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9 08:05: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论文

关于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四川“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羌族旅游文化的提升与纪念品开发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通过课题组多次实地调研,提出了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羌族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新思维,新路径,新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实现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灾后重建;旅游文化;纪念品开发

在我国少数民族藏羌聚居地,四川省阿坝地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巨大的空间。追述历史,藏羌民族在千百年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特有文字、语言、宗教、习俗等民族文化。这些悠久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后人继承和发扬。经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阿坝地区为了尽快恢复灾后重建,提升旅游形象,开展了用地震遗址旅游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开发应用来完成阿坝地区灾后重建,用地震遗址来带动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业发展空间,在原来的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益于新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成员通过对阿坝地区各地羌寨受灾情况多次实地考察,明确阿坝地区羌寨的旅游文化新模式可从纪念品导入,课题组一致认为纪念品设计与开发,可从阿坝地区羌寨地震前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戏文故事等为题材,进行陶艺、浮雕、工艺品以及新材料的制作,及手工制作或小规模生产来自筹自建,投入到震后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并结合阿坝地区地震遗址旅游的开发,进行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拉动羌寨灾区经济增长,刺激羌寨旅游消费,促进羌寨经济发展,保障灾区基本生活,解决羌寨灾区就业状况,恢复重建家园的目标。“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各地羌寨地震遗址应保存一部分,地震遗址对灾区尽量做到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挖掘其地震后的遗址内涵。

一、灾后重建新思维

1.汶川大地震后部分地震遗址要保存好,不改变其本来面貌,使其得到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遗址旅游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应用,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观看的数量,满足旅游者越来越多样化的视觉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强大吸引力。3.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遗址旅游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开发,能够满足羌寨灾区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需要。4.汶川大地震后地震遗址与纪念品设计展现,能为旅游者亲临其感,展现出汶川精神、四川精神、中国精神,真正展示出“在大灾大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是难不倒”的精神实质。

二、灾后重建新路径

1.让羌寨人民参与地震遗址保存规划中来,让地震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与灾区羌族人民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持续发展。2.让羌寨人民参与地震遗址旅游业与纪念品设计的规划与开发,在地震遗址旅游与纪念品设计开发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羌民的利益,以谋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让羌寨人民成为地震遗址的保护主体,保护好地震遗址,让更多的人来参观感受大地震的前沿,无疑是对纪念品开发客观上起到促销的作用,所以保护好地震遗址是推动灾区经济的重要决策。三、灾后重建新内涵1.地震遗址的保护与纪念品开发,是羌寨灾区旅游业发展新的趋势。2.地震遗址的旅游开发与纪念品设计应用,是羌寨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地震遗址的纪念品开发设计应用,是羌寨灾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新观念。4.地震遗址的纪念品开发,是见证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涵。5.地震遗址的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是羌寨灾区精神价值的再现。6.地震遗址的纪念品的生产与销售,是羌寨灾区文化价值的传播。7.地震遗址的纪念品的营销与策划,是羌寨灾区经济活力的复苏。本课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实证,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在对其调研的基础上理性分析,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旅游提升与纪念品开发的内涵的分析,明确了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旅游提升与纪念品开发的发展方向、途径与目的,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性意见。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离不开旅游文化提升的'支撑,先进文化旅游建设是有效推进羌族地区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和文化基础。构建羌寨受灾地区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成都周边生产企业联合,并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进行宣传,促进灾区经济发展——以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案例。在理县桃坪羌寨开设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拉开全寨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建设的序幕。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面积可为50-100平方米,主要销售包括食品、用品、工艺品三大类的数百种以羌族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当游客来到这里旅游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桃坪羌寨的美景及羌民农家小院休闲娱乐,还可以逛逛新建成的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尽情挑选各种特色纪念品。在欣赏完羌民农家美景之后,到这里来选购一些特色工艺纪念品带回家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带给旅游者别样的意境。近年来,阿坝地区各地羌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不断开发与指导,将羌绣、羌笛、羌鼓等富有当地羌族特色的少数民族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品,为羌民增加了经济收入。综上所述,阿坝地区各地羌寨旅游文化提升与纪念品开发的继承发展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宏观调控,而且更要靠当地的羌民共同携手治理,实现“羌民自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共治”方式,真正推进羌寨旅游文化的发展。羌族传统旅游文化,要继承也要创新,只有通过羌民的文化“重构”来实现羌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及现代少数民族相适应的羌族文化的价值体系。实践证明,政府在保护羌族文化和地震遗址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保护羌族传统文化和地震遗址,并实施规划羌族旅游开发范围、规模、形式、容量等,做到适度发展,避免旅游开发对羌寨带来新的破坏。保护好地震遗址的旅游资源,协调好政府与羌民的利益关系,发挥羌民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羌寨旅游文化及纪念品开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平.都江堰市震后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青理东.思想政治教育与灾区社会稳定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3]谭越.四川地震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4]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

