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理游记散文
大理游记散文
上世纪50年代末拍摄的电影《五朵金花》让云贵高原上的大理小城名闻遐迩。我就是在十几岁时看了电影之后才认识大理的,同时憧憬那美丽的苍山、洱海、蝴蝶泉。其实那时侯我根本没敢奢望能在今生有机会到遥远的云之南看看大理。四十年后的2015年2月26日,我像孙大圣一般腾云驾雾飞到了云南。飞机是晚上到的昆明。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大巴车马不停蹄地赶往大理。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云南的地理情况是山多,平原少,高速公路也不像中东部地区一般平缓,而是上坡下坡比较多,转弯多,因此想快也不大可能,这客观上也给了我们沿途观赏美景的机会。到底是云南春来早,此时的北国大地尚未从冬眠中完全苏醒,而这里道路的两旁绿意盎然,没有一丝冬天的痕迹。尤其是那田野里的油菜花已经全开了,染得大地这儿一片,那儿一撮,金黄鲜亮,惹人眼目。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于中午时分抵达大理。尚未进城,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崇圣寺三塔高耸的雄姿最早跳入眼帘,令人十分兴奋。我们用了午餐,然后到洱海桃源码头,准备坐船游览洱海。
洱海水质十分清澈,蓝幽幽的,有点出人意外。站在海边,放眼望去,一泓碧水波光粼粼,令人心醉。我们乘上杜鹃号游轮投入到了洱海的怀抱。站在游轮的三楼甲板上,虽然海风阵阵,却并不冷,只是稍稍觉得有点凉意。杜鹃号游轮在海上缓缓地航行,船尾螺旋桨犁出的雪白的深沟一直跟随着船尾。海鸥也很好客,有的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游轮飞翔。这一拨刚离去,另一拨又飞来了,像接力似的。远眺西天边的苍山,看似不怎么高,山顶上却是白雪皑皑,极其巍峨壮观。天空也是晶蓝晶蓝的,飘着朵朵的白云,这在内地很少见到。
洱海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大海,很多游客都觉得这名字起得奇怪。洱海本就是一个高原湖泊,却为什么叫海呢?原来云南是个内陆省份,离海甚远,百姓都向往大海,因此他们就把大点的湖泊叫做海了。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湖泊,南北长接近43公里,东西宽达9公里,最窄处也有3公里,从空中鸟瞰,就像一只人的耳朵,洱海因此得名。令人不解的是,浩瀚的洱海上,除了几艘游轮,海上见不到一艘渔舟,这是不大正常的。不知道是不是渔民们都在忙着过年,还是海上禁渔呢。可以肯定的是茫茫的洱海,水产一定十分丰富,禁渔是不可能的。我想,如果有几只渔舟在海上撒网捕鱼,景色是不是会更美呢。
半个小时后,游船抵达靠近北岸的南诏风情岛。因为岛屿很小,导游只给我们二十分钟游览时间。岛上绿树葱茏,翠竹幽幽,各种各样的花儿开得到处都是。一座17米高的汉白玉观音像矗立在岛上,显得比较高大,引人注目。据说这是亚洲最高的观音像。岛上唯一的建筑物是南诏王行宫,外观上看富丽堂皇,比较气派。我觉得不大像是旧物,而很可能是一座仿古建筑,因此兴趣顿减。到了室内,又觉得像是一座宾馆,里面没什么陈列物,不免有点失望。出了行宫南门,门外有座雕像,古铜色,据说是古代的一位当地英雄,具体是谁没有记住。因为时间不多,也实在没多少可看的,我便匆匆地返回了游轮。
上了船,不过十几分钟行程,船又停靠到岸边,原来是双廊古镇到了。我们沿着古镇上的酒吧一条街观光。酒家都靠水边,门口支了一些帐篷,游客就在帐篷下面一边眺望洱海美景,一边喝酒用餐,很是潇洒浪漫。街上还有很多摆摊的,有一种小炸鱼,金晃晃的,颇为诱人。可惜我们刚刚用过午饭,不然真想尝尝。我们在双廊古镇上穿街而过,没有停留脚步,接着上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大巴,往丽江而去。
3月1日,我们从丽江返回大理,先到了茶马古道上一座古镇——十八里铺参观。在这里参观了白族民居和银饰品商场。对于白族民居,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白墙黑瓦翘檐的照壁。这那里是一堵普通的墙啊,分明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白族民居家家都有一座照壁,虽然式样有点大同小异,但照壁上的题字和绘画內容却各有千秋,很值得玩味。从建筑结构上,有的照壁比较简单,只是一堵白墙,墙头是翘檐黑瓦,白墙中间写几个字,或者画一幅画而已。有的就比较复杂。墙看起来是一堵,却分为三部分:中间高大一些,两边略小一点,都是飞檐翘角,势如飞动。墙檐处的彩绘内容五花八门,艺术水准很高。照壁上的题字內容有的写四个字。如苍洱毓秀、清白传家等。有的写一个字,多是“福”字,这与汉族崇尚“福”字差不多。绘画内容虽然不尽相同,却都比较简洁大方。
大理人的好客也是出了名的,凡是到了大理的客人,主人请客人喝三道茶是必须的。其实我们在游轮上就可以一边品三道茶,一边观赏白族姑娘的歌舞表演。可能是船舱较少容纳有限的'缘故,我们没有在游轮上品三道茶。我们参观完银饰品商场,接着在一个大厅里品尝三道茶,看白族姑娘歌舞表演。这三道茶有些意思。第一道茶,是苦涩味,做法是用下关沱茶上陶罐微火烘烤,然后冲入开水,喝起来,味道略苦,这道茶寓意年轻人开始创业时必须有吃苦精神;第二道茶,味道略甜,其中有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等内容,寓意人生只有经历过一番磨难之后,才能迎来甜蜜的生活;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内容有花椒、桂皮、生姜、加小许蜂蜜等泡制而成,酸甜苦辣诸味俱全,寓意人生过了大半后,回过头来回味一下,酸甜苦辣皆有。我们品尝了三个茶盅分别盛的三道茶,觉得也仅仅是个意思而已。因为客人太多,完全可以理解。婚俗表演《掐新娘》像汉族的闹洞房,颇为热闹。金花要出嫁了,男女好友都来祝贺,表达感情的做法就是掐新娘。哪位新娘被掐得越多,代表人缘越好,如果没人掐,或者掐得人少,反而显得不好。这与湖南土家族女孩哭嫁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媲美。
