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议论文写作步骤
高中议论文写作步骤
议论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以理服人,但也要讲究语言的文采,适当地点缀,才能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步骤,欢迎阅读。
议论文写作步骤
【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
【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
【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
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第2篇: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引、亮、析、联、深、结”
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角度选好了,观点提炼了,如何行文?
“引、亮、析、联、深、结”是写好供料议论文的六字诀。
引:就是引用材料。高考中供材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即使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难以直接联系起来,会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材料的引用不可过长,三五句话,50字即可。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亮:就是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可以用一下方式亮明观点:“由是我想……”“因此,我们要……”“我认为……”“这个故事(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析: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分析材料中蕴含的道理,也就是要引出自己的观点。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应从材料说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文章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联的功夫。有的同学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了许多废话,结果得不到高分。这里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三四百字,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
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关键还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所以平时要多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果暂时还做不到这点,这部分也可以省去,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
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强调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不要故作惊人之语。
当然,运用这种结构时,引、亮、析、联、深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
例文1: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黄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
(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
(析)
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象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
(亮)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
(联1,古代寓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这是过渡句)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
(联2,古代人物)
现实生活中,像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
(联3,现实生活)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变革过程中,一些人面对权钱利色等诱惑,丧失了正确的立场,颠倒了是非标准,结果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在作怪。如果不引起警惕,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小而言之,它见笑大方,败坏了自己的形象,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大而言之,它恶化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
(深1,挖根源)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
(深2,说危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
(结,解决办法)
[评析]本文从材料中螃蟹的好奇入笔,抓住螃蟹奇怪人的直行这一结果发出疑问,查原因,定论题,提观点,这种读后感似的写法使论题和观点紧扣材料。论证部分分别从古代寓言、古代人物和现实生活三方面联系开去,避免了就事论事,使内容丰富,论据充分。然后,进一步探求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使论证更加深入。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较好地应用了“引、亮、析、联、深、结”六字结构,初学议论文可以模仿。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 “不要 ”)
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来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写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并列式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基本特点:围绕中心排列三个并列的议论段落。
结构模式:
开头:结合材料,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
分论点三:
结尾:深化论点。
例文:
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陶渊明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
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朗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必须跨过这道坎
野草从狭缝中冲出,于是迎来生机;流水从山谷中冲出,于是江入火海。生命中,隐型的关卡不时地横在我们的面前,无法逾跃,便无法流光溢彩,因此时时不忘:必须跨过这道坎!
必须跨过青春浮躁这道坎。“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干硎”,青春是明丽、希望的象征。然而,正如欢快的流水下涌动的暗流,青春地夹杂着叛逆、浮躁与冲动。乒乓球国手陈屺,年少气盛,前途光明,却在输球后大摔球拍,做出了极为失态的表现。这不能不让我们扼腕叹息,他的年轻心志未曾伴随功成名就生长,而是在尚未拥有从容,淡定心态的时期获得了过早的名誉和负担。青春是一部太仓促的书,如果没有在正确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那不仅有碍于个体的发展,更有碍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相反,让我们拿刘翔的成功作对比。他的自信与张扬让他赢在起跑线上,在跨过一道道赛道之坎的同时,他用那蓬勃风发的意气跨过了年轻而浮躁的秋,于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份人难能可贵的品质!必须跨过畏惧挫折这道坎。“真正的勇士,也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遭遇挫折,唯唯诺诺,便永远被挫折湮没;鲁莽硬闯,也不免头破血流;于是,正确地审视自我和乐观昂扬的态度才是逾越这道门坎的由内而外的力量。雅典的古代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正是用不灭的信念方才克服口吃,成就了事业。跨过挫折这道坎,需要有韬略家一般的自我评析,哲学家一般的处事智慧,诚然,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冒险家般冲出险阻的勇气。心志不灭,面对挫折的坎,我心无畏!
