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开学第一课观后之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之感
观看了2017年《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之后,我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讲述了长征中的故事,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正先经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等惊心动魄的瞬间,展现了红军战士“跟着走”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他还告诉大家,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极端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随后,94岁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长征途中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的情谊,讲述了杨政委危急关头牺牲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巍丰碑。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军为了北上抗日,踏遍了千山万水。红军长征转战11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1936年长征结束,历经两年。
如今,我们更应该延续长征精神,学习那种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孩受尽了家庭的宠爱,家长的过于溺爱使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与长征时的.生活比可是翻了一番,那时缺乏粮食,红军战士们吃草根、煮皮带,口渴了没水喝马尿,而今天的孩子们哪个懂得珍惜粮食呢?又有谁做到了?时间在流逝,祖国在飞腾,从当时的贫穷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中国强大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第2篇:《阿甘正传》观后之感
阿甘正传观后感
前些日子看了《阿甘正传》,觉得挺感动,但感动仅仅只停留在感动。我只能感叹阿甘的伟大与高尚,我就做不了阿甘,不是智商比他高,而是因为我有一颗庸俗的心。阿甘似的人物已经超出常人太远,至少我就得我是不能望其项背了。所以到现在我已经慢慢的把这部片子淡忘了,就像以前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一样。还以一个比较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原因是:我不想老是拿自己和优秀的人对比,虽然我也在时时刻刻的向他们学习。这事儿毕竟让人感到自卑。在我的观念里自卑不会助我上进,只能让我觉得沮丧。
我是一个惰性十足的人,是么事都愿意往后拖。从小到大我就没有提前完成过老师的作业,所以这次也不例外。还好多年来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就是有些事是拖不过去的,有些事是必须去做的。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袜子全穿脏了就得赶紧洗——不然明天就没得穿了。于是乎,在老师给的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一天,我拿起了这只沉重的笔。说实话好久没有写过作文了,再加上这不规律的大学生活,写起来觉得脑袋里很乱,思路捋不清。所以写出来的肯定是一怪胎,请老师谅解(假如让时间后退一年的话,就这么easy的题目,我准能写出一篇可以发表的文章)。写着写着感觉好想离题太远了。好了,就从这里切入正题吧!这部片子我已经看过两次了,在这之前我还看过温格顿·格卢姆写的《阿甘正传》这本书。影片和书有好些地方是不同的。在这以前我总是觉得文字要比声音、影视等感官感觉更有力量,所以看过书以后就觉得改编的电影不怎么样。但在比较温格顿·格卢姆的《阿甘正传》和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阿甘正传》后我觉得导演更胜一筹。人物在影片中更加鲜明化。比如书中阿甘的母亲表现的更多的是女人软弱的一面,总是哭。而影片中更多的表现了作为母亲的坚强和伟大。再如书中丹中尉是个温文尔雅的炮兵中尉,他有文化,说话很富有哲学。对阿甘有启迪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影片中对战死沙场的那种宿命论。而导演却用丹中尉的暴躁、宿命和最后的低头更有力的抨击了当时的社会与政府。上面的这些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书和影片孰胜孰劣也不是有我来评断的,所以还是希望我们有机会看看这本书。书中有好多影片中没有涉及的细节,对我们理解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全面的了解事物或问题总不会是错的有句话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中国古代的青铜瓷器,西欧的教堂壁画亦或是老人口中的传说与诗史。所以这部拍于1993年的《阿甘正传》到现在对我们仍有不小的教育意义。影片中人物不多,有台词的全算上也不会超过二十人。在我的理解中,除了阿甘所有的人、事、物就组成了一副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中珍妮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迷茫、空虚、堕落。她在那时的历史背景下只能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可以说珍妮的迷失不是他一个人的迷失,而是整个社会的迷失。值得悲哀的何止珍妮一人?还有可怜的丹中尉。影片中的丹中尉可以说纯粹是当时好战政府的牺牲品。他没有从一家几代人的命运上总结教训,反而相信了自己必须战死沙场的宿命。在阿甘口中那场“狗屎一样的战争”中有多少身体和灵魂被残疾的丹中尉,又有多少连“I want go home”都不能实现的巴布呢?那么在世界最先进的美式武器践踏下又有多少死伤的越南人民呢?社会是迷失的社会,政府是悲哀的政府。那么这不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年代吗?不,不是!再让人绝望的背景中还有希望。影片又刻画了阿甘母亲这一伟大形象。上帝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上帝给了阿甘75的智商也给了他一个母性且智慧的妈妈。他就像那个黑暗时代的明月一样,让黑夜又可怕变成了美丽。他给了阿甘真诚、善良、勇敢等等一切没好的品质。难道他不代表了这回的美好一面吗?