盛装的白族男女青年们天生就是能歌善舞,表演的节目很受欢迎。这里的姑娘都叫金花,小伙子叫阿鹏哥,很有民族特色。金花们都戴一顶富有民族特色的帽子,这帽子很有讲究,最顶端的白绒毛,代表的是苍山雪,主体帽子弯弯的,代表洱海月,未婚女孩帽子边上还有一绺白毛线垂下来拖在腰间摆来晃去的,代表的是下关风,但结婚后的金花就没有这一缕白毛线了。帽子上的其他饰品代表的是上关花。这一顶小小的帽子,把大理的几个主要美景全包含进去了。
品完三道茶,看完节目表演就到午餐了。午饭导游就近安排在镇上一家旅游饭店。饭店紧挨着一个不大的湖泊,叫白云潭。关于这白云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茶马古道上来了一队马帮,马帮锅头(马帮领导)一天晚饭后,到白云潭边溜达。锅头见一位少女在白云潭边浣衣,两人一见钟情。但少女父母知道对方为锅头后就不同意,并匆匆地将少女嫁人了。锅头再次来到白云潭后,赶紧到少女家提亲。当知道少女已经嫁人后非常失望,不久便抑郁而死。少女虽然嫁了人,但心一直想着锅头。后来知道锅头为她而死,也投入白云潭殉情。不知道故事的真假,但这个传说凄美感人。
午餐后逛大理古城。我们从南门入城。沿着古街,慢慢品味古城之美。古街为石板路,两侧全是古老的商铺,高不过两层,多经营银饰品、药材、饮食以及百货之类。很多店铺经营者喜欢用手敲打一种类似大象脚的鼓,发出的声音带有金属的意蕴,在满城回响,很好听。这比内地经营者喜欢在店铺门口放只高音喇叭箱子播放歌曲吸引顾客就高雅多了。街道两边有水渠,里面流淌着清澈的水流,据说这是苍山的雪水自然流经古城然后汇入洱海。我们参观了杜文秀大元帅府,因正值午休,大殿闭门谢客,非常令人不解。作为一座古城的特色景点,中外游人来做客,主人这样待客也似乎不大礼貌,如果有特殊情况不便示人,也该出个告示说明一下。城内到处有卖烤乳扇的,还号称云南十八怪之一,真想尝尝。因为刚吃午饭不久,再说我对这个烤制品不感兴趣,因而也没有品尝,有点遗憾。
到大理,洋人街是必到的。据说这条街道上,是外国人的聚居地,因此起了这么个名儿。我们在街道上走了一段,却没见几个外国人。据说外国人喜欢夜生活,晚上就都出来了。但是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等到晚上时我们已经在昆明喝茶了。其实,现在来中国的外国人海了,不像改革开放初期,见个蓝眼睛的外国人就像见个外星人一般好奇,似乎不仔细看几眼就对不起他们似的。
坐电瓶车出了古城,回到停车场,打算上个厕所,竟要一元钱。因随身没带零钱,又返回去拿,自然生了几分不满。虽然有点生气,但想想大理的诸多美景,这点瑕疵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每到一地旅游,似乎不留下点遗憾的地方不多,大理也不能例外吧。
第2篇:美丽的大理(散文、游记)
王玉玺的游记散文系列
美丽的大理
风:下关风,下关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时风力达八级以上。关于下关的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白狐狸,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是化作人形和书生交往,他们相爱的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发现了,他不容他们在一起,便施法将书生打入洱海。狐女为救书生,去南海求救于观音,观音给她六瓶风,让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水吹干以救出书生。当狐女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全聚集在天生桥上,故下关风特别大。按科学的解释,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劳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大风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于游观的人太多,特别是官府的达官贵人到此赏花,都要当地白族群众招待,人民忍受不了这种白吃负担,于是把上关花坎了。据考证,上关花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雪:苍山雪,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
月:洱海月,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应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关于洱海月,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观赏。
王玉玺的游记散文系列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物之一。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塔映于水中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房屋800多间,佛1万多,耗铜4万多斤,费工70多万人。现存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三塔中的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米。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的。两塔形制一样,都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此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关于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这是毫无疑义的。
