。就这一点说,人人知道它厉害。于是良心两个字,就像橡皮糖,在每张嘴里嚼:“没良心的啊!”“天理良心呀!”“良心叫狗吃了的!”“凭良心!”“摸着良心再说!”在这些比流行歌曲更流行的市井咒语里,我们感觉到的常常不是良心,而是用良心当盾牌,藏在盾牌后的形形色色不良之心。

老百姓做人有个最基本的准则:昧良心的事不能干。这话简单,这话也厉害,这是从有了人以来,最起码的“人的标准”。什么是好人,什么是成功的人,什么是社会的精英,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但“算不算个人”,从古到今只有一个标准:不做昧良心的事。做了这样的事,良心就卖给别人了。

都这么说,天知地知自知。那么自己的良心还在不在怀里揣着,万一自己也弄不清楚怎么办?说是“摸着良心”,往哪儿摸呀?我认为,有三条可以作为自测标准:一是没做过那种会自己骂自己不是个东西的事情,二是不会因为做了哪件事为它做噩梦,三是半夜不怕鬼敲门也不怕警官来敲门。能这样,放心吧,良心还在自己怀里,没卖!

篇六:良心

尊敬的良心:

展信佳!

很早便想写这封信。最近,有关商家良心的讨论极其强烈,在高速化发展的中国,你和利益的竞争场面不断上演,不知你心中作何反应?而在我看来,一直以来你似乎都处于劣势。

记得书里曾记载过二战的时候,你同利益的一场战争。当时,欧洲形势混乱,一些科学界、文学界的名人竟受当局指使,联名发表文书,称德国使用的种种残忍手段实属正义。93个著名人士的名字排列在这抛弃良心的文书之下,而这一联盟的对面,是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四名科学家,他们坚决反对战争,反对当局惨无人道的所作所为。这封《告欧洲人书》,只有四个人的名字,对比于93个名字,他们的良心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良心,一个人在乱世中想坚守你该是有多难?在爱因斯坦发表这份文书之后,他被视为疯子,开会时他身旁的两把椅子永远是空的。他受着煎熬站在桌子的另一侧,这煎熬,他是为良心受了。

你同利益的战争,为何总失败的惨烈?让坚持你的人越来越少,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益?

在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里,我更是难以寻到你的影子。广东佛山,一个两岁大的小女孩被车子撞倒,碾压。司机竟只是踩了一下刹车,后便扬长而去。小女孩浑身是血的当街躺着,几分钟之间,先后十八个人路过,有人甚至回头张望,但没有一个人上前救她。事后有人采访过那司机,他毫无羞愧的说:“怕赔钱。”

我似乎有些明白,人们都喜欢易得的东西,而你,良心,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才能守住的。人们都是“聪明”的动物,谁也不愿被政府迫害,谁也不愿被人敲诈,惹祸上身,谁都愿取那唾手而得的利益。

只是,当多少家因毒奶粉失去欢声笑语的时候,当小悦悦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时候,我多希望看见你的身影,如果人们能看轻一点自己的利益,把你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成功该有多好!

祝一切顺利。

篇七:良心的解脱

暖暖的阳光,给这个山乡小镇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店铺里商品各色各样,叫卖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刘晶闷闷不乐地走着,对热闹的街市毫无兴趣,离他爸爸开的铺子越近,他心中的压力越重,压得他似乎透不过气来了。

刘晶的父母离婚后,他爸爸辞去科长职务,在街上开了间烟酒商店,刘晶跟他爸爸父子俩相依为命。

刘晶学习很努力,成绩极好,他觉得欠他爸的太多,认为只有拼命读书才能对得起父亲,他爸爸的生意一帆风顺,家里的钱越来越多,盖起了小楼房,买起了摩托车,家用电器什么都有,他考进了省重点中学——县一中,他爸爸笑了,笑得好开心。

