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8 08:07: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

爱听合奏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

爱听独奏

第2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能力目标: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许多寓言故事,你还记得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板书:滥竽充数)齐读课题

2、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3、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滥竽充数这个词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反馈(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

三、理解课文

1、找重点句。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⑴理解“装腔作势”词义。

⑵南郭先生为什么要装腔作势?什么“机会”(齐宣王喜欢讲“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齐宣王讲“排场?②、指导朗读。⑶南郭先生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①找出动词。②、播放课件。③、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④、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

⑴(播放课件)⑵为什么要逃呢?

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指导朗读。

5、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

(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4、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

5、有个成语和滥竽充数的意思相近,你知道吗?鱼目混珠

五、总结拓展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作业: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样呢?

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第3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今天要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师:看来你一定认真地做了预习,动画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种乐器竽,板书“竽”,你能根据竽这个字来猜一猜这种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是用竹子做的。师:为什么?生:因为竽字是竹字头。看来是已经懂得了根据字的偏旁来猜测字的意思。师:竽字正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一类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就跟吹竽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到底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相信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二·初步感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检测预习。师: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认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新词。请男生读左边的,女生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朝阳镇刘寨小学

卫少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3、发挥想象,给故事续写结尾。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看图猜成语,不用举手,直接喊出来就行!看看哪位同学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ppt出示图画)

2、大家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这些成语都是寓言,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3、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齐读课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了“寓言两则·滥竽充数”的教学设计方案。采用问题导入等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资源进行学习。学习重点的生字和词语。生生、师生共同讨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以及失败的原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讨论的结果。最后通过情境学习,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考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学会做人的道理。

1、学习任务的分析

“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是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3课的内容。尽管篇幅不长,但其内容包含深刻的道理。

本则寓言共有四个自然段,可分为1课时进行学习。首先了解课文出处及寓言的含义,然后学习生字及重点词语,最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滥竽充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滥竽充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滥竽充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