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0 08:10: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1

万部华严经塔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的白塔村西南方。

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据传说塔是在辽圣宗时(983~1031年)建造的,塔为砖砌的楼阁式,平面呈八角形,七层,通高45.18米。整个塔自下而上收缩很缓,极显雄伟、庄严。塔的下部是一层很高的基座,上有仰莲瓣,中部有束腰,下有俯莲瓣;塔的内部有阶梯可以达到塔的顶部,每层均有两个半圆形拱门和两个方形假门,其它四面都是直棂窗,窗的中部设有通气的风眼。塔身的第一层南面拱门上嵌有篆书“万部华严经塔”的匾额。第一、二层各面,门、窗两侧也塑有天王、力士、菩萨等造像,造型生动,衣纹流畅,技法娴熟,堪称辽代雕塑艺术中的佳作。第一层塔内原来嵌有金代重修时的捐资碑九块,现在仅保存有六块。第三层以上塔身外壁各石门、窗的两侧砌有方形壁柱,塔身的'八个角各有一个角柱。塔的楼梯设在塔心内,除一层为一个楼梯外,其它各层都是对称的二个楼梯。塔的内外壁和塔心设有多层互相交错搭接的木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木骨体系。

塔内还保存有众多的金、元、明、清各代的文字题记,有汉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亦思替非文、畏吾体蒙文和藏文等,其中还有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题记。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2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素白的身影,几里开外便可入目。

在庄稼翻滚的绿浪中,与山光水色银粼映辉。形成了呼和浩特的胜景之一“白塔耸光”,巨塔笔挺,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雄姿不减,敦实威武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写照。

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3

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方、丰州故城西北角,距市区17公里。约建于辽圣宗时(983一1031年在位),历代都曾维修。近年又经修缮,恢复了塔刹,清理出淤埋地下的基座。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通高55.6米。基座为束腰须弥座,上部砌作仰莲瓣。塔身第一、二层外壁嵌有砖雕佛、菩萨、天王、力士像,转角倚柱为砖雕蟠龙柱,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极为流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第一层南面券门上嵌有石额,汉字篆书“万部华严经塔”六字。

每层设腰檐和平座,腰檐下砌出斗拱承托。塔内有旋转式阶梯走道,游人可攀登至第七层远眺山川景色。塔内第一层墙上嵌有金代石碑6通,各层都有历代游人题记,除大量使用汉文外,还有契丹小字、女真字、畏吾体蒙古字、八思巴字、古叙利亚字及古波斯字等各种文字题记,其中以金大定二年(1162年)汉文题记的时代最早,金、元、明各代题记作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反映了当时各民族间的关系及社会状况,是研究北方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第2篇: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范文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1

万部华严经塔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的白塔村西南方。

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据传说塔是在辽圣宗时(983~1031年)建造的,塔为砖砌的楼阁式,平面呈八角形,七层,通高45.18米。整个塔自下而上收缩很缓,极显雄伟、庄严。塔的下部是一层很高的基座,上有仰莲瓣,中部有束腰,下有俯莲瓣;塔的内部有阶梯可以达到塔的顶部,每层均有两个半圆形拱门和两个方形假门,其它四面都是直棂窗,窗的中部设有通气的风眼。塔身的第一层南面拱门上嵌有篆书“万部华严经塔”的匾额。第一、二层各面,门、窗两侧也塑有天王、力士、菩萨等造像,造型生动,衣纹流畅,技法娴熟,堪称辽代雕塑艺术中的佳作。

第一层塔内原来嵌有金代重修时的捐资碑九块,现在仅保存有六块。第三层以上塔身外壁各石门、窗的两侧砌有方形壁柱,塔身的八个角各有一个角柱。塔的楼梯设在塔心内,除一层为一个楼梯外,其它各层都是对称的二个楼梯。塔的内外壁和塔心设有多层互相交错搭接的木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木骨体系。

塔内还保存有众多的金、元、明、清各代的文字题记,有汉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亦思替非文、畏吾体蒙文和藏文等,其中还有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题记。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2

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方、丰州故城西北角,距市区17公里。约建于辽圣宗时(983一1031年在位),历代都曾维修。近年又经修缮,恢复了塔刹,清理出淤埋地下的基座。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通高55.6米。基座为束腰须弥座,上部砌作仰莲瓣。塔身第一、二层外壁嵌有砖雕佛、菩萨、天王、力士像,转角倚柱为砖雕蟠龙柱,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极为流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第一层南面券门上嵌有石额,汉字篆书“万部华严经塔”六字。

每层设腰檐和平座,腰檐下砌出斗拱承托。塔内有旋转式阶梯走道,游人可攀登至第七层远眺山川景色。塔内第一层墙上嵌有金代石碑6通,各层都有历代游人题记,除大量使用汉文外,还有契丹小字、女真字、畏吾体蒙古字、八思巴字、古叙利亚字及古波斯字等各种文字题记,其中以金大定二年(1162年)汉文题记的时代最早,金、元、明各代题记作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反映了当时各民族间的关系及社会状况,是研究北方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3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素白的身影,几里开外便可入目。在庄稼翻滚的绿浪中,与山光水色银粼映辉。形成了呼和浩特的胜景之一“白塔耸光”,巨塔笔挺,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雄姿不减,敦实威武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写照。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1031年)。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

