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曼谷的小象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组成。课文都是围绕“崇高的真挚的情”来写的,热情赞扬了人世间美好的感情和人的美好心灵。《曼谷的小象》讲述了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事,使人们感受到曼谷的景美、物美、人更美。《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极为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事,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讴歌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难忘的八个字》记叙的是一个残疾小女孩在一次课堂上听到老师跟她说的“八个字”,从而改变了她对整个人生看法的故事,赞扬了伦纳德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香玉剧社号”飞机》通过描写豫剧表演艺术家赏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事,充分地表现了一位艺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中,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让学生反复进行阅读实践,使其进入自由自主的学习状态,紧扣语言文字边读边想,自悟自得,体会文中的物美、人美与情美。2、重视文章表达方法的指导。3、注意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4、抓住环境描写的语句,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环境描写与表现人物品质的关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培养。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悦耳”、“沉思”、“绝技”、“佩服”、“焕然一新”等词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能用“悦耳”、“赞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7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感悟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和阿玲的三次微笑体现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1、有关大象的录象。
2、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来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与作者表达的中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审题质疑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象吗?有没有看过象的表演?大象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其实,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它更是得力的好帮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曼谷,看看那里的可爱的小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9课《曼谷的小象》。
2、审题质疑:曼谷的小象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小象?为什么要写曼谷的小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上述大家质疑的问题。
2、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朗读课文,画句欣赏
1、同学们,泰国的风景美吗?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画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2、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出示景色描写句子。读后引导学生欣赏曼谷近郊景色之美。
(1)“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2)“从(桔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3)“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
(4)“……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3、投影去掉括号里色彩描写部分,进行对比,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当然是不去掉句子中的色彩部分描写的写法好。加上这些色彩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具体。
4、再读一读以上四句话,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5、体会曼谷的三次雾色美。请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雾色会有这三次变化。注意联系前面我们的分析。
四、课堂小结
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景色确实很美。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怎么样呢?下节课读讲了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
29曼谷的小象
景美 雾色 橘红色-金色-紫微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感悟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和阿玲的三次微笑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口述目标
导语: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曼谷近郊的美丽景色。请你说说你眼中的曼谷。
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阿玲指挥小象帮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这件事,感受泰国人民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七小节。
二、重点学习第四小节,感受阿玲的形象美
1、当作者一行人的汽车轮子陷进泥坑急需帮助之时,谁来了?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
2、什么叫悦耳?(悦,愉快;形容声音好听。)
3、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读一读。阿玲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和蔼可亲。)
4、齐读第4自然段。
三、学习五--八小节,感受阿玲的出色指挥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2、结合你读文章的情况,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问吗?
3、结合学生的质疑情况,归纳总结整理,共同研读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理解的重点在于“奇迹”和“小象的绝技”。
(1)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六小节,找出作者具体描写小象拉车绝技的句子。
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2)学生做动作演示理解“掀”“撬”。
(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理解阿玲的聪明指挥。
小象如此轻松地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它的绝技真令人佩服!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这么聪明,难道这都是它的本能吗?请在书中找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句子。
这无声的指挥是阿玲平日训练的结果,请你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写出来。
“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是在了解_______。“她沉思了片刻”,是在想______,于是她“拍拍小象的长鼻子,用脸贴贴它那扇子似的大耳朵”,好象在说:“__________”,她“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好像在说:“_________”。
(5)再次朗读作者赞叹小象的句子。感悟作者对小象的赞叹,让学生了解这也是对它的主人阿玲的称赞。
第二句话: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1)过渡:汽车已经拉出来了。下面怎么还有作者赞叹小象的句子?读一读这句话,联系第七小节想一想,这次他又是为何赞叹小象呢?
(2)找出小象洗车的句子,学生感悟。
读了这句话,你想对小象说些什么?
