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课应重视语法渗透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9 08:12: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考语文复课应重视语法渗透论文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一些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学生也渐渐淡忘了语法知识。其实这在教师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实淡化语法,不等于淡忘和忽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明确了语法知识的学习目的和形式。可以说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新课标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深奥的、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交,可以不学。相反,在人教版每一册语文书的后面都附录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材料供学生阅读。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高中学习。

教师淡化语法观念,不教语法,一些初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导致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失分现象愈来愈严重,令人叹息。

从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语法知识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下面我们结合我省中考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单独运用单一语法

1.字音、字形。

(2011陕西)第二小题选择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其中错别字“云”应改为“纭”,“妻”应改为“萋”,“漫”应改为曼”,“倾”应改为“顷”,“必”应改为“毕”,根据语法前四个字均属形声字错误,后一个字为同音异形字。如果知道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决定字的读音,形旁决定字的含义就很容易,找出错误所在。

相同的题型在2010年中考试卷中也考到五个错别字,其中四个为形声字错误。

2.短语类型。

(2009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任选一个节日补充活动主题,并运用已有的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其实际是运用“动宾短语”结构补全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活动主题。

(2011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二要求从两则话中任选一则,根据上下句句式特点补写下句,其实质是考查对偶修辞,这就要运用到词性及短语知识。

3.句子成分及复句、语段修改题型。

例2011年中考第五小题,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其实是考查复句类型,而语病考查,主要考查句子成分残缺。这些相比往年如果不拿语法分析,仅凭语感很难找出症结所在。

4.修辞及其作用。

常常出现在仿句练习、阅读理解题中。如2011年陕西的诗歌阅读第一小题中考查到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二、综合运用多种语法知识

1.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文言文考查常考到文言实词含义、文言虚词及用法、翻译等,这些题型都将涉及语法。如我省2010年第22小题、2011年第23小题都考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之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其他的如文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在文言文中随处可见,这些题的分析都离不开语法知识。

2.写作。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目前中学生作文突出的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病句多,常见修辞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写出来的句子常常成分不全,不是缺少主语,就是缺少宾语,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而我省很多一线教师却淡化语法教学,学生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导致我省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下滑。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2011年、2012年陕西中考研讨会上,陕中考语文命题组组长薛翰铭老师多次强调,这一问题症结在现行《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现行教材语法编排内容过简,同时缺乏规定性和系统性,不便于教师实际操作,结果导致初中语文教师不教语法、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下滑。高中语文教师怨声载道。新的课程标准已修改了这一缺陷,并即将公布。对此,薛翰铭老师声明:

今后将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着力加大对语法的考查,建议基层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应不负责任的淡化语法,不教语法。

由去年中考试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法考查点增加,今年中考语法知识方面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2012年《中考说明》增加了提取句子主干的题型)。因此,初三教师在复课中,应该着重补上这一重要知识点,有意识地在复课中渗透语法知识。

那么,如何渗透语法呢?研讨会上,薛翰铭老师建议教师在复课上渗透语法。应本着“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即立足于语法的五个层面,即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复句、修辞。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复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法,定会使复课收到良好的效果,更会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第2篇:中考语文复课应重视语法渗透论文

中考语文复课应重视语法渗透论文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一些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学生也渐渐淡忘了语法知识。其实这在教师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实淡化语法,不等于淡忘和忽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明确了语法知识的学习目的和形式。可以说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新课标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深奥的、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交,可以不学。相反,在人教版每一册语文书的后面都附录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材料供学生阅读。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高中学习。

教师淡化语法观念,不教语法,一些初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导致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失分现象愈来愈严重,令人叹息。

从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语法知识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下面我们结合我省中考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单独运用单一语法

1.字音、字形。

(2011陕西)第二小题选择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其中错别字“云”应改为“纭”,“妻”应改为“萋”,“漫”应改为曼”,“倾”应改为“顷”,“必”应改为“毕”,根据语法前四个字均属形声字错误,后一个字为同音异形字。如果知道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决定字的读音,形旁决定字的含义就很容易,找出错误所在。