必须跨过思维界限这道坎。思维的狭隘会伤害真理。迈耳发现原子守恒,王·鲍耶创立非欧几何学定论,却因思想太过超前,不为当世所接受。无法打破思维的定式,社会的发展将受到阻隔。因此,思维这道坎,用宽容去跨越。一味否定超前的思维将之看作异端,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仅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包容,更应该推崇社会的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多元化的发展与和谐。必须跨过思维这道坎,国家的繁荣才有不竭的推动力!
青春的门坎,用成长去跨; 挫折的门坎,用信念去跨;
思维的门坎,用宽容去跨。
在那些已经跨越和即将到来的隐型关卡面前,对自己默念:我们定能跨越!
留给明天
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我要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我要把最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
——题记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花开,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孤单。”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能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她阳光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
翻开书,看到了罗斯福,这位美国的钢铁总统。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瘫痪,但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重新叱咤风云于美国政坛……从中,我读到了他那份坚毅与刚强,理解了史铁生与地坛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丽华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丽。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脆弱抛在今天,我把刚强留给明天!(分论点一)
闭上眼,想到了曼德拉,想到了他邀请对他进行百般折磨的监狱看守人员参加他的就职仪式的惊人之举。在就职仪式上,他说:“我要感谢这些看守,在狱中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它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宽容。”我很钦佩曼德拉,这位黑人运动的领袖,欣赏他的执著与刚强,更欣赏他的乐观与宽容。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需要宽容呢?你一脚踩扁了装满鲜花的花篮,而花却留给了你满脚的芬芳,这就是宽容,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狭隘抛在今天,我把宽容留给明天。(分论点二)
思绪纷飞,我又想到了尾山洪。这位执著的日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真理而战,为了正义而战!他搜集日军侵华的证据,狭隘的民族情感没有泯灭他的良知,困难也没有使他退却,他为的只是一生无愧于人的良知,无愧于正义!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错误抛在今天,我把真理留给明天!(分论点三)今天,我抛弃了自私、脆弱、狭隘……,留给明天的是关爱、刚强、宽容……,而实现今天到明天的过渡,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一份执著。
我坚信:我拥有这份信念和执着!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递进式
一、概念
递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常见布局方式:
第一种: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首先……其次……最后”等关联词语过渡,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第二种: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分析问题)与“怎么样”(解决问题)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如:比如写作《要钻牛角尖》的提纲:
(1)“钻牛角尖”就是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2)发扬“钻牛角尖”的认真执着、深入钻研、刨根问底的精神,才会得到成果,取得成功。(为什么)
(3)要发扬“钻牛角尖”的精神;同时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找准正确的方向,避免陷入误区。(怎么办)
例文:
感受诗意
我们有些人总是抱怨上苍:赐给了陶渊明一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却让自己每天穿梭于灰尘废气之中;留给了郁达夫一个满眼诗意的秋,却让自己被砖瓦遮住了双眼;送给李乐薇一座存在于世俗中却充满仙意的“空中楼阁”,却只给自己冰冷的墙壁……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已无诗意可言了吗?不,其实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到处洋溢着诗意的地方。只是,要感受诗意,就必须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扉,用心去描绘诗意的天空。
要感受诗意,首先要擦
第3篇: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小编收集了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1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获得高分。
应当说,议论文的写作,总体上来讲,可能它的难度显得要比记叙文大一点。上句下句之间有一种什么逻辑联系呀?材料跟观点之间是不是有个严密的因果关系呀?好多同学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够。议论文很需要语言的连贯,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语气很流畅地下去,把一个理讲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学那个语言疙疙瘩瘩的,不是很好。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
第4篇: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议论中的记叙 刘骏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领悟议论文里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区别。
2、培养学生对“爱”的施与和接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议论文里的记叙写法,能根据需要恰当地转述论据。教学过程
1、“爱的奉献”话题探讨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
第5篇: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议论中的记叙 刘骏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领悟议论文里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区别。
2、培养学生对“爱”的施与和接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议论文里的记叙写法,能根据需要恰当地转述论据。教学过程
1、“爱的奉献”话题探讨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