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8 08:1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诗歌《弧线》为著名的现代诗人顾城所创作,一经发表,就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那么,顾城诗歌《弧线》抒发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顾城诗歌《弧线》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一九八O年八月

赏析

这首诗从内容来说是简单的,从寓意上来说能从多方面理解和把握。

诗中的四个意象都构成弧线:鸟儿在疾风中划成弧线,少年捡币弯成弧线,葡萄藤延伸成弧线,海浪退缩弓成弧线。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生活、自然、社会充满了“弧线”,抑或是优美的弧线,抑或是曲折的“弧线”。

顾城用他透明的歌声,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纯化了。我们读到了纯洁,读到了幻想,读到了天真与幼稚,读到了“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与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也读到了一点点疑惑,一点小小的烦恼。因此,面对“弧线”,我们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烂漫的美,醉人的美,而不要驻足于疑惑和烦恼上。目标总不能一下就达到,爱情弓过折磨更为甜美,真理要通过时间之河才能在彼岸获得。这里面许许多多扭缠在一起的“弧线”值得我们去咀嚼。

愿我们的目光也是美丽的弧线。

作者简介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拓展

诗歌赏析

赏析1

诗人不仅要具备超过常人的感受力,还要有胜过常人的概括力,有时甚至还要把别人看来是互不关联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完成一种境界的创造。这恰如夏夫兹博里所指出:“真正的诗人事实上是一位第二造物主,一位在天帝之下的普罗米修斯。就象天帝那位至上的艺术家或造形的普遍的自然一样,他造成一个整体,本身融为一致而且比例合度,其中各组成部分都处在适当的从属地位”(《给一位作家的忠告》)。就此而论,青年诗人顾城也该是“一位第二造物主”,而其《弧线》就是他造成的“一个整体”——一个颇有争议的整体。

从字面上看,《弧线》是最简单不过了,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有文字关;从描绘的对象看,也只不过是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四种近似几何中弧线的生活现象。正因为如此浅显而且简单,所以,这种文字是否成为诗也就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其次,如果是诗,那么它表明或暗示什么呢?这也是争议的一个热点。事实迫使作者出来解释:“《弧线》外表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乎在说:一切在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

诗无达诂。我认为,作为一种独特的发现和概括,《弧线》作为诗还是当之无愧的,还可以说是一首好诗。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取决于语言的深奥,表现对象的怪解,而在于有否诗美。在画家眼里,弧线是最美的,顾城发觉了这点,这与他长期学画亦不无关系;而作为一个诗人,他又比一般人,也包括画家,更加敏锐,因此,他,也就容易更自觉地把自然的弧线动作叠加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一个整体”的建造,给人以自然的愉悦。《弧线》的独创和审美价值也就在于此。对于弧线的象征或暗示对象,读者可以进行联想,但对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之说,我并不以为然。实质上无论就人就事而言,都有一个由初生发展到极盛,转而衰落、死亡的过程,如用数学上的曲线表示,就是一种弧线,谈不上是什么嘲讽,当然也并不具备弧线的美。

赏析2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北京市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主要著作有:《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新诗自选集》、《顾城散文选集》等。

诗人自己曾解释说:“这首诗外表看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在说:一切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

弧线的美,在于形式,它是一种几何形态的美、动态的美。诗中的这些弧线,有空中的,有地上的;有人的,也有物的。四条“弧线”几乎是社会和自然的某种意义上的抽象和概括。它的小特写的工笔的精细和大写意的开阔与辽远,也能牵动读者的想象,进入或幽静或喧嚣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但是,美的形式中却往往掩盖着种种生活的丑陋,每条弧线的背后都潜伏着一个陷阱。不管是自然之物还是社会之人的 “弧线”,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一是由于本身价值取向的作用。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和海浪因退缩而耸起背脊属于前者;少年去捡一枚分币和葡萄因幻想而延伸触丝属于后者。两者相互作用,或挟迫或诱惑,或主动地接受或无奈地屈从。由这几条简单的弧线,读者不难想到生活中纷乱杂陈,弯弯曲曲的人生的转迹。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深寓生活的感触,透露出人生的`苦涩。这种美丑统一于一体,赞美和嘲讽相叠加的诗作似乎不多见,也许是顾城的首创。诗人写下这首诗时,一个特殊的年代——形式的虔诚和内容的荒唐——刚刚结束,明乎此,诗人对现实用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省察意识就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价值。诗人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弧线》就反映出了新时期开始时,部分青年对生活的深沉的思索和痛切的醒悟。

顾城有两道明亮的童话式的目光和一个深邃的寓言式的大脑。他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质特点。他把生活的感触借助深层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诗“象”闪烁着清晨露珠晶莹的光芒,诗“意”缭绕着深山暮鼓浑朴苍凉的余韵。他把意深藏在象的背后,因而形成沉蕴清丽的风格。