他曾发誓不让他爸烦心,然而今天,今天却……实在不敢想下去。双手捂住脸,泪水从指缝中流出来,似乎只有泪水才能将心中的积怨得以解脱,他在心中默默地乞求:“爸爸,别那样干了。”

近了,可以看见自家的店铺了,他心里愈发酸了,想返身离开,可有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他继续向前挪步,店门口的人进进出出,都在争先恐后地购买那些“名酒”,他的心颤抖了。仿佛有条皮鞭在无情地鞭挞自己,不敢再看一眼胸前的团徽,怕玷污了它,可又明显地觉得已经辱没了“团员”的光荣称号,为此,他一直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他甚至恨自己当初不该入团。假如没有入团,自己在良心上倒还可以宽恕一点。老天啊,你为什么这样捉弄人呢?他盯住太阳,让耀眼的阳光刺激自己,离开这里,越快越好,哪怕是逃开,但挪开第一步,已经无力再迈第二步。泪,又涌了出来,一般的酒,无法满足腰包里有了几个钱的小镇人,谁都希望过年时能买上几瓶好酒,别人难买到的名酒,然而,他爸爸却能几十箱上百箱地买回来。他曾为此自豪过,认为他爸行,然而昨天的事又浮现在他眼前——

昨天,他忘了拿文具盒,返回家去取,在家门口,他听到这段话:“老刘,不要太抠了,你购过的这些酒,每瓶不过块把钱,把这些名牌商标贴上去,价儿就翻了几番……”

听到这里,他呆了。几乎不相信,爸爸竟是个那样的人。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晚上,他把那些商标摔得满地都是,倒在床上大哭。他爸哄他,劝他,乞求他,都无济于事,最后,他爸竟跪在他的床前,求他原谅。他心软了,抱住了爸爸违心地点了点头。

今天,他在学校里寡言少语,闷闷不乐,课也听不进,心里很乱。虽然,他知道爸爸那样做是为自己,但他绝不希望爸爸做那样昧良心的事,为了对得起“团员”的称号,为了良心上的解脱,为了爸爸从那罪恶的“钱眼”中拔出来,他决心要……然而,他又害怕。“刘晶,勇敢些。”他不停在心里为自己打气。

更多的人拥进了店里。他心里好不安宁,入团时的宣誓,“……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浑身似乎有了一股无穷的力量,他迈开脚步,抹掉眼泪,挤进了一店铺。

“大家不要买了,这些都是冒牌酒!”声音不大,都很有力,似晴空霹雳,店里霎时出奇的安静。

“谁在胡说八道,冒牌酒?嘿,你着这商标,你看……”他爸探出头来争辨,一看他,目瞪口呆,“叭叭”甩给他两个耳光。从他懂事起,一直到他上中学,他爸从未这样打过他。但,他却没有流泪,只是注视着他爸,一字一句地说:“爸,别那样干了,这是在骗人家的钱,我不要这不义之财,我要的是高尚的爸爸!”

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店铺。脸上还隐隐作痛,但心里却十分轻松……

篇八:说良心

一位知友曾经对我说,在这个社会上,假如一个人卖了良心,那他肯定活得很快活。我知道这句话虽非出自他的肺腑,但却让感到了有点不是滋味。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这世上假如没有良心他会活得怎样?他果真活得很快活吗?我真不敢相信。我知道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在这世上他一定活得很沉重,很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其间混杂着的诸多因素也实非我一时所能道明。

