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同类项、以及如何合并同类项。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太复杂,但其中有些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比较多,尤其在合并同类项这一部分,所以我准备了大量大量的练习,但多没有时间做。虽然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但效果很一般,出乎我的意料。现将这节课的不足总结如下:
1、备课不充分。不论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准备不足,把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所以当学生回答得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时,显得手忙脚乱。应变能力比较差。
2、不利于面向全体。由于学生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自学时总有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而另一部分学生还在思考,而教师又不可能等到全班学生都想好以后再作交流。结果是中下学生还没想好,就开始讨论,他们只能停下来,听别人说。于是就形成了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唱配角,学困生当群众演员的局面。一节课下来,学困生没有一个问题能解决掉,当然是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成了名符其实的学困生。
3、时间把握不够。本节课整体呈现前松后紧,在前段时间因小问题消耗不少时间,以致后面的重点讲解不祥,课堂练习及小结没完成。学生对同类项概念认识上不能完全掌握。
4、作业仍然有不少错,须加强练习。
第2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反思
一、设计
1、复习回顾: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最终将方程转化为什么形式?
2、让学生尝试解这两个方程:(1)x+2x+4x=140;(2)x+4=-6
3、学生做好后先分析第一个方程,左边做了什么变形?这样做起什么作用?再分析第二个方程,根据等式性质1由x+4=-6变形为x=-6-4发现数据怎么变化的?从而归纳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4、学生练习巩固、反馈。
5、最后小结收获与运用合并、移项的注意点。
二、反思
1、本堂课是在利用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规步骤,使解题更趋合理、简洁。因此在设计复习题时有意为后面做铺垫,一题多用。
2、合并同类项起到化简的作用,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合并成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移项使方程中含未知数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一般在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再将系数化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x=m,m为常数。整个过程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
3、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铭记要移项首先要变号(变号移项),并知道它的依据,加深对变号的理解。
4、本堂课如果前面能更紧一些,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小结就更好了。
第3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实际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同类项解决“ax+bx=c”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教学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各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利用等式性质二,提出系数化为1的概念。
本节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讨论:
(1
第4篇: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 2.内容解析
方程的解法是“数与代数”的核心内容,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解方程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也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恒等变形.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依据是分配律,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
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而列出正确的方程却是基础,因此,列方程在本章非常重要,它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描述出来,这种建模思想贯穿于全章的始终.
在这里学生初次接触解方程的化归思想,也就是把多个同类项转化为一项,从而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运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经历
第5篇:反思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标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
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活动1:(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求新知:
活动2:出示教科书7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
第6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说学情说教材说教法和手段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但七年级新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采用由简单入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一堂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
第7篇:《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地位:本课是在上章《整式的加减》和《从算式到方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
第8篇: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_教案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
执教人 汪雄兵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实际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同类项解决“ax+bx=c”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探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各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本节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讨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