如果仅仅到这里还不算《阿甘正传》的成功。仅仅这些还成不了经典。有句话说:万事有因必有果。一个结果往往比一百个原因更有力量。在珍妮不断的自我堕落,自我毁灭之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然而那个曾经善良,梦想像小鸟一样高飞的女孩就这样死了吗?没有,他还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她生命的延续,是他悲剧命运的尽头和转折。转折更大的是丹中尉,他从当年那个战争的狂热分子到失魂落魄的酒鬼再到一个成功的投资商。从仇视亚洲人到娶亚洲人为妻。如果他们的迷失源于社会和政治,那么他们的转变也代表了社会和政治的转变。这就像一个黑夜已经过去,人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与此同时,那个曾伴阿甘走过黑夜的的母亲也像月亮一样在曙光来临之时离开了„„
这便是本故事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的阿甘就像一个地标一样,背景在变但阿甘却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不管是在爱人欺负的学校,残酷的越南战场,枯燥的捕虾生活还是没有目的的跑步中。也许正是因此,我们永远也成不了阿甘。我们的教育要求我们适应社会,我们自己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与追求,社会要求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才。这一切都没有错,只不过我们中又有几人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又不失掉自己呢?如果那我和阿甘比的话,我觉得它更像小时候的我。我的父母也教了我像阿甘一样的美好品质:真诚、善良、友好、勇敢„„随着我慢慢的成长,我的知识在增长,阅历在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一种逐渐充实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但我也在逐渐的失去那些曾经的美好。我不禁问自己,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吗?心中蓦然升起一种淡淡的感伤,如晚霞下那一曲弯弯的小河一样悄无声息的流向远方。小河永在,但小河流走的却永不回来„„
看到阿甘,看到他那张干净的脸,那双纯净的眼睛;听到他那直率的声音;感受他那真诚的心,真挚的爱情。才猛然的觉得在我们得到许多东西时,也在慢慢的失去另一些东西。只是我们看到了我们得到的东西,却完全忽视了我们所丢掉的东西。其实在就料到写到最后就只剩感叹和悲哀。阿甘说:“人生就像巧克力糖,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就用之句话来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吧!做好眼前的事,把明天的事交给明天。有人说:如果好花常开,好花就不值得采摘;如果青春常在,青春就不值得真爱。趁我们青春还在,守住心中残留的那点净土,珍惜每个早晨的到来。品尝这多彩多姿的人生吧!