(3)找出阿玲指挥小象的句子。
这次作者说小象乖巧同样离不开它的主人阿玲的出色指挥。阿玲这次是如何做的呢?她又是在对小象说些什么呢?请你找出阿玲指挥小象的句子,把她对小象说的话补充出来。
阿玲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好像在说:“_________”,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好像在说:“_________”。
(4)再次朗读作者赞叹小象的句子。感悟作者对小象的赞叹,让学生了解这更是对它的主人阿玲的称赞。
4、学生总结感受阿玲的心灵美
读到这儿,你认为阿玲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书中的有关句子和你刚才读书的体会谈一谈。
四、抓住阿玲的三次微笑,想象表达,升华主题
1、想象表达:
如此美丽聪明的阿玲,面对中国客人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笑,再笑,三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这时她在想些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
(1)在__________时,阿玲“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时,阿玲“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_________”。
(3)在___________时,“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说:“_________”。
读到这儿,你认为阿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刚才的填空谈一谈你的看法。(热心助人、做事不求回报。)
2、升华主题:
其实,阿玲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请你说一说泰国人民怎样?要联系文章中司机的身份。
五、再次回到课文的景物描写。
当我们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完全认识了作者笔下的阿玲之后,说说你眼中的曼谷是个怎样的城市?(泰国的首都曼谷的景美、物美、人更美。)
再读一读,书中几处描写雾色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仅仅是在写雾吗?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美的景来赞扬美的人和美的情。)
六、请你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用“悦耳”、“赞叹”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7自然段。
3、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生字新词的学习以及课文4、7小节的背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话写完整,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精读了课文29课《曼谷的小象》,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美在哪儿?
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请你自己美美地把课文读一遍。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四、七小节
提醒学生要按照我们以前讲过的背诵课文的方法。
1、复习两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填空。
3、教师引读,学生背诵。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背诵,还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学生比赛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并引导学生找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把生字按课文大意连成一段话。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
汽车陷进泥坑里,在悦耳的铃声中,泰国妇女阿玲带着一只小象走来。司机和阿玲打招呼。阿玲拍拍小象的鼻子,聪明的小象很快把汽车拉出来了。司机向阿玲表示感谢,阿玲笑眯眯地又指挥小象,喷净了车上的污泥。我心中赞叹着,多么乖巧的小象!
(以上内容,可边说边写,也可出示写好的投影)
2.重点讲解字形。(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感谢:就是谢谢,“感”字上下结构,“心”字底。
鼻子:讲明上中下结构。
乖巧:注意讲明“乖”与“乘”的区别,指导学生写好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3.讲解个别词语。
(培养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词语能力及口头造句能力)
赞叹:就是非常称赞。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会非常称赞?
悦耳:就是声音很好听。引导学生组成词组如:悦耳的歌声,悦耳的琴声,悦耳的铃声及小鸟悦耳的叫声等。
四、指导造句,练习说话
1、从书中分别找出含有“悦耳、赞叹”一词的句子读出来,体会这两个词的意思。
2、指导造句:
(1)悦耳:好听的意思,一般形容声音。(铜铃声、说话声、乐曲声、钢琴声、流水声……)
(2)赞叹:称赞、夸奖。
例:面对精巧的工艺品,参观的人们赞叹不止。(杂技表演、伟大建筑、精致的艺术品突出的好事……)
注意句式:在什么情况下,谁?发出赞叹?谁?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赞叹?
3、练习造句,师生评议。
五、指导学生写话
按照课后第三题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段话,进行想象练笔。
要求: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2、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完整。
3、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板书
29 曼谷的小象
景美 物美人更美
雾色 小象阿 玲
拉车形象美
‖‖
洗车心灵美
第2篇:曼谷的小象 教案教学设计
省编教材第八册
《曼谷的小象》是个有趣的故事。课文以曼谷近郊的优美景
色,以一头聪明、乖巧的小象,衬托了一位泰国妇女乐于助人的
高尚品质。
教学要求:
1.在学懂课文基础上,体会阿玲热情助人的好品质。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用“当……时”造句;能凭借第2
自然段的内容,用连续的因果句说话。
3.能表情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热情、真诚的阿玲的赞扬。
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对曼谷近郊景色的赞美。
教学过程:
1.揭题,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曼谷的小象》。知道曼谷在
哪儿吗?小象大家见过吗?说说你见过的小象是什么样儿的?
(用轻松、自然的聊天的方式带领学生接触课文,可以缩短
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小象,用他们熟悉的
事物引入,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师:曼谷的小象是什么样儿的呢?课文还告诉我们些什
么?请大家读读课文,边读边写上自然段序数。
(将初读的主要目标定为“了解曼谷的小象”,因为此时学生
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头小象身上。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从
而加以引导;教师如果只顾自己的思路,将它强加给学生,那效
果是不会理想的。)
(3)检查初读效果n①读生字;⑦填空:“曼谷的小象是(聪
明、乖巧)的小象”。
2.说说,写写--体会小象的“乖”。
(1)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象?
