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评课稿
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评课稿
一、教学设计严谨,目标达成度高
纵观本课,吕老师始终能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紧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基本课程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值得肯定。
本课依次进行了“学习形成满弓”、“双人合作拉满弓”、“自主合作反弓练习”、“报纸球反弓比远练习”以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等环节的推进,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投掷实心球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投掷练习与游戏,基本掌握了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的身体反弓动作,逐步掌握了协调用力并且形成投掷前的“满弓”动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力量韧性协调能力,较好地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着实为一堂高质量的实心球投掷课。
二、巧妙设计,化被动为主动
某位名师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还应该能够将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开发为课堂中的闪光点。”
仔细斟酌,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调度得当的队列队形以及严谨的教育智慧无时不不闪烁在吕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留意到“报纸球反弓练习”环节中,吕老师一改常规的教学流程设计,借着“杠杆原理”的讲解,转而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反弓落球比远”动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到了实心球投掷过程中身体的“反弓”动作,效果非常好,可谓“四两拨千斤,化被动为主动”,这样经典的教学设计,值得观摩者学习。
三、受益颇多,我也有我的思考
吕老师的这节实心球投掷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手段丰富,亮点颇多,值得所有观摩者学习和思考,笔者不禁为张老师高超的教学魅力所折服,看课过程中,我通过细节的观察,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认为,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是一个动态的'依次发力的过程,一些高水平的投掷类比赛中,连贯的脚步动作对于取得优异的投掷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学生通过认真的练习基本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即投掷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协调用力,投掷前身体成“满弓”动作以后,是否可以就投掷时的脚步动作提一些更高的要求?
第2篇:双手前掷实心球评课报告
体育课评课报告
听臧杰老师《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
环渚学校
张宏锦
前几日听取了我校臧杰老师的一堂七年级《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其中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令我大开眼界,收益颇丰,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年轻老师的先进教法。下面就臧杰老师的《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课的概述
臧老师是一位很年轻的体育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是借班上课,教学内容是双手前掷实心球,实心球对学生来说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只有在体育课才能接触到。但是初一学生已有一定得运动基础,身体素质较好,心理素质较稳定。课的开始部分选用变形跑和球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教材:《双手前掷实心球》的组织学习和练习采用四列横队的方式队形,通过语言提示、老师讲解、对比等教学法进行教学。素质练习是采用的是简单实用的俯卧撑、收腹跳。
二、精髓回顾
① 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备活动中,沈老师打破常规,以非常新颖、独特的做自编球操(学生跟做)吸引学生,让学生熟悉球性,很自然融入到主教材学习,在该环节过渡自然,学生新奇,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并认真练习。在本环节,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准备活动中。
② 主教材重点突出。本次的课的主教材是双手前掷实心球,教案上反映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手腕、手指扣、弹拨球。臧老师在本次课中的基本练习均采用了这几种平时比较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进行练习,使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突出。
③ 将对比练习引入课堂,在准备操中加入结合实际和主教材的动作方式。素质练习中加入强度,提高学生练习的激情。在放松阶段能否适时收敛,让学生在相应的氛围下放松身心,通过练习使身体和心理的放松,从而达到放松的效果。
④ 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课的开始部分采用教师带领学生变形跑练习,在跑动过程中组织学生拿球,以变形跑跑成圆圈队形之后,以该练习队形开始准备活动,进行主教材的教学和素质练习,放松,组织队形采用“一圈到底”,节省了组织调动队伍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练习。
三、几点建议
① 教师语言能力、上课激情需加强。体育课是一门身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中,教师激励、提示性的语言和上课激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开始部分的变形跑中臧老师带领学生跑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激励性的口号带领学生边跑边喊鼓动士气、准备操应加入有力的指令性口令,使学生可以练习的过程中提高练习的兴奋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可以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游戏比赛的激励性语言应该更进一步加强,使学生的活动气氛和积极性提高。
② 应注意变换示范面。环形圈学生的交错站位便于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但是圆圈的队形站位缺陷是学生始终有一半站在教师的背对面,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本示范队形的不足,对各个方向进行示范、讲解。但是本次课教师只局限了一个示范面,使得没有兼顾到整个队形。
③ 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区别对待。在本次课的主教材教学过程中,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导缺乏,很多学生的垫球手型没有很好的得到纠正。
④ 运动强度负荷和密度小。本次课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运动负荷,球类课的运动密度效果是可以完成的,而缺乏的就是练习的强度,运动负荷。纵观整节课,学生的练习密度达到了预定效果,但是运动负荷体现出很大的不足,而且素质练习采用的是单组练习,练习时间浪费了,密度和强度较小,使得没有很好的达到课的运动负荷。
以上是本人在观摩了臧杰老师《双手前掷实心球》课程后而写的一份评课稿,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3篇:实心球前掷评课稿
实心球前掷评课稿
实心球前掷评课稿1
王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层层递进,表现出了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可以控制得当的良好局面。同时能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在精讲多练上面下功夫,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个人认为,投掷是两脚前后和左右站立都是正确,但一节课主要强调一个方法,另一个只要略作介绍即可。从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来看,王老师的这节课是相当成功的,90%以
第4篇:前掷实心球评课稿
前掷实心球评课稿
一、亮点
1、一材多用。器材实心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2、教学环节处理恰当。
●本课的4个教学部分(开始、准备、基本、结束)清晰。
●基本部分通过复习、新授、模仿、拓展等教学手段,效果较好。
●新授部分利用分解、串联和完整的示范,把握较好。
一般情况下,新授课的教学方法程序由直观(演示)法——语言(讲解)法——练习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复习动作是练习法——纠正错误法——对比法——游戏或比赛法。本课主教材既有复习,又有新授,教师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3、知识点讲解比较清楚,并在整个课堂练习中进行了有效的串联。(通过掷过标志绳)
4、教师有意的提示学生之间的互动,如为表现好的同学鼓掌。
二、不足和建议
1、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2、强度、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副教材的
第5篇:实心球前掷评课稿3篇
实心球前掷评课稿3篇
实心球前掷评课稿1
王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层层递进,表现出了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可以控制得当的良好局面。同时能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在精讲多练上面下功夫,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个人认为,投掷是两脚前后和左右站立都是正确,但一节课主要强调一个方法,另一个只要略作介绍即可。从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来看,王老师的这节课是相当成功的,90
第6篇:《双手前抛实心球》评课稿
《双手前抛实心球》评课稿
前几天我听了何老师的四年级水平二的教材内容《双手前抛实心球》。其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动作方法,并积极开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下面,我就对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课的开始,何老师采取慢跑来进行热身练习,接下来的徒手操设计合理,即起到了舒展身体各个关节、韧带的作用,又通过教师良好的展示给了学生直观的动作体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实心球学习充满好奇和决心。
课的基本部分是双手前抛实心球。教师采用了讲解、示范教学方法,清晰的把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展示给学生,学生练习的队形组织合理,最后环节运输球接力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运球接力跑,在跑中发展身体素质,在跑中体验小组合作,增进小组合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