意象单纯是小诗的又一特点。诗由四个单纯的视觉意象组成,诗人用并列的结构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视觉的和弦。它们的结合,暗示一个意义丰富深刻的崭新面貌的意象。它是读者“思而得之”的创造的产物,因而含有无穷余味。虽然任何象征意象的含义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但从由每个意象组成的复合意象的整体出发,每个意象的指向性也就明显了。如此,小诗潜在的内容便可呼之而出了。

这首诗没有鲜明的褒贬,却有淡淡的爱憎,朦胧而不晦涩,单纯而不寒伧,确实是一首精致的抒情短诗。在表现方式上,也能反映出当代朦胧诗的艺术特点:情思的深层象征,意象的跳跃组合。

赏析3

诗人将四个弧线的意象并行排列,给人一种暗示,一种理性思考。诗的“确定性”,在于标题对“弧线”的点明,在于四个意象所显示的表层含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都采取弧线形式,“不止不行”、“不屈不伸”这是万物运动的规律;诗的“不确定性”一面则隐藏在意象组合所构建的深层结构之中。“鸟儿” 在疾风中“转向”,“葡萄藤”自然生长的“触丝”,“海浪”的自然变化,这自然界的“弧线”不是很美吗?然而“少年”因为“一枚分币”而屈身“捡拾”,这种人为的“弧线”,却不能给人以美感。诗的朦胧性带来多种暗示:畸形社会中人的价值的贬值,社会不良风气对天真心灵的污染,自然界弧线的和谐美与人为弧线不和谐的对比,对社会走过一段弯路的暗喻等等,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不必求其固定答案。诗不是为着解答什么,只是启示。

我国古典诗词中有“鸡声茅店月”,“枯藤老树昏鸦”,“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佳句。西方意象派诗有庞德的名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在一个地铁车站》)。

顾城的这首诗同样省略了连接成分的意象诗,并非独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的惰性因袭,曾经被指责为“不知所云”。

赏析4

在诸多的诗歌体裁中,我们既需要浓墨重彩的宏篇巨制,也需要色调淡雅的抒情小品。这首诗就是由一帧帧精致的小品画组成的。

这首诗共有四个画面,用“弧线”这一共同特征串成一个整体。用新诗的形式,通过具象画面表现事物抽象的线条美,顾城是一个创造。疾风中转向的鸟,捡拾分币的少年,葡萄藤的触丝,海浪耸起的背脊,从形象上看都包含着弧线。在线条中,弧线是美的,是最富表现力的,因为它是圆的一部分。圆给人的美感是完整、圆满,而作为圆的一部分的弧线,同样也给人美感,如九曲桥、彩虹、半月这些带弧线的事物,往往给人优美的感受。诗人选择这几个带弧线的画面,排列在一块,引导人们产生美的遐想。

此外,在这些具象画面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淡淡的褒贬色彩。但是这个意义,对于这首诗的美感作用,关系不大。该捡拾分币一节时,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弯着腰的小孩子,也许是穿着白衬衫,胸前还飘着红领巾,这个弧形的造型本身就给我们美感了,何必再去追究他捡了钱是装入自己的腰包,还是去交给警察叔叔呢?形象本身是看不出褒贬意义的。欣赏者在读这首诗时,由于题目的引导,自然会偏重于形式美的感受,社会内容方面的联想就弱得多了。再如“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也很难说它就包含着倒退、开历史倒车的政治含义,如果须要这样理解,这首诗的美感就被割裂了。

因此,我认为这首小诗的意义不在它的社会内容上,而在于它把抽象的形式美也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从而使新诗的表现对象更加扩大,使新诗的审美内容更为丰富。正是在这方面,这首小诗有不容忽视的美学价值。

第2篇: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城诗歌《弧线》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一九八O年八月

赏析

这首诗从内容来说是简单的,从寓意上来说能从多方面理解和把握。

诗中的四个意象都构成弧线:鸟儿在疾风中划成弧线,少年捡币弯成弧线,葡萄藤延伸成弧线,海浪退缩弓成弧线。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生活、自然、社会充满了“弧线”,抑或是优美的弧线,抑或是曲折的“弧线”。

顾城用他透明的歌声,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纯化了。我们读到了纯洁,读到了幻想,读到了天真与幼稚,读到了“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与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也读到了一点点疑惑,一点小小的烦恼。因此,面对“弧线”,我们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烂漫的美,醉人的美,而不要驻足于疑惑和烦恼上。目标总不能一下就达到,爱情弓过折磨更为甜美,真理要通过时间之河才能在彼岸获得。这里面许许多多扭缠在一起的“弧线”值得我们去咀嚼。

