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马灯》阅读答案
《马灯》阅读答案
①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虽然它的玻璃罩上已染满了岁月的风尘,虽然它用铁丝制成的提手和三道铁制的护栏已经锈蚀,虽然它底部的油箱早已干涸,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却一直在发着它的光。
②一位爱好古瓷的朋友说过,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能够听到摆在他房间里的古瓷瓶发出的轻微但却清晰的声音,那些声音组成的旋律,如幽秘的编钟的碎韵,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知道,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真的,看到那盏马灯,有时我会听到有人叫我,声音永远是低低的,急促的,其中交织着木头轮子敲击着已经冰封的河底的声音。于是,我会看到那盏已经干涸多年的马灯依旧亮着,它那混浊的如古铜一般色调的光,会一直延伸到我的书桌。
③有一个雪夜,我半夜醒来,忽然被我书房里的一种光所吸引,那分明是雪的映照,可是我却仿佛看到一种光正在我面前延伸。在大别山千回百折的山道上,身着灰色军装的队伍正在夜色中行进,一个手提马灯的少妇站在路口,默默地,一直送最后一个战士从她身边走过,消失于崇山峻岭的那团浓黑之中。那是油菜花开得一片粉黄的江南,西江月正在云中浮沉,一个老渔夫背着一个负伤的战士,在油菜花的掩护下,爬到江边他的小屋。在长江深夜的涛声中,他就是在一盏马灯的光下,为战士裹起流血的伤口。
④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多少漫漫的长夜,多少曲折的`道路,井冈山的下弦月下,遵义的会议桌上,延安窑洞的鸡鸣声中,它照亮过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那些人物,照亮过他们将天下置于掌中谈笑风生的那些音容笑貌,照亮过多少伟大胜利的蓝图,见证过多少伟大诗篇的诞生。
⑤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白山黑水,黄土红崖,两湘三晋,五岳三江,那些慈母用泪线缝补的衣衫,那些妻子用挂牵绣制的鞋底,那些独轮车在雪上留下的辙印,那些战士用鲜血书写的决心,有多少是在那盏马灯的微弱的不断闪动的光芒之下留下的丰碑、留下的史诗。
⑥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我们望着沉入火海的乡园哭泣过,我们扶着硝烟迷漫的壕墙沉思过,当我们在雪里掩埋过自己的战友,当我们重新打起那面弹痕累累的旗帜,深深的夜色里,唯有它永不背叛地与我们相依相伴,在最黑暗的时刻,追随于我们的左右。
⑦当月明星稀之夜,当杏花春雨之夜,当梧桐叶落之夜,都曾有一盏马灯的光,在其间忽明忽暗,或隐或现地穿行于整个的北国,映照过整个的江南,它以它永远默默无言但却永远执着、永远无比温柔又永远如铁石一般坚定的光,那种浓浓的、黄黄的、有时甚至模糊但却无比忠贞的光,照亮我们伟大的历史。灯光里,轻轻的一句话,默默的一张纸,心的跳动,血的奔腾,和对朝阳的呼唤与对明天的向往交结在一起。
⑧现在有多少美丽的灯啊,那一片一片的辉煌,曾使多少人心醉身迷,可是你知道那楼头每一盏室灯的光里,都有我们当年的那盏马灯的光吗?深深地看一眼我们面前的许许多多的普普通通的灯火吧,希望你永远能从中看到我们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我们那盏曾经照亮过一代人的道路的普普通通的马灯。
⑨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
它的光已经融入今天所有的灯光里,所有的灯火里。它像当年一样默默地跟随着你,守护着你。只要我们不丢掉这盏马灯,不丢掉马灯精神,我们便能通过所有的黑夜,走向新的黎明。
(选自《严阵散文选》,文字有删改)
19.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2分)
(2)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2分)
20.第③段中少妇提马灯送战士和老渔夫马灯下救伤员的具体材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④~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22.结合全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马灯精神”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19.(4分)⑴世间所有人和事的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往往要靠人们在心底坚守的价值观来作出评判。(2分)⑵马灯虽然灯体锈蚀、油箱干涸,但其对人的精神激励作用依然存在,历久弥新。(2分)