第3篇:开学第一课观后
开学第一课观后(推荐20篇)由网友 “横浜隕石”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开学第一课观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
梦想是什么?如果说人生是大海,那梦想就是海边的灯塔;如果人生是花园,那梦想就是花园里翩翩起舞的蝴蝶;如果说人生是沙漠,那梦想就是承载希望的骆驼。
开学第一课,每一节课都精彩万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俞敏洪的演讲。俞敏洪说:“人生就是一路奋斗,一路精彩的过程。目标和奋斗是努力的两大要素。”他高考三次,愈挫愈勇,最终考进北大。换做常人,早就放弃了。可就是他的不放弃,成就了今天优秀成功的他!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心中的梦想,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我联想到现在的自己,我一直在练习毛笔字,因为写字枯燥无味,又占用了课余时间不能愉快的玩耍,而且有段时间写字一直停滞不前
第4篇:开学第一课 观后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新蒲新区新舟镇中学 肖德华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 “梦想”。由“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三个篇章构成。
看完《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后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充分唤起学生的梦想。让学生有一个个美梦,并激励学生为之而不懈的拼搏、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美梦。
嘉宾演讲、人物故事、互动体验、文艺表演等方式,为我们呈现一堂别开生面的“梦想课堂”。一个个因为拥有梦想而使生命变得更价值、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真实的故事和身边的人物,让我们体会到梦想的动力„„
梦想没有高低贵贱,只要为之奋斗,为此努力,就不虚此行。梦想赋予了我们动力,而我们的付出终会给梦想一个真实的诠释。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然而,梦想,是不明确的,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美梦。我要说的
第5篇:开学第一课观后
201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很有特色。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学生”们齐声朗诵了朗朗上口的关于遭遇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十大灾难时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
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央视《开学第一课》通过“潜能”、“坚持”、“团队”、“生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掌握实用的避险逃生技巧。“人在危险时第一反应就是潜能支配肢体行为”,“坚持就可以创造生命奇迹”,“面对灾难,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快乐是健康生命的金钥匙”„„
课堂上,钢琴家郎朗讲述一场火灾当中两个孩子利用知识成功逃生的故事;文学教授于丹则从雷和电的“说文解”说开去,告诉孩子们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6篇:《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课》讲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
第一节课:爱国。
秦怡奶奶给我们讲了1933年3月11日古北口长城上抗战,日军用大炮轰开了一个缺口,那些坚强勇敢的守军一同站在缺口前与敌人搏斗,他们用他们的身体死死堵住了缺口,让敌人不能进入长城,这些英雄要让我们世世代代铭记在心中.我们的国歌也是从战斗中创作出来的,他们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进,前进,在前进!我们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爱我的祖国!
第二节课:勇敢。
夏淑琴奶奶讲了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从南京大屠杀中我知道了中国人民是在非常艰苦的日子中抗战。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勇敢的抗战精神!对于来犯之敌,无论敌人多么凶狠,我们都要去勇敢的反击,打败他们!
第三节课:团结。
孙九宏爷爷是新四军盐
第7篇:《开学第一课》观后关
今天是九月一日,学校老师让我们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今年的主题是“幸福”。节目现场,国际巨星成龙、航天英雄杨利伟、世界冠军邓亚萍、著名学者于丹、钢琴家郎朗、法网冠军李娜等社会知名人士分别就“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并教给了我们拥有幸福的一些方法。
这一堂“幸福”课,重点讲述了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他从小就失明了,但他很喜欢钢琴,也很有自信。他的妈妈就带了200块钱和他去北京找老师,他们母子俩一共找了40多位老师,可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教他,说他看不见怎么弹钢琴?但她和妈妈却没有放弃,最终他在世界级的比赛中拿到了第三名,他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在重庆一个学校里,有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叫王忠华,在这个班
第8篇: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体会
1日晚18:30-20:30,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cctv2)将播出一堂群星璀璨的大型公益晚会《开学第一课》,一堂关于“爱的教育”的课。这堂课的上课地点在八达岭长城脚下,难得一见的强大老师阵容齐聚一堂:周济、彭丽媛、杨利伟、邓亚萍、李连杰、于丹、俞敏洪;青春励志的互动嘉宾华丽登场:青春偶像李宇春、李小龙扮演者陈国坤、台
湾歌唱组合s.h.e,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人气超旺小童星客串主持:《长江七号》徐娇、《大生活》蒋依依、“脑白金”吴磊、中国申奥宣传片小主角关晓彤。此外,英俊潇洒的国旗护卫队将现场揭谜升旗手的绝招如何练成。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全国中小学生按时收看,建议您和您的孩子一起收看,在互动游戏中同步体验爱的传递与爱的力量。
四个篇章共同诠释爱的主题
《开学第一课》在宏伟壮观的长城脚下开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