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走了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0 08:09: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老李走了散文

老李走了散文

老李,同事,名传亮,姐弟排名老五,平时都喊他“五哥”。

听到老李病故的消息,还正在北京。开始不信,两月前还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再说,这样的玩笑怎么随便开?况且是一向本分实在的同事,李三哥电话告诉的,还郑重严肃的告诉了具体的殡葬日期,我不得不承认了这消息的真实。并且,很为老李的仓促离世,感到十分的悲痛和惋惜。

因为,老李参加工作几十年,年满六十岁,刚刚办完正式退休手续,一个月还没到,就听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噩耗。还没有来得及享受退休的生活,还没有静下心来陪伴爱妻牵手夕阳无限的晚年,还没有开始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撒手人寰离开了亲人同事和朋友。

老李的身体不好,好像是前年年底,单位查体时发现的,当时并没有在意,只是复查时,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观察,那时应该发现了问题的不妙,似乎老李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去了趟省城医院,本来定的动手术,后来手术中途停下来,老李又回到单位若无其事的上起班来,问他康复怎样,老李也只是笑呵呵的说句,没事。

与老李认识于十四年前的工作调整,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但从没有在一个科室共过事,很长一段时期,双方都各自在基层工作,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看上去是一个很容易接触,没有多大架子的乐呵呵的人,

逐渐的与老李熟起来,也是近六七年的事。两人先后都回到机关大院,在同一座楼上工作,可以说,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的机会多了,说话交流的'时间就多了起来。我们两人年纪相差几岁,对于占大多数年轻人的机关来说,同属于老同志的二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两人就慢慢的聊的投机,而且,成了无话不谈的老哥俩。

后来的工作微调,我们二位先后都来到机关一楼的不同科室,见面说话的机会更多了,见面多,只是相对的,工作期间是互不串门的,只是在走廊厕所或食堂吃饭时见着面。

不长时间,老李因工作需要,开始了长期驻京工作,以后的两年几乎就不长见面。只是后来工作上的安排,我有机会每年去北京两次,这时两人在工作上就有了交集。也可说是,在不同的岗位,开始干同样的工作了。

两人真正的工作合作是在二0一五年,七十周年大阅兵时候开始的。同时,一块工作的还有李三哥,是和老李同龄的生日小于老李的老同志。真正的了解老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一年,我们三人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在一起。

老李是工作认真的一个人。在北京期间,领导安排的工作,都会有条不紊的去干好,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完成,从不给领导提条件,出难题。接到任务,本来是几人轮流去完成,但他常常是让你休息,他起早贪黑一人去处理,在这一点上,他从未有怨言。

老李是一个性格直爽,而且有点倔强的人。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除了来自遗传,大概就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听李三哥说,小时候的老李,几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出身城市家庭,父母都有体面地工作,上面有四个姐姐,他是老小,而且是唯一的男孩。是在吃不愁,穿不愁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有些任性倔强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他的任性是耿直爽快中的任性,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认真,表现在日常的琐碎上,就是一般听他的安排,他说了算,这样与他共事,倒省去了不少操心。

去年驻京的工作调整,领导考虑老李身体的原因,只是作为机动,平常在单位适量工作。这样,驻京的任务很自然的落在我和李三哥的身上,二人每月一轮换,既然是组织安排,虽然有些清苦,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老李的敬业精神。自去年起,老李主动向组织请缨,驻京工作,来缓解我和李三哥的工作压力。开始领导有顾虑,但知道老李的倔强脾气,也只好如此。一年先后在京坚持四个月,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身体明显不如以前,驻京领导心疼老李的身体吃不消,多次劝其回家静养,老李也许感觉到身体的异样,在去年年底,不得不提前几天从北京回家。

没想到,病来如山倒。刚刚迎来新的一年,老李就被肺癌送上了不归路。也许老李的不良饮食,好喝酒,猛抽烟,饮浓茶,饭食不均,过早送走了老李的一生。

老李在单位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同志,荣誉表彰无数。在同事眼里是个乐观耿直倔强的“五哥”,在家里是好丈夫,好父亲。

老李走了,撇下了不舍的红尘,撇下了亲人,撇下了朋友,撇下了同事,撇下了一块驻京的弟兄。

祝老李一路走好,天堂有酒,有烟,有茶,记住要适量。

第2篇:老李的幸福生活散文

老李的幸福生活散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李的幸福生活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李的幸福生活散文 篇1

