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再忙再累,也要陪孩子走好高三这一年!
再忙再累,也要陪孩子走好高三这一年!
高三不仅是孩子高考,迈向大学校园的重要一年。更是孩子走向成年的重要一年。也许孩子们还略显稚嫩,但成年与高考的重要担子他们必须扛起来。
每年都有许多人承受不住高考的压力选择了结束生命,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症的高考生更是不在话下。
所以家长们,不管再忙再累,都请陪你的孩子走好高三这一年!
一、高三的孩子可能经历的四个阶段
高三考生在备考的这一年中,心理变化大致有四个阶段,从开始的激情满满到后期的停滞不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形式。但这4个阶段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辅导。
阶段1:备考激情期
高三的第一复习阶段是孩子准备高考过程的“激情期”,这时孩子的表现为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投入,充满信心,在这一时期一直处于努力学习的状态。
家长对策:家长要做的工作就是保障后勤供给,不要多说话,多给孩子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阶段2:疲劳烦躁期
经过长期的备考激情期后,孩子们慢慢激情退去,进入孩子准备高考的“疲劳烦躁期”,具体表现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心情烦躁。
家长对策: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做的工作是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改善孩子的情绪,在与高三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因生活小事与孩子发生争吵,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不要着急,相信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会调整好的`。
阶段3:否定怀疑期
随着二轮复习的到来,高三孩子进入了否定怀疑期,有很多同学因为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所以他们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也有不少同学经过几番努力,排名依然没有进步,或者说自己的排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他们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还能否考得上大学,脑海里一片茫然。不惯做什么事,做什么决定,都会习惯性的否定和怀疑自己。
家长对策:这时孩子最需要家长给予自己鼓励,排名没有进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绩没有进步,因为别人也在努力,别人没有坐在那儿等着你,实际上是大家都在进步,排名不进步不代表考不上大学。
阶段4:恐惧焦虑期
随着高考的临近,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这个时候也是高三孩子备考的恐惧焦虑期。
家长对策: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类的话语去安慰孩子,因为这样的话只能使孩子更加紧张,可以找较为专业的人给孩子一些建议,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学校给孩子做工作。这个时候父母尽管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就可以了。
二、家长陪伴高三孩子要做到6个不要
1、不要对孩子唠叨、喋喋不休
很多家长似乎比高三孩子本身还要紧张高考,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无休止地唠叨,整天用“要为父母争口气”之类的话刺激孩子。不时督促孩子,要抓紧时间做作业;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边唠叨要刻苦呀、努力呀;整天磨叨孩子这么不听话呀;甚至还开始监视孩子是否有学习,学习了多少个小时。
对孩子表达关心也是要看准时机,不要没完没了的唠叨,也不要老在孩子身边晃来晃去,要适时适度,可以选择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当你对高三孩子吩咐一件事时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被啰嗦,否则既没有实际效果,又会给孩子以不被信任的感觉,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2、不要给予高三孩子过度的关心
高三孩子备考期间,更需要的是个人思考空间,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过度的去关心自己的孩子,这会让一个脑子没有多余空间思考外界的高三生喘不过气。
我们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进他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借关心之名,行监督之实。其实对孩子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无关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
3、不要让高三孩子进行过度的家教、补习
高三备考期间,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和排名情况。孩子考试考不好,肯定会烦躁、心急。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急着给孩子找补习班找家教,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到底是紧张还是是考试题目过难,还是复习计划有问题?及时找到问题,再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家长给孩子请家教或者找人补习就是错的,因为有时候高三孩子确实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这个时候找家教肯定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孩子,并且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希望家长们要谨慎的选择合适的老师,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孩子补习。
4、不要盲目的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有些家长朋友总是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够优秀,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经常把亲友同事家的名列前茅的孩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样会有好效果。岂不知,这样效果更糟。
所以不要总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如何有出息的话,这样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从内心对学习、对高考产生恐惧、厌恶,更加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要多进行纵向的孩子自己跟自己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5、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的成绩和智力的差别,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为家长长脸,为家族争光。目标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要守住一颗最可贵的平常心。
6、在陪伴、教育孩子时不要过度焦虑
以往很多的家长从孩子一进入高三就如临大敌,自己先有了变化: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茶饭不思,有的夜不能寐。家长们怕孩子的成绩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的心中没底,怕孩子失去信心自己不能使他振作,怕孩子生病浪费时间,怕孩子情绪不好影响复习,怕孩子在这段日子里谈恋爱,怕孩子到高三了还不上心、不着急,怕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反正是整日地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焦虑不安。
不知大家想到过没有,我们的情绪可以直接传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更多的就是来自于关爱他们、呵护他们的父母。许多时候,作为父母的,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了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在孩子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充当的不是一个减压者,却是一个施压者。
所以,在孩子高三备考的这一年,一定要做好陪伴孩子高考的准备,再忙再累也要陪他们走好这一年!