城
古城大理(现大理城)简称榆城,是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
大理古城南城门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大理风景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厘城(今喜洲镇)、龙尾城(今下关)、大理城;古塔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一塔、蛇骨塔、鱼骨塔;古碑有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五华楼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历史还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诏国第四、五、六代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清平官(宰相)郑回,大理国开国之主段思平、著名画工张胜温;明代诗人、文学家杨黼、杨士云、李元阳;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张耀曾,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杨杰,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等。
大理城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颍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8条巷。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南城楼(1982年重建)。
如果说,州府大理市给人以繁盛喧闹的感觉,那么大理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 内流淌着清澈的叮咚溪水,王玉玺的游记散文系列
家家户户养花植树,花果并茂。那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憩息佳所,改革开放后私人开设的法国等风味小吃餐馆也是外宾喜爱光临之处。传统的大理石工艺品,摆满街道两侧,任其观赏选购。
交通:从下关乘4路、8路公交车,约20分钟即可到达古城,车费1.5元刷公交车卡则1.2(无人售票车)。另外,游客也可乘位于建设路和文化路上的小巴前往,约30分钟可到达古城。游客在大理古城内游览,主要靠步行。
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美丽的苍山洱海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每座山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里的苍山云弄峰下。由于长期的山水冲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树木稀少。但当你缓步上坡,行约半里,却见一片绿荫耀眼。走过古朴的石坊,迎面有一块高约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侧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左例刻郭老咏蝴蝶泉诗的手迹;碑的背面,书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记。沿林荫小道曲折前行约三四十米,只见古树林立,浓荫蔽天,一方清泉嵌于其间,底铺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掷金属钱币于池中,观其缓缓旋落,阳光从树顶筛下,池底银光闪烁,倍感泉水清例。
泉池周围有大理石栏板,泉边一株高大古树横跨泉上,此树因花形似蝶,因此人们称为“蝴蝶树”。每当夏季来临,“蝴蝶树”开花,苍洱之间的蝴蝶成群来此聚汇,翻飞起舞,热闹非常。最奇的是万千彩蝶交尾相衔,倒挂横于泉止的蝴蝶树上,形成无数蝶串,垂至水面,五彩缤纷,蔚为壮观。最盛之期在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所以农历
王玉玺的游记散文系列
四月十五日被定为“蝴蝶会”。
为什么万千蝴蝶会聚汇于此,形成如此奇观?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共同的认识是:
一、农历四月中旬及此前一段时间,雨尚未到来,蝴蝶泉周围及远近数十里农村,夏收将尽,田园半空,气候炎热。相比之下,蝴蝶泉旁,清凉湿润,草茂花繁,适于蝴蝶生长。
二、蝴蝶泉边“蝴蝶树”此时正值花期,花开满树,花形似蝶,且树叶能分泌密汁粘液,蝶喜食用,因此这种树颇能招引蝴蝶前来。
三、这时,适值蝴蝶交尾产卵季节。上述三条因素就使得万千彩蝶汇聚于蝴蝶泉边,首尾相衔,形成千百倒挂于树的蝶串,人来不惊,投石散而复聚的奇特景观。
过泉后的圆形门,沿石阶攀登而上,就到新建的六角翘“望诲亭”。登亭远望:鸡足山飞峙,山顶楞严塔隐约可见;山脚挖、双朗等村庄房屋田野依稀可辨;洱水如镜;北面上关,南面喜洲,烟树弥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剑,插入洱海。这望海亭,确是观“海”的好地方。