“哎!现如今农村城镇化的速度真快,想在镇子外围找一块空地开辟成菜园咋这么难呢?”老李扛着?头一边走一边想着。自打老李搬进镇内住以后这个想法一直困扰着他。

老李今年62岁,个子不算高,但身体很敦实,刚从城里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就在我们这个镇内买了一套楼房,落叶归根么,老李就是本镇生人,这里是老李梦开始的地方,他从这里走向人生的顶峰,如今又回归本来。老李平时没事就天天看新闻、报纸、杂志。每每看到假冒伪劣食品害人的消息都不由得发出一番感慨:“这些人太坑人了,没良心啊!要是有块属于自己的菜园多好啊!”老李幻想着某一天在自己的菜园里能够种上自己爱吃的蔬菜,施上农家肥,也不打农药,吃上无污染的绿色蔬菜。一来可以为退休的生活增添点乐趣,二来可以吃上放心的蔬菜,何乐而不为呢?何况自己身板还硬着呢!老李扛着?头绕着镇子周边四处寻找可开菜园的荒地,可找了一个星期也没有找到一块。那些荒地上大都盖起了高楼,老李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一筹莫展。

“老李!老李!”老李回过头来一看,是老张在叫自己,老张是学校看大门的,从小与老李一起长大,算是故交。“老李,我听说你最近想找块地开菜园,是吧,我知道有个地方可以开出菜园,就怕你老了,干不动啊。”老张说。“啥干不动?这天下的事不都是干出来的吗?这天下还没有我老李干不好的事,你快说快说!”老李急不可耐地催促着老张。老张指着前山脚下那片曾经被大水冲毁过的荒滩,那片满是石头与沙子的荒滩上面荆棘丛生,蒿草高过人头。虽然人们在上游筑起了堤坝,不会发生水患了,可那是一片不毛之地。老李望了望前山脚下那片不毛之地,心想:没有我老李干不了的事。

当老李把开菜园的想法说给老伴听时,遭到了老伴的强烈反对,“你都那么大岁数了,还累个啥,好好享享福得了,不行!不行!”老伴忿忿地说。可老李决心已定,任凭老伴不停地唠叨,老李仍然义无反顾地扛着?头,带上水大踏步走向荒滩。只见荒滩上蒿草连成一片,荆棘丛中几棵小枫树的枝叶显得格外粗壮,不知名的虫鸣声从地下时断时续地传出。“真不是块好地啊!”老李内心也打起了退堂鼓,可自己大话已出口怎能反悔呢?老李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半途而废,说干就干。老李脱下外套奋力地挥舞着?头,忍受烈日炙烤肌肤的折磨,汗水与溅起的沙尘一起飞舞。干了半天才整理出约5平方米见方,搬出的石头却能装半拖拉机之多。老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低头一看自己手掌已磨起了水泡,老李忍着疼痛用一根木刺挑破了水泡,皱起了眉头,扬起?头的手臂速度放缓了许多。老张得知了老李去开拓那片荒滩,赶忙来看看对老李说:“一把年纪了,悠着点干,别累着了,实在不行就放弃吧。”老李倔强地说:“这世上就没有我老李干不好的事,到时候请你来参观我的菜园。”

从此以后,如果你想找老李就到这块这荒滩上来找。一个月后,这块荒滩可算见出点菜园的了模样,大约开拓出一亩地。石头清理的差不多了,抠出的石头足能装满一汽车,老李长长舒了口气。可这块地土质太薄了,种什么菜都不爱长,一定要垫些山土才行,老李刚舒展的眉头重又紧皱起来。老李接下来的工程是垫山土,这块荒滩就在山脚下,取山土较方便。老李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了,挑着两个萝筐往“菜园”里运山土,肩膀被扁担压得红肿得老高,老伴看到心疼起来,嗔怪道:“明天别干了,休息,看把你累的。”老李拗不过老伴只休息了一天,又重新挑着箩筐上路。老李的辛勤劳动终于使荒滩变得像是块菜园了。可是一场暴雨过后,老李的“菜园”里面新垫的山土几乎被冲得一干二净,老李心疼啊,这好不容易垫的山土,咋说冲走就冲走了呢,细想明白了原因------是地不平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块崭新的菜园就这样在老李手上艰难地诞生了,老李高兴坏了,干活时再也不是皱着眉头,而是时不时哼起:“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可惜今年种菜的时令已过,只好等到来年再说。这段时间老李也没闲着,老李在菜园四周围上栅栏,钉了个木门,以方便出入,也显得立整许多。

转瞬又一年的春暖花开的时节到了,老李终于可以在自己的菜园里大展身手了。施上了农家肥,播种下希望的种子,种的有黏玉米,豆角,豇豆,黄瓜、西葫芦、小葱,栽的有土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真可谓“满载而归”。老李又天天长在地里,今天给玉米除除草,明天给西红柿打打杈,后天给所有菜统一浇浇水,真是忙啊!忙归忙,当老李看着这些作物一天天长起来时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每到傍晚收工时分走在阡陌小路不由得吟起陶渊明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场大雨过后,地里的作物更加精神抖擞,它们欢快地吮吸这美好的甘露,伸出柔嫩的臂膀欢迎老李的到来,仿佛在感谢老李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是它们主人。老李看在眼里,心里乐开了花,