第2篇:家长会学生家长发言稿:再忙也要陪孩子
家长会学生家长发言稿:再忙也要陪孩子
家长会学生家长发言稿:再忙也要陪孩子
亲爱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孩子回家跟我们说,老师要家长写一篇文章,看过题目,我觉得让家长写这样的文章十分必要。孩子的茁壮成长,少不了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培养。很多时候,作为做家长的,我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无形中冷落了我们的孩子,或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全部指望学校和老师。说实在的,是该好好地检讨下我们自已了,我们有多少时间在陪着我们的孩子,我们在陪孩子的时候是否倾注了全部的耐心。
对于大多数的三口之家来说,孩子就是我们全部的希望。不要说你忙于工作无法分身照顾孩子,也不要说你现在拼命赚钱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陪伴孩子。我想说的是,如果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你却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哪怕你赚最多的钱却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即使亡羊补牢也于事无补。孩子也会因为在最需要人陪的时候你没陪他而忌恨你一生。
和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们夫妻也是双职工。但和完全没有时间陪孩子的父母不同,我们是自己照顾孩子的,应该说还是有一些时间陪孩子的。我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虽然有一些时间陪着孩子,但我们没有很好地发挥陪的作用,很多时候对孩子只是应付,并不是那种全身心地付出。比如说双休的时候,孩子有时想下下棋、打打羽毛球什么的,如果我们心情好,肯定会陪他玩。但如果自己心情不好或是想看电视、打牌的话,就会粗暴地拒绝孩子,这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让我们陪他了。
很多成功人士在教育子女上都是很有一套的,虽然他们十分繁忙,但仍不忘百忙之中抽时间陪孩子,并且是全身心地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对比之下,我们有时间陪孩子却没有利用好。孩子的黄金时段做父母的耽误不起,我觉得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阶段,我们除了要挤时间陪孩子之外,还要不断想办法去怎么陪孩子。比如多陪孩子读书,在他不懂的时候耐心解释,拓宽他的学习视野,和他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多陪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和孩子一起散步、打球等,培养他的体育竞争意识,增强他的坚忍意志;多陪孩子聊天,更多地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多陪孩子走出去,让他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好地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真善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孩子是我们的,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努力培养。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把我们的时间多花点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一路幸福成长,何乐而不为!
第3篇:再忙也要陪孩子做的七件事
再忙也要陪孩子做的七件事
2014年01月02日 10:41
来源:生命时报
0人参与 0评论
“工作忙”、“没时间”、“对早教不了解”„„父母们有各种借口忙碌,却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发掘潜力,下面7件事是父母再忙也要陪孩子做的。
1.陪孩子吃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过近10年的数据收集,发现父母陪孩子吃饭好处很多。首先,常和家人吃饭的孩子成绩好。其次,父母可教会孩子餐桌礼仪,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喜好。最后,在大人的陪同下,孩子会吃得更健康。
2.陪孩子写作业。父母“陪读”可以帮孩子平稳起步、养成好的习惯。父母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而不要代写。
3.陪孩子玩游戏。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许多孩子没有家长引导,导致游戏上瘾。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并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玩的
第4篇:早教阅读—再忙也要陪孩子读读书
再忙也要陪孩子读读书—阅读是人生的航标
忙工作,忙应酬,忙赚钱„„很多父母一边喊“忙”,一边抱怨孩子不聪明、难管教。其实有一种可以同时兼顾工作与孩子的方法,那就是陪孩子阅读。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它比絮絮叨叨的说教轻松得多、有效得多。掌握了这点,父母教育起孩子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经常陪孩子阅读,孩子会更聪明,童之光家庭早教让你的孩子领先一步!
在我们开始谈阅读之前,先讲一件有趣的事情: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小白鼠体内有一种促进智力发展的基因,一旦剔除了这个基因,老鼠就会变得很笨。但是,如果将这些剔除了基因的老鼠置于刺激丰富的环境,就能比没有置于刺激氛围的正常老鼠聪明很多。之后,他们又分别用不同的小动物做同样的实验,发现结果是一样的。于是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推断,智力的发展和遗传有关,但环境的影响
第5篇:再累,也要坚持人生哲理
再累,也要坚持人生哲理
有时候,突然觉得好累,
一年四季不停奔波究竟是为了谁,
起早贪黑,东颠西跑,
可卡里的钱还是没存多少,
一天到晚手忙脚乱的一刻不得闲,
可手里头的活还是没干完。
--
有时候,突然觉得好烦,
在单位里,认真工作不敢有松懈,
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可仍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回到家里,忙里忙外一刻不闲着,
可仍然做不到家人的满意。
--
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
心里承载超负荷的压力,
工作要上进,家庭要用心,
上有父母要赡养,下要儿女要照顾,
每天忙忙碌碌,带着疲惫和无奈,
但又充满着希望和期待。
--
人生中的坎坷与磨难,
拼博中的苦乐与悲欢,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生活中的各种滋味,
也只有承受过的人才能真正品味。
--
肩上的责任不容忽视,
家庭的重担不可推卸,
生活的压力,感情的波折,
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课题,
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