(帮助困难学生进人学习状态)
(2)师:小象的“聪明“‘乖巧”表现在哪些动作上?请同学们
圈划出有关词句。
(根据课题《曼谷的小象》,直接进入课文第6、第7自然段
的学习。采取先理性认识、后感性体会的学法;即通过填空作业
认识到曼谷的小象是“聪明”、“乖巧”的,然后具体地体会为什么
说是“聪明”、“乖巧”的。这样,让中年级学生逐步学会根据要求
钻研课文的词句。)
(3)讨论“小象的聪明和乖巧表现在哪里”。
①区别“掀”和“撬”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掀开铅笔盒的盖子,请同学们拿铅笔撬铅笔
盒。
②小象会“东一掀,西一橇”,说明它会观察地形,会动脑筋,
选择合适的用力方法。--真聪明!
小象“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真能干!
“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一会儿甩着鼻子,潇洒地回来
了。”说明小象很快就领会了主人的意图。--真乖巧
②说说“小象鼻子的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能“掀”--有“手”的功能
能“撬”--有“棍子”的功能
能“吸水”--有“管子”的功能
能“喷水”--有“刷子”的功能
(4)指导朗读第6、7自然段,要求读出对小象的赞叹;尤其
要读好这两句:“奇迹,真是奇迹1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5)教师:刚才,我们读出了作者对小象赞叹的感情。现在
我们也来表扬这头小象,用“曼谷的小象”开头,接下去写赞美小
象的片断,写后交流。
(用动作来辨析词义;用想象来体会小象的聪明、乖巧;用表
情朗读来赞叹小象的绝技;用自己的语言写片断来表达对小象
的喜爱。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就一步一步地到位了。)
3。演演,说说--体会人情美。
(1)师:课文仅仅是赞叹了小象的绝技吗?(还赞美了阿玲)
读读报写阿玲外貌的句子,看看哪位老师有点像阿玲?(学生指
某个老师,并说说理由。)
(2)师:你佩服阿玲阿姨吗?佩服她什么呢?(把小象训练
得这么能干)仔细读课文,看看阿玲指挥小象只用了哪几个动
作?(拍、贴、指、模)这么简单,大家会做吗?试着做做看?
(学生在座位上做“拍”、“贴”、“指”、“摸”的动作)
(3)师:大家都会。那么把这头小象给你指挥,你能行吗?
(学生议论纷纷,最后统一到“小象是阿玲训练的,只听从阿
玲发出的信号”)
(4)师:阿玲一见我们“陷车”,是不是立刻就让小象“上去拉
车”?读第5自然段,把表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的词语划
出来。(“走了一圈”、“沉思了片刻”、“拍拍”、“贴贴”、“指了指”)
(指名学生按划出的词语,演一演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
作)
师:演得像不像?说明什么?(阿玲认真观察、考虑周到)
(把课文中的外貌描写与课堂里的小朋友对照(也可以与其
他熟悉的人对照),人物形象就活了。让学生代替阿玲“指挥”,
让学生模仿阿玲作实地考察,这些类似“玩”的学习环节,都激起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演的学生进入角色,犹如身临其境,评的学
生对照课文内容,也进入了角色。一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高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5)师:刚才我们表演阿玲干了什么,大家再读课文,找找阿
玲说了些什么?(课文中的阿玲没说话,只是笑)
师:阿玲在课文中笑了几次?(三次)阿玲的“三笑”是什么
含义呢?她的笑就像在说话,想一想,她的笑仿佛在说什么呢?
(进行说话训练)
①一笑:“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您好!遇到了
什么麻烦!”“您好!需要帮助吗?”