初夏时节,黏玉米成熟了,烀好了,甜甜的略带清香味;青青的辣椒、紫紫的茄子挂满枝秧,使人一见充满怜爱之心;高高的豆角架,豇豆架上垂下了的果实为这菜园增添了丰硕的.景象。老李将自己的劳动果实送给左邻右舍分享。“老李,你的黏玉米真好吃啊!”“呦!老李,你的菜园真是丰收啊!”“老李,你可真是个能人啊!”老李听了这些话心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成就感,浑身徒然又升起一股力量,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许多。

如今的老李每天都要到菜园走一圈看一看,侍弄侍弄这侍弄侍弄那,生活充满了阳光与希望。“这世上就没有干不好的事!”老李望着绿油油的菜园自言自语着

老李的幸福生活散文 篇2

老李是一名退役军官,现在一三线城市的职校做老师,教授着那些快要被自己遗忘的知识。听说退伍前是空军的少校,搞了大半辈子也没提上去,最后终于被自己热爱的军队裁掉了。我第一次见到他就有很深刻的印象,当时是傍晚,他坐在窗边叼着烟望夕阳西下,一副英雄暮年的的样子。我虽没当过兵,但是我能想象他的感觉,有几分凄凉吧。很多人都说他是舍不得军队,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在学校没带好学生,经常被领导叫去喝茶才闷闷不乐。

我怕他寂寞,没事的时候就去找他聊天,慢慢地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善谈的人,他跟我提起说他舍不得军队的生活,舍不得那规范化的生活、舍不得那一方“豆腐块”。他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了,退伍了,见识到了花花世界,挺好。就是一天到晚柴米油盐的有点不习惯。在部队里有什么司务长啊,炊事班啊,把烟酒饭什么都安排妥当。现在要自己接手,一块一毛地算账,麻烦。”后来他还对我说,他其实最难接受的是退伍后没人给他敬礼。学校的娃娃们也都变了,原来他读书的时候,学生们是看见了老师就鞠躬问好,这和军队差不多,所以出来了才选择当老师。他还说,出来了最不习惯的是没人指挥了,最好的是能带个班,可带班不像带兵啊,年轻时候带了那么多年的刺头兵,现在就是带不好这些娃娃。当时的老师都好凶的,不听话是要挨体罚的。谁晓得现在政策改变那么大,娃娃们都有了这个法那个法的保护,就是和你对着来,你还不能把他们怎么办。你说你苦口婆心地劝吧——没用,这些孩子又正在叛逆期谁听得进这些金玉良言。到最后没办法了,只有请家长吧——也没用,一个个的比主席都忙,都说顾不上,没时间。我原以为是孩子们变了,现在想想家长也变了,家长变了孩子们肯定也就变了嘛,养不教父之过嘛!想起提着脑袋保卫的是这些人物,早知道就不当什么兵了,当初下海的话,说不定就发财了。

老李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姓葛,是一名做学工的老师,长得很像一代文豪朱自清。为人和蔼乐观开朗,一副富贵身材红光满面,圆润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每每有人笑话他的体态,他只是呵呵地笑,回应一句“心宽体胖”。他也是班主任,带的班在全校数一数二的,班上人不多三十几个,本来也都是半个流氓的命,硬生生被他搞成了个顶个的人才。老葛本就是做老师的,又搞的是学生工作,比老李要了解学生。常常和老李谈论管理学生的门道。老李认真听,认真学,拿回自己班上用,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便又反复了。

老李还是继续努力带好班,他班上的孩子们还是努力地捣蛋。慢慢的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老李班上的娃娃要毕业了。我原以为他能送走他们松一口气,谁晓得他竟然说舍不得这群孩子,泪在他眼眶里打转,迟迟没有落下来,带着压着腔跟我说:“当兵最怕的也是退伍那阵,本来好好的兄弟,一纸命令说走就要走了。到后来一起入伍的就我一个在军队了,我不知道是舍不得他们还是羡慕他们,反正每次看见走人我就难受啊。现在也是这样了,一群熊孩子我还没调教好呢,怎么就要走了,他们这个样子出去以后怎么办呐!”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被人偷听传了出去,他班上地的娃娃最后几个星期出了奇地乖,全校示范,老李还因此被评了优秀。

