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看有关《三国演义》的视频或者关于曹操的图画文字,增加学生对曹操的了解。
二、导入 同学们,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荟萃的,曹操则以其文治武功文学才华而闪耀其中,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他在诗中表达了豪情壮志,公元
年,曹操平定了北方,率83万大军,饮马长江,一日与诸将宴饮,酒酣;见明月皎洁,江波浩荡,遂慷慨而歌,就成了有名的《短歌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曹操的《短歌行》,好吗?(教师板书课题)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寻“忧” 1.同学们,学习诗歌诵读是我们把握诗歌的一把钥匙,读时不但要字正腔圆,而且要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尝试着读一下。师生简单评价,(也可以不评价,直接:我们又来看看录音是怎么读的。)
2.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读法和诗歌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悲凉、慷慨 开头低沉,其后昂扬 和学生朗读对比评价。3.学生自读,找忧 教师引导:
我们读得不好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诗歌还没有理解,我们理解了自然也能读好。那我们现在就来理解诗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模仿录音的读法,揣摩作者的情感,试着从诗中找个字出来概括这首诗的情感。
明确:忧(教师板书)
四、赏析诗歌,具体感知诗歌情感——品“忧” 1.赏析第一节:人生苦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诗人具体有哪些忧。我们全诗可以按每8句一节,分为4节。首先请大家读一节(开头至唯有杜康)根据诗句意思概括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数苦短
问:作者是如何如何形容人生苦短,用到哪种修辞手法? 明确:
譬如朝露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问:作者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杜康指代酒,诗人是借酒消愁。
所以第一节是愁苦的,我们要把这种苦闷读出来。学生齐读第一节,把握苦闷情绪。2.赏析后面内容
(1)学生阅读后面内容思考:诗人在除了忧人生短暂外,还有什么忧呢?接下来学习第二节。在读第二节时,根据注释理解句意,是否有更深层的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看看诗人使用了什么手法?(教师出示幻灯片字幕
句意+深层意义+情感+表现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讨论明确: 句意:(衿:衣领;悠悠,连绵不绝;)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鼓瑟吹笙来迎接他们。表现手法:
引用典故:渴望得到贤才!抒发情感:
——对贤才渴求
——表现出招纳贤才的热情 深层意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不宁嗣音? 暗示:
(贤才啊,您让我很挂念,纵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紧接着又引用《诗经,小雅》说,一旦贤才来临,我必当礼贤下士,鼓瑟吹笙欢迎!
这样一来,上下句,意思就连贯了!——延伸:曹操说这话,我是相信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说许攸来降,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只穿着睡衣跑出去迎接!生怕失去许攸!(2)赏析第三节 方式同第二节。明确:
句意:当空悬挂的皓月哟,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 我为此感到绵绵忧伤。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都怀着往日的情谊(友谊)诉说。
表现手法:比喻(明月——贤才)抒发情感:贤才难得忧思!(3)赏析第四节
教师:第四节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通过小组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分小组)请小组针对第四节讨论问题:(出示幻灯片)
A. 乌鹊在古代是一种吉祥的鸟,在此指什么? B. 如何理解“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讨论明确:
A.“乌鹊”比喻“贤士”!
B.“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士徘徊选择主公的状态!“有良禽择木而栖”之意!暗示,贤才来归顺自己!C来源《管子》:还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其意不言自明: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最后作者表明心迹,说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让天下人才都能心悦诚服的归顺。
“周公吐哺"————周公说他自己“一沐(洗头)而三握发,一饭而三(多次)吐哺”唯恐因怠慢(接待贤士缓慢)贤士而失掉人才!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何枝可依”的一种回答!
——延伸1:曹操说这话,我是相信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说许攸来降,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只穿着睡衣跑出去迎接!生怕失去许攸!——延伸2: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表现出王者霸气,这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更显气势恢宏,而且,言语中也透漏曹操想一统天下的雄心!
教师:第二节是写对贤才的思慕,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们要读得愁苦,而到了贤才来了的欢饮场景,我们则要读得欢快些。最后几句诗人有一桶天下的雄心,所以我们读到后四句时要语调高昂。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并且试着概括诗人在这三节中主要忧什么?
明确:贤才难得、功业未就(如没有提功业未就提示,贤才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天下,就是“天下归心”也就是含有现在也忧功业未就)(教师板书)
四.探究问题——评“忧”
(1)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作者这三个忧有什么关系? 或者问:忧人生苦短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
问: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就是求得贤才
这也正是诗人在诗中反复咏叹的啊。
“短歌行”是一种歌行体,是指乐句短,就为短歌行,那我们现在根据内容跟这首诗重新命个题目。
参考题目:求贤歌(忧思歌)
(2)那作者前面借酒消愁是不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呢?
明确:他是为人才而忧,为统一天下而忧,是一种宏大的积极向上的由,所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的。(有时间再读一遍,要读出慷慨志气)
五、课外拓展——写“忧” 教师通过“忧”顺势向课外拓展 仿写
总结:教育学生立大志,为天下之忧而忧
第2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 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
三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个性解读
1 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
2 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 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 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 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
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
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欣赏角度
显著特色或类别
表达方式
议论(言志)与抒情有机结合
语言
简约 含蓄
写作手法
衬托 用典 起兴
修辞手法
双关 引用 比喻 设问
结构
意识流结构 似断似连 回环曲折
第3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诗作。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第4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
第5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本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本
引导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短歌行》这首诗,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作为老师,怎么才能更加生动形象的讲完这节课,让学生更高效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本,欢迎大家参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
“乱世出英雄”东汉
第6篇:《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原创)
——龚普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及情感。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
第7篇: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课堂实录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师:同学们,曹操这个人我们比较熟悉,你认为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阴险狡诈,生性多疑,奸雄,会耍手腕,爱面子„„ 师:能不能具体举个例子? 生:曹操以借献刀之由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到一个故友家,人家磨刀霍霍向猪羊想热情款待他
第8篇:《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案
襄州二中 邹晓慧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才能在此的基础上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因此本设计在课型上主要充分体现为诵读课型,希望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再读读中体会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内涵和《短歌行》中蕴含的生命自我意识,以及曹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真诚与坦然。为此将本文的课程三维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技能
疏通大意,理解内容。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文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深层意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汉末年人们生命意识的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责任感。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