相同的题型在2010年中考试卷中也考到五个错别字,其中四个为形声字错误。

2.短语类型。

(2009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任选一个节日补充活动主题,并运用已有的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其实际是运用“动宾短语”结构补全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活动主题。

(2011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二要求从两则话中任选一则,根据上下句句式特点补写下句,其实质是考查对偶修辞,这就要运用到词性及短语知识。

3.句子成分及复句、语段修改题型。

例2011年中考第五小题,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其实是考查复句类型,而语病考查,主要考查句子成分残缺。这些相比往年如果不拿语法分析,仅凭语感很难找出症结所在。

4.修辞及其作用。

常常出现在仿句练习、阅读理解题中。如2011年陕西的诗歌阅读第一小题中考查到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二、综合运用多种语法知识

1.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文言文考查常考到文言实词含义、文言虚词及用法、翻译等,这些题型都将涉及语法。如我省2010年第22小题、2011年第23小题都考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之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其他的如文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在文言文中随处可见,这些题的分析都离不开语法知识。

2.写作。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目前中学生作文突出的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病句多,常见修辞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写出来的句子常常成分不全,不是缺少主语,就是缺少宾语,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而我省很多一线教师却淡化语法教学,学生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导致我省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下滑。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2011年、2012年陕西中考研讨会上,陕中考语文命题组组长薛翰铭老师多次强调,这一问题症结在现行《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现行教材语法编排内容过简,同时缺乏规定性和系统性,不便于教师实际操作,结果导致初中语文教师不教语法、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下滑。高中语文教师怨声载道。新的课程标准已修改了这一缺陷,并即将公布。对此,薛翰铭老师声明:

今后将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着力加大对语法的考查,建议基层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应不负责任的淡化语法,不教语法。

由去年中考试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法考查点增加,今年中考语法知识方面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2012年《中考说明》增加了提取句子主干的题型)。因此,初三教师在复课中,应该着重补上这一重要知识点,有意识地在复课中渗透语法知识。

那么,如何渗透语法呢?研讨会上,薛翰铭老师建议教师在复课上渗透语法。应本着“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即立足于语法的五个层面,即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复句、修辞。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复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法,定会使复课收到良好的效果,更会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第3篇: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渗透

摘 要:文学作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是形成学生很好品德的润物细雨,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借助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启发、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地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每篇都是老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教材,找准每篇课文实施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结合人物形象的分析,陶冶爱国之情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一文一武”,文官是蔺相如,他忠贞爱国,勇敢机智,宽宏大度,武将廉颇,他也同样忠贞爱国。但他还有性格坦率,知错必改的高尚品德。这两人的形象,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考语文复课计划

2015届中考语文复课计划

九二班语文教师 徐 姣

一、复习依据

根据 《语文课程标准》,再研究2015年《中考说明》及题型、考点,历年拟题的导向,切合杨地中学应届初三学生的实情,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设想

1.认真学习《中考说明》,了解考试范围,题型,考点,重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教学中要落实。注意总结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使学习目标得以达成。

2.抓常态课堂,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集大家智慧,这样就能尽量减少无效的劳动。

3.合理使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能,使知识能力内化。

4.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做到仁至义尽,不留遗憾。与同班级教师协调合作,把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是教书。

三、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氏长庆集》)朱熹认为:“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训学其规》)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我们引入神奇美妙的世界。古人云:积字成句,积句成长,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现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当然这里的朗读指既动口又动心的读法。

 朗读强调眼、脑、口、耳同时活动,要求精力高度集中。有效的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激发感情提高鉴赏水平,而且可以增强语感,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阅读的文章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同时,也将其内容转换为声音,再通过听觉进入大脑,从而达到相同信息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考语文复课应重视语法渗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复课应重视语法渗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