20.(4分)这两个关于马灯的具体材料,揭示了马灯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为后文写马灯的象征意义和马灯精神做铺垫;(2分)同时,也与后文写马灯的概括材料,形成点面结合,使“马灯”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具体,更具感染力。(2分)
21.(4分)⑴反复(设问)。“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三个段首设问句间隔反复,既层次清楚,总领全段内容,又层层递进,强化了作者对马灯的难忘深情。(2分)
(2)排比。大量运用排比,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语势,突出强调了马灯在整个革命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和对光辉历史岁月的见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马灯的一腔深情。(2分)
22.(6分)⑴历史:马灯精神是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是战胜困难、追求胜利的坚定信念,是无数群众对革命的倾心支持,是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是黑暗时刻永不背叛的忠贞情怀,是默默无言的无私奉献和精神激励。(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⑵现实:马灯精神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珍惜,是对以往奋斗的怀念与感恩,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3分)
第2篇:马灯散文
马灯散文
今番去干爷爷家拜个早年,顺便买几斤蜂糖送给远在上海的阿妹。可惜蜜蜂早已经飞走了,不见半个影儿。空落落的几个秸灰似的蜂桶,装着无边的落寞,不言也不语。
无意间的一瞥,看见屋檐下一个蜂桶上,还有一盏马灯,俨然香火板上放着一尊观音菩萨像。灯身落满厚厚的灰尘,铁的罩头已经生锈。看着这盏马灯,仿佛岁月正从山口向我走来,我仿佛向着儿时走去,去到外婆家,也来到干爷爷家。
那时候娘娘和舅舅都还小,比我大不了多少。大雪封山,路上罕有人迹,妈妈拖着娃娃,在外婆家多住了几天。那几个数九寒冬的深夜,一大家子围着一大个火瑭。外婆和妈妈用麻线上着蜂蜡纳着厚厚的布鞋底,似乎要把日子一个个稳稳地踩在脚板下。我却把哪些日子一个个揣在心里,就像书包里装着一个个在灶膛里烧得熟透了的大洋芋。
背后边几个人叽里呱啦地走过,不知说了些什么。几声狗叫,几只狗叫,寥落的村子,狗都叫了,或许闹着玩罢。渐渐没有人声也没了狗叫声,唯有轻飘飘的雪花屑屑地落下。
大舅念起一首古诗:“沉沉犬吠急,渐渐人踪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不知是即兴所作还是来自什么书上?当时没有问,而今无处可问了。只是这诗着实是好,不曾忘记也无从忘却,每逢月夜暗自念着它。不知叫什么名字,姑且名之曰《村雪》。
“老三老四带着仓儿去给牛儿马儿添点草料,都好几天没有放出去了”,外婆这么叮嘱舅舅和我。夜里给牛马添草,就像每晚给马灯添油,是必不可少的事。
提着马灯顺着檐坎绕过院坝来到圈栏。
马灯下白茫茫的雪厚厚地蓬松松地落满树子,堆满院子的每个角落不留空隙。
牛马羊群在圈里紧紧地挤在一起,见有人来老马嘶鸣几声算是打打招呼,羊群骚动一阵又恢复平静。我们的嘴里鼻孔里呼着白烟,它们的嘴里鼻孔里吐着白雾。
火边的人淡淡地问:“外面的雪下得怎么样了?”
幺舅抢着说:“太大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蝴蝶儿似的漫天乱飞,院坝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都没过膝盖了”。
三舅接过话茬,认真地说:“杉树裹上厚厚的棉衣,成了又高又大的雪人”。
大舅是民校教师,他问我:“照这么说来,猫猫山岂不是成了更大的雪猫了么?”
我答非所问,“那哪儿是猫猫,哪儿有那么大的猫猫,那是天那么大的白虎”。
大舅说:“是是是,不是猫猫是老虎”,“那你说说看,大白老虎的眼睛在哪儿呢?”
我灵光乍现般说到:“是马灯,会动!”
火塘边所有人都笑了,幺舅笑得在火坑边直跺脚。
“眼睛哪里只有一只,还有一只呢?”不大说话的二舅也冒出一句来!