究竟什么叫做良心呢?可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良心它既是抽象的、无形的,又是很实在很具体的,它在对待每一件具体事物时便立刻鲜明地显现出来。我们说,人有人的良心,社会有社会的良心。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一个衡量是非的标准。我们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个上帝,同时也具有一个魔鬼。当上帝占上风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人性中美好、善良和质朴的一面,而当魔鬼呈强时,我们看到的便是邪恶、虚伪和狡诈的一面。人的良心就像一面镜子,正义和邪恶,善良和凶残,都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反映出来。可是当我们心灵这座天平失衡的时候,良心这种东西便迅速地泯灭了,人们便会变得是非不分、忠贞莫辨。我们这里所说的这种良心,其实是一种非常质朴的东西,就像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公正的上帝。我们有了良心,我们便有了同情、真诚和善良的感情;假如我们没有了良心,我们发现我们便有了冷漠、残酷、伪善和奸诈等。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良心,假如一个社会丧失了良心,我们便看不到友爱、同情和善心,我们看到的便是尔虞我诈、冷漠无情甚至是丧尽天良。当一个人有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们看见他(或她)对人类便充满了一种博大宽厚的爱意和关切;而当一个社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们便看见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和睦、友爱、关切和同情,那种爱意和温暖便像阳光一样洋溢在人们的心间。

我们说,人的良心是一面明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人性的深处和世间是非善恶的真像。可是,人一旦进入了社会,进入了这个大染缸中,我们发现人的名利心就像尘埃一般地渐渐蒙上了这面镜子,使人的良心愈来愈模糊,越来越看不清楚。于是,人的良心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便是人的利欲熏心,鬼迷心窍,于是有的人为了名利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任何肮脏的交易和卑鄙的勾当都做得出来。于是,使善良者受到攻击,使真诚者受到愚弄,使苦难者倍加苦难,使伪善者更加虚伪。在这个追逐金钱似乎成为衡量一切事物准则的今天,良心也受到钱的奸污,使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社会共通心理。

良心是我们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若没有良心,我们便无从分辨人间的善恶是非和人心的丑恶伪善;若没有良心,我们也无从鉴别文学艺术作品的真伪优劣,也无法从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找到真诚、善良、朴实等许多真正美好的东西。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良心。对不幸者产生同情,对弱小者予以支持。其实就看我们每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有良心的发现。埋没良心,我们可以见利忘义、为富不仁、损人利己和不择手段;发现良心,我们可以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和积德行善。在这个良心被越来越多人忽略和轻视的今天,我们无法做一个”空心"的人,在何种程度上有良心的发现和发现良心,这标志着一个社会在多大程度上的文明和进步。掩盖我们的良心,其实就是掩盖我们的良知。让丑恶和愚昧不战而胜;发现良心和提倡良心,其实就是颂扬人间的正义、光明、美好和真理。

第2篇: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有人说,做人要存一点素心。这是做人的境界。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提出,可以不追求素心,请先审视自己,是否存在着一点良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以良心为话题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让鲜花开遍“良心草原”】

每每谈起“良心”,带给我的不仅是简单的两个字的深思,更是对古今良知的对比。“良心”总与“道德”相关,产生一种共鸣,无疑是因为,古往今来如何占领心中的道德高地,怎样使我们的“良心草原”更加广阔,是恒久不变的话题。

谈到良心,不得不说起金庸塑造的一个个民族武林英雄。大侠郭靖长在蒙古,铁木真视他如亲子,但在南宋面临蒙古入侵之时,身为汉人的他,毅然拿起武器,死守襄阳,抵御蒙古,只因他内心清明,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心存良知。他的身上有着金庸侠与义的完美融合。

可是,反观今日,这样的侠义得不到践行,甚至连“扶不扶老人”这种在以前几乎不用思考的问题都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此社会,我们还如何实现祖辈们的“大同”,如何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难道真的是道德的沦丧吗?

何谓良心,从字面上看。先有“良”再有“心”,我认为“良”便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态度,有句话说:“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的良心。”不错,良心归根到底就是道德高度。

面对由“扶不扶”引出的这一讨论,不仅是对如今社会的诘问,也将是对社会公民的考验。“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唤醒隐藏在人们心底的良知似乎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道德任务,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如清风吹散了我们积郁心中的灰尘,“扶老人”何尝不是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扶,扶起的除了人心,还有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积累的良心与道德。