后来老葛告诉我,老李其实是很会带班的,他这是一招欲擒故纵,不会带孩子都是装出来的,他是先放他们一段日子,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收网。平时日常的时候轻微抓一抓,只要孩子们不过那个度,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他每次收网,都是我去他班上催泪,班上的娃娃一听一哭就什么都懂了,一夜之间的成长会令你感到不可思议。很多老师都注重着平时抓,强制地让学生规矩化,这和军队管理方式差不多,让他们习惯了守规矩,出入社会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老李是部队的人,明白利弊,老是憋着这些十七八的娃娃不行,时间长了会憋出问题的,学校毕竟不是军队啊。与其一天到晚地灌输,还不如找个机会让孩子们自己体会。毕竟自己领悟出来的,要比别人灌输的要更深刻,更有成效。

后来老李的学生终究是毕业了,老李依旧还是傍晚望着夕阳,还是一副忧伤的样子,我想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念念不忘?是学生工作难做?还是部队生活难忘?亦或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第3篇:走了就走了散文

走了就走了散文

走了就走了散文1

你哭的时候,早已藏好了别人的泪……

——阮籍

一个不止是为自己哭泣的人,他的泪已然不是能简单的称之为泪滴。滴落的时候,震响千万,千万眠者。看着他们一双双迷茫的眼,都不知是谁灼伤了谁。阮籍是那种不把眼泪当泪的人,泪于他,可能是宣泄,是凄楚,是悲苦,是一切他心里能装得了,容得下的情感。但绝不可能是哀婉。你看尽了一切离事,离人,离泪,离家,离国,却不会感到哀婉。兴许哀是有的,那婉是断然不可能有的。

倒也是,你哭的时候,你已藏好了别人的泪滴。那么凄楚。你哭出的是梦,你把它延长,直至家乡,你看着别人灰暗的双眼。世事变迁,那默然料是哭不出什么的。于是你又流泪。这一次,很是伤感,很是愤慨。

所以,你看,流尽了别人的泪,你还藏着,掩着。可我知道,那,是你自己的泪。你总是,藏着别人的泪,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姑父走了散文

姑父走了散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姑父走了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姑父走了,而且是以自挂东南枝的方式走的。当听到这个消息,我惊愕得半天回不过神,为什么?读了一辈子书的姑父莫非一世清明,到了晚年却成了书呆子,在身体健康,儿孙承膝,颐养天年之时遇烦心事却没拐个角,而往死胡同里撞了。

那几天工作很繁忙,我没有前去吊唁,很是遗憾。姑父那清癯的身影,正襟危坐在台阶上,手捧一本古书,摇头晃脑地放声唱着的形象却一遍一遍在我脑海中放映着。

姑父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也是个贫穷的农民,养育了7个儿女,但他始终不事稼穑,柴米油盐之事不为他所谋,而读诗作文才是他一生的主要功课。据母亲说姑父出身大地主家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谁走了散文

谁走了散文

我读高中时性格孤僻,做事不按常规出牌,时间久了,在同学面前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喜欢的事情,我都没兴趣。孤独久了总需要一个伴,起初是与书为伴,经常泡在书店里看书,每个周末书店人并不多,书却很多。这是一家老书店,我经常的来,所以与老板已经很熟了,偶尔也掏钱买几本书看,我始终有一种观念,纸质的书比电子书更有书的味道,更有读书的感觉。

那天下午,我又独自一人跑到书店去,发现书店里站满了人,而且都是来看书的,其中女孩居多,因为男孩那时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网吧,一上就是一下午。我向这些女孩看了一下,其中有一个女孩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的,她正小心翼翼的在寻找书,看她的神情变化,就知道她不是随便找,而是知道位置的找,可她找了半天,只发现那个书架上少了一本书,她感到有点失望,我能感觉到她很喜欢这本书。下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叔叔走了散文

叔叔走了散文

叔叔走了。

叔叔不是亲叔叔。

叔叔是父亲的一个朋友。

事情还得从三十多前说起。

那时,父亲在一家木材公司工作,从事板材加工。

父亲技术能力在公司是首屈一指的,熟悉的人来加工板材,指名道姓要父亲亲自上马,父亲也十分乐意。

一天,父亲正在加工板材。突然,身后“嘎嚓”一声。父亲预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待手头一指木料锯下后,停下掉头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父亲看到,一辆“救火龙”(那时,老百姓都叫消防车为“救火车”)停在了父亲的身后。

“怎么将车子开到了机器旁呢?”父亲感到疑惑。

一般情况下,客人来料加工,再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车辆是不得进入加工车间的,除非排队待到了加工,在调度的指引下,方可进入指定加工地点。

父亲向“救火龙”走过去,问:“怎么将车开了进来?”

此时,从“救火龙”驾驶室门开了,走下来一名穿着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老李走了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李走了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