愿我们的目光也是美丽的弧线。

作者简介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拓展

赏析1

诗人不仅要具备超过常人的感受力,还要有胜过常人的概括力,有时甚至还要把别人看来是互不关联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完成一种境界的创造。这恰如夏夫兹博里所指出:“真正的诗人事实上是一位第二造物主,一位在天帝之下的普罗米修斯。就象天帝那位至上的艺术家或造形的普遍的自然一样,他造成一个整体,本身融为一致而且比例合度,其中各组成部分都处在适当的从属地位”(《给一位作家的忠告》)。就此而论,青年诗人顾城也该是“一位第二造物主”,而其《弧线》就是他造成的“一个整体”——一个颇有争议的整体。

从字面上看,《弧线》是最简单不过了,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有文字关;从描绘的对象看,也只不过是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四种近似几何中弧线的生活现象。正因为如此浅显而且简单,所以,这种文字是否成为诗也就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其次,如果是诗,那么它表明或暗示什么呢?这也是争议的一个热点。事实迫使作者出来解释:“《弧线》外表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乎在说:一切在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

诗无达诂。我认为,作为一种独特的发现和概括,《弧线》作为诗还是当之无愧的,还可以说是一首好诗。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取决于语言的深奥,表现对象的怪解,而在于有否诗美。在画家眼里,弧线是最美的,顾城发觉了这点,这与他长期学画亦不无关系;而作为一个诗人,他又比一般人,也包括画家,更加敏锐,因此,他,也就容易更自觉地把自然的弧线动作叠加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一个整体”的建造,给人以自然的愉悦。《弧线》的独创和审美价值也就在于此。对于弧线的象征或暗示对象,读者可以进行联想,但对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之说,我并不以为然。实质上无论就人就事而言,都有一个由初生发展到极盛,转而衰落、死亡的过程,如用数学上的曲线表示,就是一种弧线,谈不上是什么嘲讽,当然也并不具备弧线的美。

赏析2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北京市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主要著作有:《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新诗自选集》、《顾城散文选集》等。

诗人自己曾解释说:“这首诗外表看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在说:一切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

弧线的美,在于形式,它是一种几何形态的美、动态的美。诗中的这些弧线,有空中的,有地上的;有人的,也有物的。四条“弧线”几乎是社会和自然的某种意义上的抽象和概括。它的小特写的工笔的精细和大写意的开阔与辽远,也能牵动读者的想象,进入或幽静或喧嚣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但是,美的形式中却往往掩盖着种种生活的丑陋,每条弧线的背后都潜伏着一个陷阱。不管是自然之物还是社会之人的 “弧线”,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一是由于本身价值取向的作用。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和海浪因退缩而耸起背脊属于前者;少年去捡一枚分币和葡萄因幻想而延伸触丝属于后者。两者相互作用,或挟迫或诱惑,或主动地接受或无奈地屈从。由这几条简单的弧线,读者不难想到生活中纷乱杂陈,弯弯曲曲的人生的转迹。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深寓生活的感触,透露出人生的苦涩。这种美丑统一于一体,赞美和嘲讽相叠加的诗作似乎不多见,也许是顾城的首创。诗人写下这首诗时,一个特殊的年代——形式的虔诚和内容的荒唐——刚刚结束,明乎此,诗人对现实用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省察意识就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价值。诗人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弧线》就反映出了新时期开始时,部分青年对生活的深沉的思索和痛切的醒悟。

顾城有两道明亮的童话式的目光和一个深邃的寓言式的大脑。他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质特点。他把生活的感触借助深层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诗“象”闪烁着清晨露珠晶莹的光芒,诗“意”缭绕着深山暮鼓浑朴苍凉的余韵。他把意深藏在象的背后,因而形成沉蕴清丽的风格。

意象单纯是小诗的又一特点。诗由四个单纯的视觉意象组成,诗人用并列的结构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视觉的和弦。它们的结合,暗示一个意义丰富深刻的崭新面貌的意象。它是读者“思而得之”的创造的产物,因而含有无穷余味。虽然任何象征意象的含义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但从由每个意象组成的复合意象的整体出发,每个意象的指向性也就明显了。如此,小诗潜在的内容便可呼之而出了。

这首诗没有鲜明的褒贬,却有淡淡的爱憎,朦胧而不晦涩,单纯而不寒伧,确实是一首精致的抒情短诗。在表现方式上,也能反映出当代朦胧诗的艺术特点:情思的深层象征,意象的跳跃组合。