精神的成长,是人们长久不断的追求,如果,剥去层层阴霾,我们不难发现,仍有几朵小花坚韧的绽放在辽阔的“草原”上。除却那些道德顽疾,我们的身边仍有不少平民英雄用自己的良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行为如一场甘霖,滋润人心。

面对良心,我们应当问心无愧,尽管难免遭遇挫折苦难,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风雨再大,也要毅然前行。只要仍有一人在不断坚持,那么,我们的良知之花就不会凋谢,心的草原就不会枯败。只有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那朵小花才会变得更加坚韧。

道德源于生活,良心发扬道德。我们是一个以道德为底,名扬世界的文化大国,莫失莫忘,不忘初心,唤起内心的道德旋律,别让其他阻碍你前进的步伐,用良心筑起道德长城,推动精神成长,用心灵的雨露浇灌出最美的鲜花,绽放在最广阔的“草原”,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我愿用我的努力,让她变得愈发美丽芬芳。

【篇二:良心,良药,良人】

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中聊起了这样一个话题:“嗟乎!有儿童搀扶摔倒的老人而被诬陷,有货车翻倒水果散落在地而众人哄抢之,有火灾爆炸事故现场而有人入室盗财。世风如此沦丧,有一法而可以惩之者乎?”

浏览后,我的内心产生很大的感触。如今世风日下,许多热心的人都被诬陷或诈骗,因此,如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人是少之又少。社会上的人,少了一份彼此间的信任,更多的是冷漠无情。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后,敲打着键盘给予回复:“仁爱者众矣,其弗敢助人,盖屡骗于歹人耳。今若使人行其事皆无愧于心,则世风可正耳,助人者助人无虑也已矣。是为正世风之良药也。”不久,便得到许多人的肯定。

的确如此,倘若人们做事之前先自问:这样做合乎礼义吗?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那么,帮助他人的热心人问心无愧,被帮助的人也不会反过来诬陷好心人,社会中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哪里会有那些损人利己、败坏道德的事发生呢?

社会风气的端正,是要靠人的良心来维持的。人无良心,就如夜路无灯,不知将来要发展到何种程度?即使误入歧途,也浑然不觉。

没有良心的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古往今来一直如此。在东汉末年那群雄割据的时代,贵为丞相的董卓,残暴不仁,将皇帝当成他的俘虏,恣意妄为。他重徭苛税,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却在皇宫享乐。他路过一处街市,竟命令士兵在此烧杀抢掠,自己哈哈大笑。对于这种行为,天下人都很愤怒。于是外有十八路诸侯来讨伐,内有忠臣设计除贼。最终,董卓死得很惨,人们都用脚踩其尸体,手打其头。他被埋葬时,棺材被雷劈开了好几次。没有良心的人,连天都愤怒,更何况人呢?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未能得到半点好处,卖国贼们反而将国土让给了别人。于是,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青年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带着排山倒海的势,行。工人罢,学生课,火烧了卖贼曹汝的家,令人拍手称快。没有良心的人,人们一定不能容纳他。

有良心,才是人立足于世的根本,这样的人,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受人赞颂。贤哉,雷锋也!为人民服务,丝毫不倦;背老人过荆棘,无怨无悔。即使二十三岁的他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千古流传。在当今,同样不乏乐于助人的“雷锋”,但却有“反咬雷锋”的“白眼狼”和“骗雷锋钱财”的“狐狸”,这都是对不住自己的良心的行为啊!良心是不让你道德沦丧的一剂良药。做事之前先想想是否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这才是君子的做法啊!

朋友又回复我!“善哉,苟能如此,良人也!”

