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有形状,有颜色,有动感,一下子把黄果树瀑布托了出来。既有总体的描述,又有局部的刻画,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空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这节课让我们到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哪些地方观赏黄果树瀑布的?
交流,小结。
三、再读课文
1、读2—4自然段
⑴指名读,想一想: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⑵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1自然段:瀑布的声音大。
①自由读、指名读。
②学生评议朗读,体会瀑布声音“渐近渐响”的变化。
③听录音,感受。
④感情朗读。
第2自然段:瀑布的形态宽。
①自由读。
②抓住句中打比方的地方,体会瀑布的宽。
③再读,想象。
④看录象,感受。
⑤感情朗读。
第3自然段:“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①自由读。
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银雨撒金街”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③看录象,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⑶小结。
2、讲读5—7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⑵指名读6—7自然段。想一想:坐在谷底的岩石上,看到离自己这么近的瀑布,你觉得黄果树瀑布怎么样?
⑶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6自然段。
①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板书: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③背诵《望庐山瀑布》,比较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宽;
④听录音,再次感受瀑布声音的大。
⑤抓住“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活力,我们为之兴奋。
⑥感情朗读。
⑦小结。
第7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
②自由读,抓住“只觉得胸膛在扩展”,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生机,我们拥抱瀑布。
③看录象,再次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⑷小结
3、讲读第8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
⑵我们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①写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②交流。
③作者又是怎么说的?朗读第1自然段。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四、齐读课文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下面的内容,练一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你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或试着背诵下来。
3、通过写诗或作画的'方法,把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 大自然的杰作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拓展阅读:《黄果树瀑布》课文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第2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受瀑布的美。
1、师:如果要你用一首诗来赞美庐山瀑布,你会想起哪一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令人惊叹。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 生:黄果树瀑布真 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
2、作者是这么赞美黄果树瀑布的:(电脑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
二、走进瀑布,品味“杰作”。
1、过渡: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呢?让我们随作者走进黄果树风景区。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二至四小节,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带上这三个字,(师边说边板书:听 看 悟)透过语言文字,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小节。
3、读后交流:
(一)声音
师: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出示句子: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我们边走边听,会发现声音有什么变化呢?(声音渐近渐响)
(2)刚开始声音像——微风拂过树梢,从远处飘来。讲解“飘”字
提示:一般什么东西会用上飘?(彩旗飘扬,绸带飘动),绸带在微风的吹拂下,是那样的----轻柔,婀娜多姿.文中飘的不是绸带,而是声音,声音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上了”飘”后,让人产生了无穷的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声音像轻柔的丝带一样,悠扬,柔和,而且连绵不断,使人感觉很舒服.)一个“飘”字,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意义.(3)这渐近渐响的声音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斯,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在风景区哪些声音被称为“人喧马斯”?而此时能听到这些声音吗?(因为瀑布的声音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
喧嚣是什么意思?哪个声音更响?从哪里看出来的.怪不得作者作者说: 引读: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像潮水般---这是写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你觉得用哪个词来概括它的声音最为贴切?(喧嚣)板书:声 喧嚣
(4)指导朗读:远听轻柔似借微风飘来,近听喧嚣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
(指名读,女生读前半句,男生从“最后像”加入读,读出越来越响的感觉)预设:你读出了瀑布声音的渐进渐响,让我们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
师:你的脑中,耳中,都是这样的声音。你看,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就充满了霸 气,黄果树瀑布,真是——引读第一小节。(5)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声音的句子?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那是什么样的气魄?响声大吗?何处看出来?)是啊,一架织布机在耳畔织个不停那声音已是挺热闹的了,何况此刻有————水声成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水声比喻成---(大合奏)——好热闹。让我们感受到了非凡的气势。(齐读)
(二)形态:
过渡:我们寻声而去,看看这瀑布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找出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读一读吗?板书:形
1、你看到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宽幅白练(相机板书)——悬挂在岩壁上„„ a谁来读读看。
b什么叫“白练”?这是一匹什么样的白练?这里用上了什么修辞?把什么比做什么?瀑布好象一匹宽幅白练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出示图片,这就是黄果树瀑布.)
你能结合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来说说,这句比喻句用的巧妙吗?.C这里再一次用上了一个“泻”字,我能不能改成“流”字?为什么?