洋人街
热闹的洋人街在古城,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复兴等主要街道。
之后,为了适应开放旅游的需要,把大理古城定为开放旅游的主要景点,红山茶宾馆定为涉外宾馆,红山茶宾馆在古城护国路西段,由此,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各行各业随之兴起,铺面林立两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
如今大理古城护国路的名字在外国有些图纸上,早已真称为“洋人街”了。可见大理洋人街已驰名世界,成为外国友人向往的地方和他们旅居大理的温馨家园。
南诏风情岛
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洱源县双廊乡境内。该岛四面环水,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因占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它浓缩了大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尽显南诏、大理两朝六百年的皇都风采
王玉玺整理于2011-11-11 北京
第3篇:美丽的大理学生游记散文
大理古城与苍山
大理,这个美丽的南方城市,最早走进我的心目中,还是在少年时代看了电影《五朵金花》之后。那些美丽善良的白族姑娘,那清澈的蝴蝶泉和蝴蝶泉边飞舞的漂亮的蝴蝶,还有那美丽的大理城,都在我的心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参加工作后,看了金庸的十几部武侠小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射雕英雄传》,就是《天龙八部》了。而且从小说作品里知道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的皇帝虽然都是白族人,但是却并非一个国家,而且,《天龙八部》中描写的段氏皇朝的大理国,只是中断后的后大理国。
从昆明去大理,还真是穿山越岭的,坐在软卧列车上,本想欣赏欣赏沿路的风光,没想到列车每隔十几分钟就要穿越一段隧道,有的时候,五六分钟就要过一段隧道。隧道长的也得有几公里,短的也有千米左右。从昆明至大理这段铁路上,光隧道也不下百余条。
大理白族自治州
第4篇:大理游记作文
大理游记作文
大理游记作文1
大理,一座把苍山拿来当屏风,冬季又可以赏其白雪;取着洱海水,来培育上关的花;享着下关那神秘的风;中秋,还有洱海之月陪伴的城市。大理,全角度诠释了“风花雪月”。
然而在我心目中,能与此词相陪衬的,就是“环环相扣”。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想,恐怕只有我那颗还仍在路途中的心,能揭开谜底了。
第一日的旅行,要去游览上关下关,可旅途中已经解开了不少谜底。
下关,公路收费站一出便是。但下车时别急着去感受风,这里的风难不成会让你一来就对他发出万分感慨?他会先跟你玩一个捉迷藏,要想让他遁形,要到洱海边上。到了,便可见到海面上泛着层层波涛,这就是风在和你打招呼了。在此刻你就可以感受到从苍山之顶吹到下关的神秘之风。
上关,与下关相隔洱海两端,在我的想象中,这就如同牛郎织女隔湖相望。而上关
第5篇:大理游记作文
大理游记作文
在大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映苍山雪。早晨,我和爸爸乘着画舫,游览这如诗如画般的大理洱海。
现在正值春季,风总在这个季节到来。然而下关正是能衬托出它的地方。这里的人们都爱这清爽、洒脱的风儿。许多外地人来到这儿,都会找一片草地,舒舒服服的躺着,感受那潇洒的下关风温柔地拂过面颊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它为什么排在风花雪月之首的原因吧。
来到上关,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花了。现在,这里的花开的很茂盛,放眼望去,这里简直是一片花海。可找来找去,也没有几朵像:玫瑰、牡丹这类娇艳的花儿。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问了问当地的人们,总算知道:大理人民是热情如火的'。比起这些花,他们更喜欢野菊、向日葵这类阳光,向上的花儿。上官的阵阵花香和下关的徐徐微风交相辉映,
第6篇:云南大理游记400字
云南大理游记400字
早上天刚亮,我们便起床,乘车前往第二站——大理。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大理。首先我们要去著名的洱海。也许你会问这是一个海吗?不是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湖,它位于点苍山脚下,被称为“高原明珠”。我们登上了一艘颇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游船,准备船游洱海。游船慢慢开动了,向湖中心驶去。我来到游船的甲板上,柔和的阳光照耀着我,凉爽的'风不断地迎面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惬意极了,我顿时感觉到身心是如此的舒畅。极目远眺,远处的群山在云雾的包裹下若隐若现,仿佛一位位身穿白纱的少女在借洱海作镜子梳妆打扮。的确,洱海的水清澈,湛蓝,湖面上被风吹起一圈圈涟漪,阳光洒在湖面上,像是谁向上面洒了一层碎金纸,金光闪闪。不但如此,这儿鱼虾丰富,真不愧为“高原明珠”!我感觉自己已经全身心融入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