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国学读本读后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学校:开阳县冯三镇中心小学
班级:六年级(1)班
学生姓名:黄佳琴
指导老师:陆万峰
记得初次接触《朱子家训》是在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开学不久,得到这本书,我便聚精会神地读起来,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其中有一句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一粥一饭,我们应想到它来之不易;对半根丝线,我们也要常念着它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上必须简朴节约。读后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去年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外公外婆忙得不亦乐乎,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大早,便开始准备丰富的午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桌丰盛的午餐终于做好了,看得我垂涎欲滴,客人们赞叹不已。
在一片赞叹声中客人们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盛宴,不久便散去。我就开始帮外婆收拾碗筷,我正要把一些剩菜剩饭倒进垃圾桶时,却被外婆看见了,严肃地对我说:“小艺,怎么这么浪费,这些饭菜还可以吃的嘛!真不知道可惜。”是呀,外婆们是从旧中国长大的,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才知道生活的不易。可是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又怎会体会到父母们的艰辛。外婆的话,顿时让我面红耳赤,羞愧万分。此情此景,回想起那件事,我终于体会到古人们的优良品德,而我却不知节俭。是的,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还有一次,我洗衣服的时候,把水管开着,就去和伙伴们做游戏去了,玩累了才想起水管的水还开着,我急匆匆地跑回家。哇,眼前的一幕让我霎时惊呆了,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我赶紧把水龙头关了,趁大人不在家,三下五除二便把家里的水打扫干净了,我忐忑不安地继续洗衣服。下午,妈妈回到家,看到家里一尘不染,直夸我真勤快,这件事就算在我的愧疚之中掩盖过去了。
月底爸爸去交水费回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个月怎么会用那么多水呢?”我在一旁故作镇静:“爸爸,一点点水费,没啥关系,就别往心里去了!”可心里却不是滋味。
今天,当我读到“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勤俭节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扬和继承我国古人们的优秀传统和优良品质。做一个“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好学生。
第2篇:《领导干部国学读本》读后感
读《领导干部国学读本》有感
近来,从上到下,都提倡学国学,从中小学到领导干部,全社会都重视传统国学经典的学习。《领导干部国学读本》一书,明德载道,会古通今;包含人生哲学,给你指点迷津。尤其是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国学读本》,更是可以当作案头书,座右铭,学好、用好,随时对照检点自己的言行。
我曾在政府部门做过做过宣传工作,对国学也可以说是一种崇拜,一种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肃然起敬。我以前常常用读白话文的方式与思维去理解古文哲学和揣摩圣人的思想,结果还是一字也半解,不得要领。庆幸的是今年党员读书周由基层党发动也组织辖区党员干部集体学要学、用国学的活动中,我有幸又成为国学的新学员,通过几天认真学习体会和资深老师的讲解,使我对国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国学真正产生了兴趣和学习的激情。通过这次集体学习本人直的是受益匪浅。从《艺文类聚》、《国学津梁》、《格言佳句》、《理政》等章节中,我们能够得到一点诗词曲赋的熏陶、历史文化的教育、国学思想的启蒙和教化,还从中学会学习也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事的学问。如:
《荀子·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这行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说学习和掌握知识重在积累,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也可以理解为做事不能急功近利,事情不分难易,只有有恒心,坚持不懈,就会是有其成而一时不会察觉。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带领要带头学习,积累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现实生活中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戒戎戒燥,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吕氏春秋·至忠》中有这样一段话:“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这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意思是说能够接受批评是一种修养和美德。判断君主的贤也不肖标准这之一是看他对待逆耳忠言的态度。由此我想到这几话是提醒我们当今领导干部不能只看自己的政绩,而不顾百姓的利益得失;工作中要虚心倾听百姓的心声也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中庸》中的“执两用中”:“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意思是说我们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对中庸之道的自学意识、丰富经验和过人见识,更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气度,这样才能掌握隐恶扬善、执两用中这门领导艺术。
党员干部学习国学,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涵养,少一些官僚习气,更贴近民生民情;国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导干部学国学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读书风尚,进而提升全民文化品位。
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纯粹、博雅通达、有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仅要把国学学好,更很需要的是要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领导需要学国学,社会大众也同样需要学国学。而《领导干部国学读本》需要有些文化层次的和有一定理解能力的人来学,不什么时候哪位学者高人也能编著一本通俗易懂的《百姓国学读本》,让更多的国人亲近并热衷起国学来。到那时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对大众也组织这样的集体学习,并配备专职老师辅导就更好了,就像当今天的社区健康知识讲座一样普及。
国粹博识精深,自问知之甚少,适逢这次“月月读”勾当的开展,使我无机缘承担研读了《指导公众国粹读本》一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国粹的浅易,看到了许多充溢人文聪明与人生真谛的阐述,其厉害的考查、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光是总体藏身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定国济世之基。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上层率领大众的一员,在深造国学进程中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一、进修国学可以抬举本身的人生素养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为了以热爱祖国主义为焦点的割据匹敌、爱好战争、用功勇敢、自强不时、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力。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古板文明,吸引了人类文明的优质成果。研习国学可品味人生真谛,体会致中和的妙道,融会道法自然的精髓,提高小我私家修养。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往往自省,完美本身,提升本身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 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勾引颇多,若何按捺贪欲,就要靠常日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酬劳镜,虽纷歧定能到达“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田地,但也定然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营救世界”。
二、进修国学的需求性
人的毕生是从学习初阶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终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看重建养,严格申请自己的主见。在一小我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门,然则知识可以增进威力,智慧可以旋转命运运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咱们感应愉快的事务,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远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理论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确凿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为了人生的两大主题。
三、学习国学应主观看待工具方文明的异同
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差同性就必需要有一个主观的比照——文化基因的比较。咱们东方文化的基因和西方文化的基因,差距在那处?几千年以来,这个文化进行的脉络是一个怎么样的趋向,我们首先需要作一个简明的熟习,这就像基因医治疾病一样,要阐发到细胞的基因里边去,才能从底子上轻松地校对基因,解决文化的缺点。格外是近百年以来,西学东渐,西方的文化基本上完全包揽了我们东方的文化,我们东方的文化以及指点傍边彻底在延用着西方文化的模式以及辅导模式。那末这些西方经验模式,对我们东方人的适用度,它可否大概发扬和发作最大凝集力和创造力呢?这样的教育模式对我们能否真的是完全最科学的呢?