小结:这句话写出了瀑布的宽,气势壮观。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听觉上的震撼。30多米宽的瀑布!夏季河水暴涨,宽度会有80多米。比庐山瀑布宽多了。而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的全部都展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欣喜。
2、请你们把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起读出来。齐读§3。
3、小结:庐山瀑布的特点是长,就像李白诗中写的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板书(宽大)
4、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洒金街)
5、出示句子: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你知道人们为什么把这一景象叫做银雨洒金街呢,自读句子,再交流。
“银雨洒金街”
这里的“银雨”指什么?(“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瀑布激起的水花随风飘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不就像一场银色的雨吗?作者之所以把水花说成是银雨,除了形似之外,里面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对银雨洒金街这一奇景的喜爱之情。
“金 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你从哪里看出来银雨在”洒”?(2)指导朗读:好茶需要细细地品,才能品出真滋味。好文章也需要反复地品味,谁再来读读这小节,把品到的感受跟我们分享分享。
当你走在黄果树小镇上,不时有凉凉的银雨洒在你身上,抬头一看,便是折为三叠的宽幅白练,脚下是“天街小雨润如酥”,住在小镇上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齐读)
三、来到谷底,感受“人瀑相融”
1、过渡:到了这著名的瀑布前,不让这银雨去淋一番是遗憾,作者赶紧顺着石阶往下走,来到黄果树瀑布泻落的谷地边,那又是一番什么滋味?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5—7自然段,把描写作者感受的词句画出来。
2、读后交流:
(a)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说说。(你有没有在游玩时也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园区金鸡湖旁有一个人工瀑布,你有没有站在那里感受过„„)
我们无法前往享受一番,也可以想想想想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后,你撩过不少冷水来洗脸,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与瀑布隔得很近,仿佛——尽情享受“银雨”扑面的滋味,凉丝丝的,真舒服!
指名读句子: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评价朗读
预设:你读得让我们也感觉到了丝丝凉意,真痛快!
你再撩一把水,洗洗脸,顿时火热的脸庞上有什么感觉?再读。这是写的作者的感受。板书:感受
(b)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了什么?
(1)又一个“泻”字,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伴着震耳欲聋的水声)老师补充:80多米宽的瀑布,从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直泻入犀牛潭中,势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发出震天巨响,10里之外就可以听到,就像雷声轰鸣,山谷都在回应了,难怪在附近讲话用再大的声音都听不见呢!这声响够令人难忘的,男同学齐读。读出这种气势来。(2)同学们,黄果树瀑布的绿色音乐大厅里即将举行一场空前绝后的音乐会,那里有山回谷应的音响效果。同学们仔细聆听。(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
你刚才去了哪里?你听到了什么?看着这样的画面,听着这样的声音,你觉得自己就像什么?
我感觉声音将我轻轻地托起,自己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似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了。同学们,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指名读句子:四周乐声奏鸣----(3)这里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看出来了吗?(灌)为什么这个字用得好? 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坐在绿色的音乐大厅里,四周乐声奏鸣,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现在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浑身充满了活力。什么烦恼,疲劳都烟消云散了.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好好感受一下(读句子: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过渡:黄果树瀑布气吞山河的声响震撼人心,令人沉醉。(引读第一自然段)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c)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此时此刻,站在瀑布之下的我们已经不再是自己了,感觉自己成了什么? 作者已经如痴如醉了,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游客,把自己看成了山谷,像山谷一样张开,像山谷一样“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似乎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齐读第七小节
四、升华感受。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引读: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此时此刻的我们——
我们完全陶醉于雄伟壮美的大自然之中了,不忍离去,也不愿离去。引读: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此时,已经达到了人瀑相融的境界了.板书:人瀑相融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默默地赞叹——(齐读)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请同学们欣赏叶圣陶为黄果树瀑布写的诗: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五、写话练习,加深感悟。
师: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未曾观赏过黄果树瀑布的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可以用上文中的词句。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她从岩壁上飞泻而下,直扑山谷,她用动人的歌咙谱写了了天地间的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让我们一起喊一喊吧。再读第一小节。
四、布置作业
把你游览一处景点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板书设计:
声——喧嚣
黄果树瀑布 形——宽 大自然的杰作!
感受——人瀑相融
第3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3段。
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设计意图]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大胆运用齐读”的方法顺利实现。本课还有大量优美的语言--准确传神的动词,大量的四字词语,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这些都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引导学生积累这些优美的词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教学本篇课文,还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多样的
第4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
1、播放《黄果树瀑布》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齐读课题)
2、课文结尾写道(课件出示文字):“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两个“沉醉”,他们为什么沉醉了?
3、连徐霞客这样一位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都陶醉了,可见这黄果树瀑布不同凡响啊!你知道黄果树瀑布的什么,让人沉醉其间,不
第5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
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第6篇:黄果树瀑布 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井沟镇金城小学 王刚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
第7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说课稿
宜兴市城西小学
徐文静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
第8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
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
4.作者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
5.品味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临水骋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