三娘四娘追问不已。外婆和妈妈痴痴地眯笑着盯着我看。
我打量了一下堂屋,小小的屋子除了马灯似乎再也没有像眼睛的东西。
我羞怯地说:“另一只眼睛是火塘。”
火塘边的人又四下笑开来,四舅和二娘更是笑弯了腰。
我急了,理直气壮地说道:“是火塘,不动。”
外公、外婆、妈妈、舅舅、姨娘他们笑得更厉害,火塘里的火苗也笑得东倒西歪。
那约莫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至于是腊月十几还是二十几,如今记不大真切了。
前些年外公走了,前几年大舅也走了,前年二舅又走了,剩下几堆坟茔在埂子边。
这些年来雪越下越小越来越少,几乎不怎么下雪了,外婆家的马灯也好些年不曾见过。
干爷爷家这盏马灯,莫非是外婆家那盏?天上的星星又不止一颗两颗,漫天的星星仿佛是一盏又一盏马灯摇摇晃晃地亮着。流星急匆匆闪过,莫非有人在夜间提着马灯去添草么?
看着干爹家这盏马灯,仿佛一觉醒来,照照镜子,看见额头爬上一丝皱纹,天地陡然老去了。摸摸蜂桶,两手空空,岁月无声。马灯熄灭了,无人去添半点煤油。
煤油灯时代过去了,电灯照亮了黑夜。马灯照亮那是个不眠的时代!点灯照亮这是个无眠的时代!
第3篇:马灯随笔
马灯随笔
当年在洪雅县境内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插队落户当知青的时候,在我那个小木屋旁边的高坡坎上,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们都称他为肖大爷。
他虽然是光荣二队社员,但和我们相邻的距离不远,只有五六十米,从地理上看算是邻居,我和大队里的知青经常到他们家里聊聊天。他家堂屋里的案桌上总放着一盏马灯。
这盏马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用一截灯芯和玻璃罩做成的一种灯具,在用电灯以前的一种照明工具。外壳是金属的,高有200MM左右,照出的光亮可供十来平方米的范围内照明,孩子们可以在灯下写作业,互相追逐打闹着做游戏,女人们在灯下缝补衣裳,家里的男人手里卷着叶子烟陪伴着家里的老人们,在煤油灯下围着火盆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过小日子到也还可以,也算是乐在其中。
通过大队干部们的介绍,我们大队的所有
第4篇: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阅读答案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阅读答案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晚上。
彼时,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一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年,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一夜间席卷全球。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他不怪妻子,只是委屈了只有6岁的孩子要面对一个破碎的家庭。
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站在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产,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的
第5篇:马灯生活随笔
中国人从远古的刀耕火种一路走来,马灯、麦子、棉花,还那些与你一起劳作、生息的牲口们,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依靠和陪伴,在漫漫岁月中浸透着人们的志趣意志与情思。
原初的马灯与马肯定是有关联的。当征战的烈马一点点地退回北方,并消失于我们一回首就能眺见的古代地平线时,马灯作为历史的遗物以及符号流传了下来。它浓缩或隐喻着一种能燃烧的叫作马血的古老液体。马灯跟所有静止的油灯不同,它永远处于漂泊的在野状态;但它又不像松明或火把那样粗陋原始,那样容易被一阵狂风或大雨所吞灭。在它的身上因袭地根植着“走夜路”“在风中”“拒绝”等等语义,而这一切无不与马相关。即便马灯在大白天斜挂于墙壁,它作为属于并超于它自己的一种连续封闭体,从未以结束的姿态停下来。它始终浪迹于不可知的但却不乏亲近感的彼处。
这就是摇晃于中国广大乡村阡陌间
第6篇:马灯生活随笔
马灯生活随笔
中国人从远古的刀耕火种一路走来,马灯、麦子、棉花,还那些与你一起劳作、生息的牲口们,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依靠和陪伴,在漫漫岁月中浸透着人们的志趣意志与情思。
原初的马灯与马肯定是有关联的。当征战的烈马一点点地退回北方,并消失于我们一回首就能眺见的古代地平线时,马灯作为历史的遗物以及符号流传了下来。它浓缩或隐喻着一种能燃烧的叫作马血的古老液体。马灯跟所有静止的油灯不同,它永远处于漂泊的在野状态;但它又不像松明或火把那样粗陋原始,那样容易被一阵狂风或大雨所吞灭。在它的身上因袭地根植着“走夜路”“在风中”“拒绝”等等语义,而这一切无不与马相关。即便马灯在大白天斜挂于墙壁,它作为属于并超于它自己的一种连续封闭体,从未以结束的姿态停下来。它始终浪迹于不可知的但却不乏亲近感的彼处。
这就是摇晃于中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