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2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绝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出示全诗)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律诗。师:几言律诗?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生读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也因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 诗圣。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出示全诗)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应该读“zhònɡ”。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师: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了吗?应该读“zhònɡ”。
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喜。师:诗人因何而喜?因这场春雨而喜。(板书:雨)
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 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因此,同是写雨,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出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很悲伤。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诗人因雨而悲。(出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诗人非常思念亲人。思念他的妻子。这首诗是他写给妻子的。
师:是啊,诗人思念妻子,却不能回家,他因雨而思,因雨而愁,因雨而苦。那杜甫为何因雨而喜呢?当时,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 师:是的,他喜!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他能不喜吗?
师:他更喜!如果说前者是小“喜”,那后者就是大“喜”!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吧。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师配乐朗读)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把作者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明其意,知其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其字,悟其境。(出示一、二两句)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诗?
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好。(板书:好)
师:春雨好在什么地方?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师:能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它知时节。(板书:知时节)
师: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把雨拟人化,变无知为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春雨还好在什么地方? 师:“当春乃发生”是什么意思? 生:到了春天,雨就下起来了。
师:这一句迎合了第一句中的哪个字?知。
师: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好像知道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同学们,这是不是好雨?
师:它不但是好雨,还是和人们心有灵犀,不点都通的神雨呀。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欣喜表达出来?
师:我听出了其中的喜。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一起朗读这两句诗吧。(出示三、四两句)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朗读三、四两句)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很有韵味,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字音读得不准。大家听出来了吗?“潜”应该读第二声。师:非常好!请大家看屏幕,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春”和“雨”,这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哪个字?夜。师:它不但点了题,还进一步体现了春雨的“好”。想一想,春雨“好”在哪里?它好在可以润物。(板书:润万物)
师:它是如何润物的?它悄悄地润物。师: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潜”字。
师:这个“潜”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春雨是在夜晚下的,别人并不知道。
师:是啊,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还有描写春雨如何润物的吗?细。
师:这个“细”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写出春雨非常小。
师:正因为春雨非常小,所以它是轻轻地、柔柔地润物。一个“潜”字,一个“细”字,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格。可见,这两个字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推敲而来。我们知道,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仿佛唐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但有没有例外?
师:什么时候?大家想一想,春天倒春寒的时候,是和风细雨吗? 生:(恍然大悟)不是!好大的风,好冷!
师:伴随狂风而来的雨自然下得非常凶猛。如果伴随冷风而来呢,雨会变成什么? 生:变成雪。
师:这样的雨能润物吗?
师:它不但不能润物,反而会损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两相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笔下的春雨才是真正的润物好雨。(出示口语表达练习1)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知时节的春雨,你有什么愿望和想法?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滋润大地上的万物。师:谢谢你!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让田里的庄稼快快生长。师:太好啦!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带给人们丰收。
师:这样的春雨,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假如你是一棵小树苗,你会对春雨说什么?(出示口语表达练习2)生:谢谢你,春雨,是你让我茁壮成长。生:春雨,你真好!
生:春雨,你终于来了,我太高兴了!
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大家对于这场知时节、能润物的好雨是既有欣喜,更有感激。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两句诗呢?
生: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师:对,这样才能体现“潜”和“细”的特点。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三、四两句)
师:读出了味道!我们一起朗读三、四两句吧。生:(全班齐读)
师:这样善解人意、解万物之渴的好雨,作者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啊。(出示五、六两句)
师:请男同学齐读五、六两句。
师:这两句写的什么情景?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
师:谁能描写一下?由于下雨,天上满是乌云,小路上一片漆黑,只看得见江上渔船里的烛光。师:这两句直接写雨了吗?