【篇三:扶起良心】

时下,网络、电视、报纸上关于本是助人为乐却反被诬为肇事者的新闻数见不鲜,引起社会诸多媒体对摔倒(或被撞倒)者“扶不扶”问题的热议,甚至被编成同名小品在春晚演出。

关于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当事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自已遭遇不幸与横祸时,面对别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他们不仅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回馈,反而变本加厉去敲诈,去诬陷。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颠倒黑白,蛮横无礼。这样的人,是把别人的善良、真诚、友善当成欺诈的理由,正如小品中的好心人,因为“碰瓷”者的无耻,屡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反观部分敲诈者,他们的生活真的很拮据,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哪怕这伤害完全是出自本人的原因)毫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好心人的反诬嫁祸虽然无耻却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目前我国的社保、医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我想假如有人在遇到不幸时,有政府有力的救助做保障,他们还会顶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压力去讹诈吗?

说到底,“扶不扶”问题是一个对良心拷问的过程,让那些真正违背道义的人因为良心的缺失而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也就不会也不敢胡作非为;政府的救济求助体系如果能为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饥有所食、病有所医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又有谁会放弃做人的尊严和道德底线去“碰瓷”呢?

只有让良知和感恩这些传统美德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才会在社会上形成对是非曲直的准确的评判标准,以正直、公正、平和的正能量去化解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社会戾气,让诸如“扶不扶”的困惑不再成为一个尴尬的社会问题。只有大家都去“扶”,才能不仅扶起每个摔倒的人,更重的是才能扶起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3篇: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有人说,做人要存一点素心。这是做人的境界。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提出,可以不追求素心,请先审视自己,是否存在着一点良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以良心为话题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让鲜花开遍“良心草原”】

每每谈起“良心”,带给我的不仅是简单的两个字的深思,更是对古今良知的对比。“良心”总与“道德”相关,产生一种共鸣,无疑是因为,古往今来如何占领心中的道德高地,怎样使我们的“良心草原”更加广阔,是恒久不变的话题。

谈到良心,不得不说起金庸塑造的一个个民族武林英雄。大侠郭靖长在蒙古,铁木真视他如亲子,但在南宋面临蒙古入侵之时,身为汉人的他,毅然拿起武器,死守襄阳,抵御蒙古,只因他内心清明,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心存良知。他的身上有着金庸侠与义的完美融合。

可是,反观今日,这样的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以良心为话题散文

以良心为话题散文

老九是个卖肉的,怎么叫得老九,我也不清楚,看别人叫着,就也跟着叫了。老九本人也习惯了,也许这么叫,比叫真名亲切些吧。原本这市场,就老九这一家卖肉的,生意自然红火。今天老九像往常一样的卖肉,嘢?这怎么多了一家。老九心里想,老九的生意虽然受到了些冲击,但还算红火。以前的那些老主顾,也都还给面子。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过很多和老九一样卖肉的',可是都比较冷清。隔了几条街也还是照样冷,连老九自己也纳闷,自己的人缘真有那么好?“来,老九。给我装二斤肉。”老赵痛快的喊道。“听说隔街卖肉的不干了?”老九终于忍不住要问一问了。”嗨,你说他家啊。没事就缺斤少两,最可气的是,把别人买的肉,偷偷的割下一两二两的。我们倒不是差这几两肉,可这事做的不厚道啊。“老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生意一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以良心为话题写作文5篇

以良心为话题写作文5篇

以良心为话题写作文1

良心人皆有之,是评价人性最基本的尺度。然而曾几何时,我们似乎陷进一个突如其来的“道德寒冬”——面对跌倒老人无人敢扶,路遇伤者冷漠围观,不时发生的悲剧让人感叹,平凡的良心正逐渐成为“奢侈品”。

去小恶,行小善,便是积大德。古人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尚的行为从来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我们应该始终追寻的目标。尽管日常生活,并不缺少“以怨报德”的现象,但更多的人仍守护着心中纯洁的道德家园。正是因为他们用“平凡的良心”,守望着社会的公理,用他们的善举,滋润着更多人的心田。

“平凡的良心”是一种心态,更应当是一种行为。心存仁义,明辨是非,是平凡良心的心态;扶贫济弱,赏善罚恶,是平凡良心的行为。社会需要“平凡的良心”,需要道德的引导力量。保持“平凡的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以良心为话题的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良心为话题的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