②二笑:“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事儿还没干
完,您谢什么啊2”
③三笑:“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
的大耳朵”--仿佛在说:“再见1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6)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有关段落,读出对阿玲的热情待人、
乐于助人的赞扬。
4.说说,画画--体会景色美。
(1)师:曼谷的小象很乖,阿玲的心灵很美。曼谷近郊还有
哪些美的地方?(雾很美,曼谷近郊的景色很美)
师:曼谷近郊的雾的颜色有怎样三次变化?(橘红色--金
色--紫微微)为什么会变化?(与太阳光的强弱有关)
(2)读第1自然段。
出示“曼谷近郊图”(图由两三位学生事先预习后绘制),让
其他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评议。
(3)配乐朗读。
师:这么美的课文,应该读得很美。我们来配乐朗读;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让图画形象、音乐
形象和文字形象有机结合,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5.4、结,完成课内作业。
(1)师:课文学完了,能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引导学生回
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所得。这样经常训练,使之逐步形成习
惯。)
(2)布置课内外作业。
①师:仔细读读课文,看看我们是不是少学了一段?这一段
能少吗?(少学了第2自然段,这一段讲陷车的原因。)
师:这一段中,句子的前后部分有因果关系。出示:“因为公
路高低不平,所以汽车颠簸。……”要求学生仿照这一句,用上
“因为……所以……”说下去。(因为昨夜下雨,所以公路变得泥
泞不堪。因为汽车轮子陷进泥坑,所以汽车走不去了。)
②用“当……时”造句。(用课文中的内容)
(用做“作业”的形式学第2自然段。)
课外作业:必做题抄写课文生字新词两遍。
选做题:A.根据第一段课文,为课文画一张插图;
B.找找适合课文的音乐,再次进行配乐朗读练习。
(课外作业分必做和选做,旨在进行“差异教育”,让学生在
各自的起点上提高。)
三、教学说明
此教案曾次在各地施教,学生均能迅速地愉快地投人学习,
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显著。我想,成功来源于抓准了教材的
训练点和学生的兴奋点。
1.对于这篇课文,三年级学生首先感兴趣的是小象,因此我
把初读的目标定为“了解曼谷的小象”,让学生说说小象怎样聪
明和乖巧;而小象的鼻子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让学生研讨
一番“小象鼻子的功能”;由于喜爱小象,又有了语言和材料的准
备,再要学生写表扬小象的片断,他们就乐于为之了。
2。关于阿玲,学生首先感兴趣的是她怎样指挥小象,因此我
让学生找出阿玲指挥小象的动作,而且让他们演一演,他们的热
情就高了。此时学生已进入角色,让他们揣摩阿玲三次“笑”时
的心理活动,他们自然饶有兴味。
3.然后,出示“曼谷近郊图”,引导学生领略景色美;学生又
有了新鲜感,学习的热情又上来了。配乐朗读全文。
4.最后,以做“作业”的形式学第2自然段。
从以上简要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在抓住了读写训练点以后,
力求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方面,是要花一番心思的。
第3篇:《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
景美
象美
人更美
________《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韩迎迎
教学设想:
《曼谷的小象》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中曼谷近郊的优美景色,以一头聪明、乖巧的小象,衬托出了一位泰国妇女阿玲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教学时,我想应该从小象入手,体会它的聪明、乖巧,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小象之所以这样的乖巧,是因为它的主人阿玲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对小象的赞叹、阿玲的赞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一次美的陶冶。教学重点:
1、了解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帮助中国司机解决难题的。
2、从阿玲指挥小象行动的语句中感受阿玲的美好心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大象表演的杂技吗?谁能来说说你看过的大象表演,你觉得大象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认识一头小象,看看它有什么了不
第4篇:《曼谷的小象》 教学设计
《曼谷的小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 颠簸 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橘红色 悦耳 招呼 聪明 绝技
表示 感谢
第5篇:《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
《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
送变电小学 孙贵香
[设计理念] 把语文课堂的识字学习活动视为一种迁移和积累的过程。首先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发挥他们的潜能,最后达到积累的效果。[设计特色】
激发学习兴趣,富有生活意趣,以字词句串连教学设计全程活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曼谷小象的聪明、乖巧。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多音字“冲”,重点指导书写“胸和佩”。
3、读准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本课新词,练习用“佩服、赞叹、胸有成竹”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了解并练习说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理解本课新词。
三、课前准备: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单元导入新课
(1)单元导入:今天我们要开始第四单元的学习了。
第6篇:《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 颠簸 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橘红色 悦耳 招呼 聪明 绝技
表示 感谢 污泥 潇洒 乖巧 赞叹 致谢 焕然一新
第7篇:《曼谷的小象》教案
《曼谷的小象》教案
《曼谷的小象》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所记叙的事,感受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学会本课生字,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对乖巧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难点:懂得课文并非主要写小象、写景,而是主要写人。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精读全文,理解重点词句段,读准课文,指导有感情地
第8篇:《曼谷的小象》的教学设计范文
《曼谷的小象》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曼谷的小象》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第二十九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她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车拉也泥坑,并把车冲洗干净的事。
学生分析:
通过2年来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从而体会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心灵美。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