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歌 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0 08:08: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大海的歌 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4.注意积累好的词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1.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出示课件:大海的图片)

2.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图片,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两首诗,认识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默读诗歌。

2.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默读思考: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诗句。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一、集体交流、感悟《海上的风》。

(一)入情入境读诗歌。

1.播放一段有关海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大胆发挥想象,伴随着呼呼的风声,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2.学生们思维活跃时,教师顺势引导:“让我们睁开双眼,随着风姐姐一起漫步海边去感受‘海上的风’”。

3.教师泛读,将孩子们带入情境。

4.各种形式读文

同位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使他们忘了此刻是在课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朗读中,被大自然的美丽、神秘所倾倒。

(二)感悟大海风的神奇。

1.从话题的交流中,感受神奇。相机指导朗读。

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把海上的风比作琴师,展现浪花翻滚发出的声音。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2.读中体会:师生交流感悟的同时,多种形式品味朗读。

3.思考:诗歌的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4.展开想象,感悟海上风的神奇

(1)(课件出示)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课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________;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________。

二、仿写诗句,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教师导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续写“大海的歌”,写在小本本上。

(课件出示)

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汇报,完成诗歌的创作。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滔”字。

(1)自主学习7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涛”与“淘”、“朝”与“潮”、“绽”与“淀”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四、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合作朗读课文。

2.配乐读文

3.指导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一、集体交流、感悟《大海睡了》。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板书:静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

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

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4)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啊,别打破这份宁静。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课文里,体会着读出来。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这个“她”是谁?点出:“抱”、“背”,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出示画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2)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大海睡熟的鼾声。

谁能读好它。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3)配乐,朗读第二句。

(4)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你是不是对沉睡的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你从大海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5)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

(6)指导朗读

二、迁移运用,内化语言。

(画面出示)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地升起,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第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是一组儿童诗,由《天和海》《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三首组成。三首诗都是写大海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大海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纹、潮”等8个生字,会写“纹、映”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大海的美,激发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科时:

3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1多媒体播放不同情景下海浪的声音,让学生说这是什么声音,并表达自己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师指名学生介绍大海的样子,并由此引出课题(板书:大海的歌)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一起跟着作者到海边走

好吗?

(揭示课题,板书:大海的歌)

3、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从本课三首诗中,各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

5、小组讨论。

6、指名回答,随机指导。

《天和海》写了大海神奇的蓝色。《海上的风》写微风吹动大海时荡起的无数浪花;大海还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吹狂风时,大海会掀起滔天的巨浪,发出巨大的吼声。《大海睡了》写了深夜里,倒映着月亮和星星的大海平静极了。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不同情景下海浪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读疏理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认识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只要能很好地记住生字,就给予肯定。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波纹映照熟睡仰头翻滚

奔腾琴师奏出渔帆玉镜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6、沉入文本,还原词语,从而理解词3.重点指导书写:“仰”字中间没有横,“琴”字下方没有“点,翻、滚、腾、睡”笔画多应写紧凑点。

7、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8、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9、指名朗读每首诗,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0、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三、细读质疑

 1、细读课文,

(1)自由读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2)在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下打上重点号,仔细体会,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与同学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提问。

 2、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4、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5、小组汇报、感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

四、精读解惑

1、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同学们,人是有喜怒哀乐的,当你高兴的时候,说话的语气是欢快的;当你生气、愤怒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却是恶狠狠的、可怕的,对吗?其实,大海也有喜怒哀乐,你相信吗?只要你用心读读课文,细心体会一下,它就会告诉你了。)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自由朗读。

3、说说自己在朗读中想象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尝试用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4、小组互读,相互评议。

5、全班归纳,教师随机指导反复朗读。

(读《天和海》时读出欢快的语调,第一小节四个“蓝色”要重读,读出作者对大海神奇的蓝色的喜欢;第三小节要读出惊讶的语气,读出作者梦幻般的联想。读《海上的风》时第一小节应读出轻柔欢乐的语调,第四小节则语调激烈高昂,读出大海磅礴的气势。读《大海睡了》时应用缓慢、轻柔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

6、配乐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使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并通过细致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从而启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奇妙。

五、品读感悟

1、再次品读诗《海上的风》。

2、大海不仅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欢快飞翔的海鸥,海底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正等待着同学们学好本领,去探索,去发掘呢!(边播放大海景物的录像边总结。)

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大海的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形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六、广读积累

1、仿照《海上的风》写一节诗。

 2、学生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读书的基础上仿写,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天和海--美丽

大海的歌海上的风--热烈

大海睡了--宁静

第3篇:S版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

S版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大海的歌》是第一单元的一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大海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手法来描写大海,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特意设计了一课时来进行仿写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和生活的感悟。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波纹、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奏出、渔帆、睡觉”等词。教学重点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优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大段,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句子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用。由扶到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电脑等电教媒体把文字转变为图像、把静态变为动态,产生直观效果,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帮助理解词句。

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录音、创设氛围(质疑、激发学生兴趣)

1、问: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唱歌呢?大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会高兴、唱歌吗?看到题目《大海的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导入课文)

(配音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利用电教、讲读结合(学生回答后板书: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大海的歌》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随船出海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和由此而产生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课文先讲作者在码头上看见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气势宏伟、绚丽无比,显示出了勃勃生机,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接着写在海港看到的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使人振奋、令人鼓舞。最后讲在大海中看到我国的石油钻探船时自豪激动的心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大段,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了解祖国社会主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十二月歌》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上册)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传说,在百花园里,有着各种美丽的花。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那里瞧瞧,大家想去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二,谁来读题?翻开书第64面。

师: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花的名字呀,就藏在儿歌里,你找到谁,谁,就会和你做朋友。有信心找到他们吗?要是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问老师、问同学、读拼音)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要求认识的字,看看哪些字不用老师教,不用拼音,你就认识,再看看哪些字你不认识,试着用你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认一认,再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好不好?

二、阅读感悟、识字交流

1、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2、小组交流,互教互学。

3、生自愿介绍识字方法

师:我发现咱们班有些小朋友特别聪明,自己认识了那么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十二月歌》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课文大都是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内容。识字二《十二月花歌》是一篇写一年十二个月份中最有代表性的花卉,本课时要求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两个字,通过学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谈话、看图引入,读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识字,配乐朗读欣赏,朗读感悟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随文识字,自主合作识字为重点。

在这堂课上,我主要以随文识字为主,利用图片识字,如:池塘、墙。在出示课文的同时出示花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认识这些花的名字,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十二月歌》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布置学生回家问问家长,我国民间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目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今天我们学习《十二月歌》,你们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的。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完课文,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让学生明白一行是写一个月的特点。

 4、告诉学生,儿歌中的十二个月指的是农历。

四、读读,看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大海的歌 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海的歌 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