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文学与水散文
文学与水散文
就在人们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一个无奈的现实尴尬地摆在人们面前:在物欲横流、功利世俗的现代社会,所谓文学,一种由若干文字堆积起来的奇怪的东西,正逐渐淡出许多人的视线,从台前退入幕后,甚至被打入冷宫,如白头宫女般“闲话说玄宗”起来。此时,“一书既出,洛阳纸贵”已然定格于历史,成为梦中的追忆。这种情况下还要谈论文学,是否不合时宜、逆潮流而动呢?其实,人只要为之人,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精神的慰籍和滋养的,否则,人便不完全,便是一种可悲又可怕的退化。
既执著于文学的非功利色彩而痴心不改,那么文学到底是什么呢?它有哪些让人怦然心动之处呢?我突然觉得,用水来说文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文学的感悟过程来看,它是自来水。只要拧动触发文学的开关,自当哗哗然而不止息。不可否认,文学品味是要引领的,是要诱导的。很难想象,没有任何价值观念和美丑评判标准的人,只凭盲目和直觉居然能够顿悟文学之真谛。阿Q之所以光彩照人,觉新之所以动人心魄,繁漪之所以为人所叹,无不在于恰当有效的`导引。然而,文学品味又是不能够包办代替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俗则俗矣,却恰当地道出了文学品味的主体与核心。
从文学的价值功能来说,它是纯净水。喧嚣的俗世,蒙尘的心灵,只有在文学的方寸天地之间,才能够涤荡和净化。当受职称、金钱、地位等名利所累而不能自拔时,不妨静下心来,于书斋之一角,拧亮一盏台灯,从经典名著、流行时著中寻求一丝静谧。“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许并不仅仅挂在嘴上而已。
从文学的个性特色来讲,它风格各异,水色无边。有时,它“柔情似水”。《南方有嘉木》、《此情可待成追忆》、《追忆似水年华》,看看标题都让人心醉。有时,它又“大江东去,豪情万丈”。李云龙(《亮剑》)、赵安邦(《我主沉浮》、《我本英雄》)、高长河(《中国制造》)等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让人目不暇接,于眼花缭乱中体会负重前行的艰辛。有时,它还“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品味吟咏《长恨歌》,感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能够让人悟出不逊色于泰坦尼克号的空前绝后之恋的。
……
水无色,文学有味;水静谧,文学激昂。那么,就让我们用似水柔情碰撞文学之火花吧。
第2篇:水杉树与白桦林优美散文
水杉树与白桦林优美散文
水杉与白桦,两个本不相干的树种,只因给了我人生旅途中不同的经历,才在我的生命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并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
孩提时期,因为家住偏远的农村,对遥远的县城就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但由于从未出过远门,更不知如何才能到达县城,去询问常去县城的父亲,得到的答复是:沿着栽有水杉树的柏油路一直往北走,就到县城了。然栽有水杉树的路在哪?水杉树什么样?县城又在哪,走多久才能到?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我,迷茫着我。直到上了中学后,周末和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县城,才第一次见到那神秘的水杉树,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因为尚年幼,以至于它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只觉得那条路好长,县城好远!路两旁的水杉树,印象中只不过是去县城的路标而已。
高中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到了大西北高原。部队营房驻扎在一个山沟里,山上除了密不透风的灌木丛就是漫山遍野的白桦林,闲暇的时候,和战友们相约爬山,想起电影中把白桦树皮当纸写信的情节,便也剥下一块树皮来,回到宿舍,小心地一层层揭开,果然如纸一样轻薄,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上面写字感觉竟然比在纸上写起来更流利更顺畅,但那时还没有女朋友,只好拿它当信纸写给女同学,感觉比起电影中的主人公,浪漫便打了折扣。可惜的是不久部队便搬到了城里,从此便远离了哨所,远离了那片白桦林。
如今,早已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很多年再没见过白桦林了,就好像是一个情结放在了心里,那是一份美好的愿望,也许有时愿望和期待是一样的美,与其让它成为果实,还不如让它一点点地生长,永远的就成为了一种希冀。
不记得哪一天,再走过邳苍路,看着路两旁的水杉,忽然怦然心动,有了一种异样的感受,觉得那一排排水衫宛若威严齐整的仪仗队,眉宇间透着高贵硬朗的气质,正在接受着检阅。它们都静静站立,伸展着自己整齐划一的枝干,从每一棵树到每一根细小的枝条,就那么笔直地仰首向着天空,朦胧中不管你变换成怎样的角度去端详,永远像一个扁平而苗条的三角,所有的枝有序地排列着,从粗到细,从密到疏。像极了受阅的战士,身上的装束,手中的武器,不管怎么看,都是那么整齐划一,那么阳刚,那么唯美。于是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水杉,忍不住走近它,没有浓郁的香气,涓涓的晚风中只夹杂着一股淡极的清香。望出去,满眼是疏落有致挺直的树干;抬起眼,只有无数冲天而上的树尖和一粒粒悄然而出的嫩绿的芽苞。不禁喟叹:原来曾经熟视无睹的水杉居然有如此大美!原来默默无闻的水杉居然既解风情更重阳刚!没有芬芳的花朵,也没有诱人的茂密,这未必不是别种风韵?