第2篇:旅游文化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论文

旅游文化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论文

一、针对绍兴旅游文化纪念品的研究,我们先来了解绍兴文化

绍兴是一座建成2500年的文化古城,地理位置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具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也是中国大文豪家鲁迅的故里。绍兴也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每年因为旅游的收入都在增加。来到绍兴就好像来到了如梦境一样的水乡,它的朦胧含蓄之美仿佛让人们走进了如诗画一样的地方,小桥、流水和人家。纪念品要能够很好的体现绍兴的文化性,我们首先要了解绍兴的元素。鲁迅故里。说起绍兴,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故里”,作为绍兴的“镇城之宝”,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人们解读大文豪家的地方。来到这里,可以让游客深刻体味鲁迅当时的生活情境,窄窄的青石板、粉墙黛瓦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乌篷船。乌篷船是江南也是绍兴的古文化象征之一,两头尖翘,半圆形的船篷覆盖在船身,中夹竹篱涂上桐油黑漆就是绍兴乌篷船的形象,它摇曳的船桨荡漾着诗画绍兴的人文千古,在梦里水乡驶过千年的乌篷船承载着绍兴人们走进美好的生活。绍兴古建筑。绍兴的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白墙黑瓦,配以小桥流水将江南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千年的古城张开它的怀抱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绍兴古桥。“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或婉约或简朴的古桥是绍兴水乡间的另一道独特的风光。黄酒。绍兴黄酒以诱人的'芳香声誉斐然,在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绍兴黄酒主要呈琥珀色,透明清澈再在其中加入少许糖色。

二、综合以上的元素,我们在设计纪念品的时候,就要融合这些古文化情感

提高游客对文化遗产的体验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故事性。苏珊朗格在其名著《情感与形式》中指出,“有意味”的形式(其确实有意味)是各类艺术的本质。有故事性的产品可以增加产品的趣味,故事情节的加入可以让纪念品活起来,感受到文化的灵魂。比如杭州的西湖和雷峰塔正是因为有了白蛇与许仙的故事才会让游客充满了想象力与期望。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遗产与游客的桥体,本身来说就是在讲诉故事。对于不了解故事的游客,通过旅游纪念品就会让他们了解这些故事的存在,加深了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比如蓑灯的设计,这款灯的材质采用了江南这一带比较常见的竹子,造型上吸取了坐在绍兴特有的乌篷船上戴着蓑帽的渔民形象,好像一个渔民在垂钓绍兴的美景。当开灯的时候,灯体上会出现绍兴这座城市的剪影,给人一种朦胧之美,让人沉醉其中。

第二,文化符号。旅游体验其实也可以说是文化符号体验的过程。旅游文化纪念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遗产文化符号,我们可以将这些符号物化出来,让游客多层次感知文化遗产。作为设计师要深刻多角度挖掘文化符号,来丰富纪念品的表现形式,从而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文化衫图案的设计就吸取了绍兴的乌篷船和古建筑元素,通过中国水墨画的形式来展现,体现了绍兴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第三,愉悦体验。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休闲运动,主要在于给人一种愉悦的体验。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需要身心的放松、精神的陶冶。陶具在设计上吸取了绍兴的茶文化和建筑特征,以黑白为主色调,并且在每件器具上都会绘上绍兴一些城市元素剪影。它的造型吸取了鲁迅故里的七巧板桌子造型,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第四,实用和参与性。如今已经进入到了体验的时代,人们更享受自己能够参与其中的乐趣。旅游纪念品在追求美观的同时,它的实用性也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茶具的设计在造型上吸取了绍兴的建筑元素,让人们在品茶的时候仿佛就置身在小桥流水如梦境的绍兴城市。

第3篇:旅游纪念品开发策划书

旅游纪念品开发策划书

西湖风景区游人如织,可玩得最投入的也许要算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他们一会儿牵牵大人的手,问几个问题。一会儿滑脱了手飞也似地奔向吸引他们的物事,待大人反应 过来,补救地大声叮嘱时,早已头也不回跑远了。

别看小孩子,他们可是旅游纪念品的大主顾呢!因为最识 货的也是小孩子。大人自己买的纪念品小孩不一定能接受,可 小孩挑的玩艺儿,大人却会兴致勃勃地把玩好半天。

因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既好看又会动的东西才会吸引他们。杭州已有许多既有纪念意义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但要使之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还得让它们动得起来。记得儿时父亲带我游西湖,经过西冷印社,便进去买了只猴子形的印,本来我对篆刻不懂也没有兴趣,可见到小猴子却打心底的喜欢,拿在手里左翻右看,发现猴头顶上有一小孔直通肚下,试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汶川大地震后的旅游文化与纪念品开发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