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数学日记之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日记之鸡兔同笼
许多同学怕上奥数课,因为一道道难缠的奥数题会搞得人头昏脑胀。而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平时的课堂老师单调重复得比较多,让人乏味。每次奥赛课却给我带来新鲜感,让我学到许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许多平时难以解决的思考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今天的一堂课,又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老师教我们用“鸡兔同笼”法解题,其中一道题是这样写的:
3头牛和8只羊共吃青草42.5千克;8头牛和23只羊一天吃共青草117.5千克,如果一头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数是一只羊的3倍,那一只羊一天吃草多少千克?
老师问:“这道题谁会解答?”我举手了,但老师没发现,自己讲解了:“其实这道题蛮简单的。我们由3头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草42.5千克,可知3×3头牛和8×3只羊一天可吃……”老师的解答步骤共有4步,而我想的才用了3步。老师讲完后,我说:“老师,我只要用3步就能解决问题。”老师说:“那你说一说你的解法。”我说:“条件里说一头牛一天吃的草是羊一天吃草数的'3倍,我把牛转化成羊来算后,3头羊就转化成3×3只羊,一共有9+8=17只羊,用3头牛和8只羊一天吃草的总量42.5÷17=2.5千克,求出每只羊每天吃草2.5千克了。”老师笑着说:“对,安婷的解题方法叫作替代法,用在这道题上使解答很简便,大家以后要向她学习这种不断求新的学习态度,不要只满足于一种解法。”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学习,我快乐,这里的“风景”真奇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吧!
评:“快乐学习,学习快乐。”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面对人人头痛的奥数题,小作者却“情有独钟,”可见其热爱数学,热爱奥数,善于从学习中寻找成功的快乐。日记真实纪录了小作者另辟捷径解决一道奥数题的过程,我们也看到了开放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定势,使课堂充满活力、生机。
第2篇:数学日记之鸡兔同笼
数学日记之《鸡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就在今天,我学习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记叙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四种方法解这道题。
一:列表法,从有一只鸡一只兔开始依次往下试,按照试出的结果计算,看哪一个正好是35个头,94只脚。
二:假设法,假设全部都是鸡或兔,算出脚数,减去实际的脚数,再除以鸡兔两脚的差,算出的结果就是另一种动物。
三:方程法,设兔为x只,则鸡为35-x只。再根据鸡的脚数加兔的脚数等于鸡兔共脚数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四:抬腿法,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94÷2=47(只)脚。兔就比鸡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以后,我要把这几种解题方法用到其他鸡兔同笼的应用题中。
第3篇:鸡兔同笼-小学数学日记
鸡兔同笼-小学数学日记
鸡兔同笼_小学数学日记
许多同学怕上奥数课,因为一道道难缠的奥数题会搞得人头昏脑胀。而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平时的课堂老师单调重复得比较多,让人乏味。每次奥赛课却给我带来新鲜感,让我学到许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许多平时难以解决的思考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今天的一堂课,又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老师教我们用“鸡兔同笼”法解题,其中一道题是这样写的:
3头牛和8只羊共吃青草42.5千克;8头牛和23只羊一天吃共青草117.5千克,如果一头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数是一只羊的3倍,那一只羊一天吃草多少千克?
老师问:“这道题谁会解答?”我举手了,但老师没发现,自己讲解了:“其实这道题蛮简单的.。我们由3头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草42.5千克,可知3×3头牛和8×3只羊一天
第4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尝试与猜测中安排了《鸡兔同笼》这一教学内容,从读懂教材这一角度来看,在本课教材中呈现了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其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第二张运用了跳跃列表法,第三张运用了中列举法。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的方法,方程法等各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而且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