四、要想民族自强就必需将国学文化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古板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要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物质。国学是国学的中心与主体,在中国具有了两千多年,且不停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抚育了一批又一批优越的中华后裔和仁人志士,也培育种植提拔了辉煌光耀的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这两千多年的进行,渗透到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像多么一个赅博精深的迂腐文化零碎,从古至今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也不少,而全盘否认的也尽管有。有人居然就不加区别地给全盘否定了,以为:国学进行到今天,已到穷途暮路。它的存在,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乃至故障中国的发展。还以为:唐以后,中国一千多年积贫积弱,但凡奉行国学的下场。事实雄辩地证实:这是舛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度,一样受国学影响,警惕国学文化,他们的国家不治理得很好吗?他们国家人民的生存水平不也很高吗?我们国家有一段岁月“批孔”,要完全砸烂国学,到底呢?与世界发财国家之间的隔绝距离越拉越大!批孔、否定国学文化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对照模范的,尤推五四新文化流动以致后来的文化大反动,最为楷模。鉴于中国在上个世纪是个特殊的社会,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战乱的国家社会形态必然培育种植提拔了文化的非凡性。回溯根源,传承命根子,“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来源死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弗成不从国学发蒙起源。我们其时学习国学应以国学的菁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襟怀,求实的立场,建设自己人生的信仰,奋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3篇:国学读本读后感(专业20篇)
读后感是我们读书的产物,它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体味所读作品的内涵。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书籍内容的要点和核心思想,抓住关键细节进行分析和解读。其次,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此外,读后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仅要表达对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最后,读后感需要有条理和逻辑,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文笔的优化,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国学读本读后感篇一
我发现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于运用语言,尤其是那京味十足的儿化音。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犀利有智慧,会正话反说,让人读了以后想笑都笑不出来
第4篇:国学读本读后感(精选18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所读内容的个人感想和体会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思想。读后感还可以作为自我反思和进一步思考的工具,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回顾和参考。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常常会被故事情节、主题思想或者某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所震撼和启发,这时候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还可以加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到作品给予我们的情感冲击。下面是一些读后感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撰写读后感的思路和借鉴。
国学读本读后感篇一
本来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还有些不屑。“慈善”,这年头人人都在讲的东西,还用得着教?可是,当我随手一翻时,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又深具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立刻吸引了我,我不禁认真地读了
第5篇:国学读本读后感(实用24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触动写下的个人感受和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吧。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国学读本读后感篇一
我发现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于运用语言,尤其是那京味十足的儿化音。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犀利有智慧,会正话反说,让人读了以后想笑都笑不出来。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活泼可爱,善于观察,在他的世界里有猫有花,生动极了!
我最喜欢这本书中的《马裤先生》、《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和《猫》。先说说马裤先生吧:马裤先生是一位颇有意思的先生,“茶房,茶房!”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有事没事都这么叫。而那茶房先生呢,“招待”马裤先生也颇有意思,从一开
第6篇:国学读本读后感(热门23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和思考所写的一种文学评论。写读后感时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阅读经验融入其中,形成个人独特的写作风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探索阅读的乐趣和深度。
国学读本读后感篇一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
第7篇:国学读本教案
学习内容: 《城东早春》
学习目标:.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学习重点、难点:.注重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
2.背诵诗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课前准备:
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 产品经理大会 网络营销大会 交互体验大会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或收集关于春天的图片、词句、古诗文;观察柳 树的生长情况;了解作者生平或相关作品。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四、赏读 《城东早春》
师:在唐朝还有一位叫杨巨源的诗人,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写过一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城东早春》及注释: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第8篇:国学读本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国学读本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读本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读本读后感1
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设立的学校。到了近代,则用来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国学内容浩博,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所以,我决定每天都背诵其中的几首。今天我背的是弟子规中的爱众亲仁、孟子?告子上里的舍生取义、论语?公冶长中的夫子之志和荀子?荣辱的与人善言。我把它们写下来,咱们一块学习吧!
爱众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文意: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能够亲近品。
高尚的仁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