师: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雨夜景图,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
三、四两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雨的润物无声,那这两句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视觉。师:对,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雨意正浓。诗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野径云俱黑。
师:此时真的是一片漆黑吗?不是。师:还有什么?还有船上的烛光。
师:这一点光象征着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他相信春雨绵绵不断,能彻底地滋润干涸的大地,所以,诗人用“俱黑”对“独明”。这一鲜明的对比,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情画意。同学们,这幅画面美吗?美!师: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能!师: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但语速稍快)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重音、语速处理比较恰当)师:我感受到了那种意境美,谢谢你!(出示七、八两句)
师: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两句吧。师:“晓”是什么意思?早晨。师:到早晨了吗?没有。
师:那么这两句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想象之景。
师:诗人想象第二天早晨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春意盎然。
师:同学们,这两句没有写雨,却写花的美丽,是不是诗人离题了?没有离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对!这两句表面上写花,实际上还是写雨好。由于雨的滋润,花儿才这样美丽。而写花也并不局限于花,只是用花来代表被雨滋润着的万物。同学们,这两句诗中,你认为作者哪两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 师:这里的“红”不是指颜色,而是代指“花”。大家想一想,这个“重”字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细”字。
师:若不是细雨的滋润,哪有这般美丽的景象?如果是骤雨,只能是花红满地,落英缤纷了。还有哪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湿”字。
师:它写出了什么?它写出了花朵带雨时的样子。
师:这“花重锦官城”的瑰丽景观,都是知时节、润万物的“好”雨的恩泽啊!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此时,田里的禾苗是什么样子?一定更有精神了!师:山上的树木呢?一定都长高了!师:那大自然的一切呢?肯定更美了!师:同学们,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自己对这场好雨的由衷赞美,以及无比喜悦的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诗。
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
师: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怎能不万分欣喜,不由得赞叹——(全班齐读全诗)
师:知时节的好雨悄悄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锦官城一片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得赞叹——(全班齐读全诗)
师: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不由得赞叹——(全班齐读全诗)
师: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景,是情中之景;而情,又是景中之情。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且不着痕迹,所以使人读之悠然神往,也使得诗歌耐人寻味。
(出示四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四首描写春天的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自由朗读)师:请大家一起朗读这四首诗。
第3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一、标题:《春夜喜雨》
二、设计者:杨丹 201111081927
三、课时:一个课时,45分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4、理解、把握和学会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
5、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去品读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调动同学们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去品读杜甫的诗歌中忧国忧民的情怀。
六、教学内容
通过对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的诗歌意境和表达技
第4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译文: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
第5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10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2、领略《春夜喜雨》中的诗情画意。
3、促进学生多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做有素质的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学会收集经典诗句并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联想品析诗歌.2、促进学生多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做有素质的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1、开心交流
2、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小学阶段,我们也学过不少诗歌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当我们望着高挂下来的瀑布时,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回忆起浓
第6篇:春夜喜雨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主题活动
主题:《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词意境》 形式:课例研究 主持人:武瑞枝 做研究课教师:黄新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致辞
1、对市、县教研检查专家表示欢迎。
2、对作课教师表示感谢。
3、宣布活动主题。
4、阐述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美的重要作用。
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但何谓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 1 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既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
第7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
2.领略《春夜喜雨》中的诗情画意。3.展示收集的诗歌
教学重难点:联想品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小学阶段,我们也学过不少诗歌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当我们望着高挂下来的瀑布时,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时,就会自然地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看来难不倒大家呀。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新诗。(板书:春夜喜雨)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第8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一、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二、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一、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
二、对本诗意境的理解。[教学方法]:
基本环节:整体感知思想感情——深入体味精辟字眼——鉴赏及方法指导 教学步骤::主观感知——互动质疑——运用联想——深入体味——朗读鉴赏——方法总结——知识迁移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中写景抒情的特点。
二、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初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对本诗的整体主观感知:
(一)导入:
本单元都
第9篇: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注释
(1)乃:就。
(2)发生:萌发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8)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9)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0)锦官城:成
第10篇:《春夜喜雨》作文
《春夜喜雨》作文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名作之一,你们知道怎么将《春夜喜雨》被改写成作文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春夜喜雨》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夜喜雨》作文篇一
傍晚,春雨滴滴答答的下了起来。雨落在江面上,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理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田野里,卷起一阵轻烟,好似对我们露出了一个个甜美的酒窝……
正可谓“春雨贵如油”,大诗人杜甫正巧路过。赞叹道:“多好的春雨呀,好像知道时节的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的应时而生!”“知人心”的雨是怎样的一场雨呀?一场有声似无声、无声更似有声的雨,在人们的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旋律,更是最具春之魅力的雨!
那轻柔的雨声在人们耳边回荡。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辰甜柔的.呢喃细语,又似绿叶轻吻着花瓣的柔情……千万条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