历史变迁,丰洲城倾圯了。村民把丰洲城的残垣断壁当作神秘之地。相传城里有一窝小白鸡,由一只黑母鸡带领,日近黄昏便出来打食。但是可见不可近。有人说塔上有只日日啼晨的金公鸡,飞到谁家地里,谁家就会有好收成。周村人在耕作中得到陶瓷器、铜钱或金银玉器,就认为是塔上的菩萨、天王所恩赐,要跑到塔下祭拜。如今随着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白塔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原丰洲城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区,这里完好的古迹和件件文物都从不同角度昭示着丰洲城昔日的风采。

游览白塔,走近塔身,铁马叮当,铜镜闪烁,一座华丽精美的庞大艺术品扑入眼帘,令人惊叹,引人遐思。

举目上眺,一二层,直棂窗,一洞一门,盘龙柱相隔,各成画面,菩萨护窗,天王护门,形态逼真,气势宏大。计32尊辽代雕塑,件件都是绝代佳作,艺术珍品。抽身远眺,七层斗拱,七层出沿,七层平台,好像天空上的七道彩虹,虽然失却了平台的钩栏,昔日登临者凭栏注眺的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平台叠涩出沿,塔顶叠涩铺墁,方砖不同于瓦,形态凝重端庄。

整个塔体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体逐层微有回收,造型敦实、宏伟、稳健,融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为一体。

塔基座三层,为须弥座、莲花台,上为仰莲瓣,中为束带,下为俯莲瓣。莲瓣由下而上渐次伸出,逐层增大,由人工砍磨成型砌筑而成;花瓣曲线变化,自然流畅,手法细腻,优美逼真;辅以花托,莲蓬构成怒放盛开的出水莲瓣,颇为壮观。

塔身七级,平面布局由外壁、内部塔心壁及二者之间的回廊组成,塔心设“壁内折上式”梯道、通行上下。一二级为单路梯道,二级以上均为双路通道。塔身门窗设置独具匠心,凡单数层正南北开券砖拱门,正东西砌出磨砖直棂假门;双数层则相反,上下错落,交替设置;其余方向内设磨砖直棂假窗,用以通风采光。回廊正面内侧塔心壁均设龛室,为供奉佛像存放经卷之地。

塔的第七层无塔心壁,塔室中空如庭,与北方游牧民族帐式穹庐顶的造型相似。塔檐采取“叠涩出檐式”,层层回收;每层均在八面檐下嵌以铜镜,共计224面;每层转角和第七层椽下系风铃,风吹铃响,增加了古朴典雅的风韵。

塔刹自上而上,用刹杆将覆钵、相轮、宝珠、宝盖和宝瓶串联而成,犹有一种灵光宝气,如登极乐境地之感。

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4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素白的身影,几里开外便可入目。

在庄稼翻滚的绿浪中,与山光水色银粼映辉。形成了呼和浩特的胜景之一“白塔耸光”,巨塔笔挺,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雄姿不减,敦实威武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写照。

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3篇:神秘野史的万部华严经塔

神秘野史的万部华严经塔

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白塔村辽代丰州城遗址内西北角,屹立着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

万部华严经塔为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属楼阁式佛塔。据测,塔高约43米,沉降较为严重。经过1983年至1986年维修,基本落至辽代兴建此塔时的地表。现高度为55.6米。从佛寺遗址内发现的“铜护法神像饰环”以及建筑,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此塔应属于佛教密宗系。因无确凿的文字依据,建塔的时间尚难定论。一般认为此塔兴建于辽朝中晚期,与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亦称应县木塔)大致属于同一历史时期。

万部华严经塔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行政区。从春秋战国至辽代,经长期的历史演变,这里已经是农牧并存,城市建设久远、多民族频繁往来甚至交错居住,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政权都很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解】把经名先解释了·再解释品名·觉得容易明白些·现在先把经名大略讲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华字、要在下边左面加一圈·读做花字音·解释也同花字一样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佛经的名目。【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教主·所以称本师。】简单说起来·就只说华严经三个字。但是大方广同了华严五个字的意义·都是很深·解释起来很烦·下一段【释】里头·都会讲明白的。

【释】大方广的一个大字·包括大多胜三种道理。佛的法身·【法身、是一切的本体。一切的法·都是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自己的心性·就叫法身。不过也是勉强叫的·因为并没有身体的形相·所以实在只应该叫法性。佛因为证得了自己的心性·所以佛就证得了法身。佛法大意里头·也有讲到法身的·可以一同看看。法字、在佛经里头·不论什么事情·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雁塔导游词

距离西安城大南门外不到1.5公里处的友谊西路上,车马喧嚣声中有一清雅绝伦之地,便是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所敲响的地方小雁塔所在地,这里在唐代时曾是荐福寺的浮屠院。现在小雁塔以北门为正门,20世纪90年代新修的歇山式仿唐山门气魄宏伟,横额上“小雁塔”三个字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傅嘉义先生亲笔书写,清秀中透着刚健,像一排排回归的大雁。

荐福寺

进门的青砖甬道将带您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一所著名的唐代皇家寺院,它就是荐福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位帝王把这里作为他们在藩时的坊院,这就是隋炀帝杨广和唐中宗李显。唐时这座寺院曾经占地300多亩,公元684年,唐高宗死后百日,武则天为给丈夫祈福在这儿建立寺院并起名为“献福寺”;公元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又亲自以飞白体题写了“敕赐荐福寺”的匾额,并一直沿用至今,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部华严经塔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