赏析3

诗人将四个弧线的意象并行排列,给人一种暗示,一种理性思考。诗的“确定性”,在于标题对“弧线”的点明,在于四个意象所显示的表层含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都采取弧线形式,“不止不行”、“不屈不伸”这是万物运动的规律;诗的“不确定性”一面则隐藏在意象组合所构建的深层结构之中。“鸟儿” 在疾风中“转向”,“葡萄藤”自然生长的“触丝”,“海浪”的自然变化,这自然界的“弧线”不是很美吗?然而“少年”因为“一枚分币”而屈身“捡拾”,这种人为的“弧线”,却不能给人以美感。诗的朦胧性带来多种暗示:畸形社会中人的价值的贬值,社会不良风气对天真心灵的污染,自然界弧线的和谐美与人为弧线不和谐的对比,对社会走过一段弯路的暗喻等等,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不必求其固定答案。诗不是为着解答什么,只是启示。

我国古典诗词中有“鸡声茅店月”,“枯藤老树昏鸦”,“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佳句。西方意象派诗有庞德的名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在一个地铁车站》)。

顾城的这首诗同样省略了连接成分的意象诗,并非独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的惰性因袭,曾经被指责为“不知所云”。

赏析4

在诸多的诗歌体裁中,我们既需要浓墨重彩的宏篇巨制,也需要色调淡雅的抒情小品。这首诗就是由一帧帧精致的小品画组成的。

这首诗共有四个画面,用“弧线”这一共同特征串成一个整体。用新诗的形式,通过具象画面表现事物抽象的线条美,顾城是一个创造。疾风中转向的鸟,捡拾分币的少年,葡萄藤的触丝,海浪耸起的背脊,从形象上看都包含着弧线。在线条中,弧线是美的,是最富表现力的,因为它是圆的一部分。圆给人的美感是完整、圆满,而作为圆的一部分的弧线,同样也给人美感,如九曲桥、彩虹、半月这些带弧线的事物,往往给人优美的感受。诗人选择这几个带弧线的画面,排列在一块,引导人们产生美的遐想。

此外,在这些具象画面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淡淡的褒贬色彩。但是这个意义,对于这首诗的美感作用,关系不大。该捡拾分币一节时,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弯着腰的小孩子,也许是穿着白衬衫,胸前还飘着红领巾,这个弧形的造型本身就给我们美感了,何必再去追究他捡了钱是装入自己的腰包,还是去交给警察叔叔呢?形象本身是看不出褒贬意义的。欣赏者在读这首诗时,由于题目的引导,自然会偏重于形式美的感受,社会内容方面的联想就弱得多了。再如“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也很难说它就包含着倒退、开历史倒车的政治含义,如果须要这样理解,这首诗的美感就被割裂了。

因此,我认为这首小诗的意义不在它的社会内容上,而在于它把抽象的形式美也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从而使新诗的表现对象更加扩大,使新诗的审美内容更为丰富。正是在这方面,这首小诗有不容忽视的美学价值。

第3篇:顾城作品《弧线》赏析

顾城作品《弧线》赏析

【一、顾城作品《弧线》原文】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一九八O年八月

【二、顾城作品《弧线》赏析】

这首诗从内容来说是简单的,从寓意上来说能从多方面理解和把握。

诗中的四个意象都构成弧线:鸟儿在疾风中划成弧线,少年捡币弯成弧线,葡萄藤延伸成弧线,海浪退缩弓成弧线。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生活、自然、社会充满了“弧线”,抑或是优美的弧线,抑或是曲折的“弧线”。

顾城用他透明的歌声,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纯化了。我们读到了纯洁,读到了幻想,读到了天真与幼稚,读到了“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与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也读到了一点点疑惑,一点小小的烦恼。因此,面对“弧线”,我们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烂漫的美,醉人的美,而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顾城弧线

【摘要】顾城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源于他的诗歌中多采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视觉审视生活、构建诗歌主题。其思想中也有回归自然的倾向。他的《弧线》就分别从动物、植物、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一连串弧形意象的并置来构建某种暗示。【关键词】顾城 《弧线》感情色彩 【正文】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在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弧线》这首诗共八行,分别为四节。每一节都是一个场景,分别为鸟儿在疾风中转向,少年弯腰捡拾分币,葡萄藤向空中延伸,海浪在奔腾时的退缩。诗人截取四个镜头,表面上看毫无联系,但其中把这四个场景紧密地串联在一起的则是诗的题目:弧线。向北老师经常提到:诗歌的题目是解析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主题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题目的理解,这也就客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顾城诗歌赏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导语:顾城,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顾城诗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顾城诗歌赏析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远和近赏析

(注:这是顾城写于1980年6月的一首小诗。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类诗歌,从形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整体上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也给读者预留了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的语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顾城诗歌《弧线》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顾城诗歌《弧线》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