看着眼前的水杉,想起遥远的白桦,心中升腾起一种别样的情愫。生我养我的地方,水杉屹立;工作战斗过的土地,白桦林立!水杉挺拔伟岸,白桦婀娜婉约;水杉粗矿豪迈,白桦细腻秀丽;水杉豪放不羁,白桦柔美知性。水杉像男人,宁折不弯,见了让人豪气陡生;白桦如女性,韧劲十足,想起不免柔肠绕指。它们各不相同,在我眼中却和谐完美;它们毫无关联,在我脑中却深深扎根;它们风格迥异,在我生命中却相得益彰;它们相隔千里,在我心中却近在咫尺。
我的人生因了白桦林而丰富,因了水杉树而昂扬!
第3篇:茶与水与人散文阅读
茶与水与人散文阅读
文人骚客的灵感,大都是饭后茶余生发的。我不是文人,更算不上骚客,但闲时也爱捧一杯香茗,凝视着茶叶,伴它“与君沉浮”。或旋转,或摇曳,或翩跹,或婀娜,绝然没有生搬硬套之感。如此默契和谐的舞蹈,不由让我想起了一种情感,即使悄无声息,也是一种默契。
浅浅的啜了一口茶,茶汤入口,齿留余香,潺潺润喉,馨香沁心扉。品之淡然,历久弥新。再轻轻抿上几口,越喝越安静,越喝越让人心灵沉淀。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觉得,挚友之交更如茶。那偶然间不经意的想起,如饮一杯香茗,留你满屋馨香。最好的感情看似随意,实则彼此在意。于是,思恋生出了美丽,心灵也有了皈依。
友情如茶,生活似水,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没有水的茶就不知是何物了。当适量的茶碰到合适自己的水,茶水又遇见了适合自己的人,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相逢
第4篇:云水谣与乡土散文
云水谣与乡土散文
云水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它地处福建南靖县,离县城有50余公里,也许是偏守闽南一隅,与外界有了天然的隔绝,这里就有了稀世稍有的风光。
云水谣周围有山,青黛色的山脊,犹如静卧的巨龙。这里的天空,是蓝的,云就飘浮在山头,天底下,则是纵横的阡陌。
农耕文明依然在这里主导,放眼望去,虽是冬季,但田地里却种植着各种水果与蔬菜,青青的百香果正挂在架起的藤蔓上张望,冬枣也在翠绿的叶子里闪着橙色的光,不远处的甘蔗林也已成熟,叶子就象长剑一样。
这个原名长教的地方,以土楼著称,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独具,而以和贵楼和怀远楼最为著名。为什么要建成土楼呢,我想大概应该是因为这里的主人简氏,来自中原河南,为了躲避战乱,或是因朝代更替,迁徙到这里,黄河两岸的北方人,喜筑土屋,它冬暖夏凉,想必
第5篇:与水有关的散文三篇
与水有关的散文三篇
与水有关的散文一:水之美
水,万物之源,千百年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最美的景致。
它安静时恰是一位娴静的女子,袅袅婷婷,步步生莲花。
它奔腾时,又如千军万马在厮杀怒吼,高歌猛进,虎啸龙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无道。”这是几千年前老子对水的诠释。的确,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种物质比水更美,更善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一股泉水,还是一条小溪,它们始终朝着同一方向不断向前流去,一旦融为一体,就团结一致,中途不管遇到什么物质,它们从不排斥,总是包容,最终形成江河,流入大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时而细腻,时而奔放,时而刚柔并济。它遇热成汽,遇冷成冰。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春为露,夏成雨,秋为雾,冬成雪。但除了柔,
第6篇:与水结缘的大哥散文
与水结缘的大哥散文
当黝黑魁梧,眼里闪着亮光的大哥,出现在我眼前时,真有些不敢认了。半年不见,已60多岁的大哥,怎么竟如非洲人?大哥上班时,整天晒太阳,也没有这么黑呀!
大嫂取笑说:“你哥现在是好人一个,不打牌了,天天钓鱼,家里人看见鱼都没胃口了。”连出生在东海边,最爱吃鱼的母亲,也提不起吃鱼兴趣了,可大哥还是乐此不疲地垂钓着。家里晒了许多鱼干,我还带回了一大包呢。大哥喜欢水,喜欢鱼,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
童年时,我家住在沣河边的道班里,大哥经常领着我们去河里玩,逮鱼、抓螃蟹、捞虾、掘泥鳅,大哥样样在行。在饥饿的年代里,大哥为改善我们家生活,立下过汗马功劳。
记得有一天,母亲不在家,在大哥率领下,我们拿着一条枣木扁担和一个脸盆,去河里打鱼。那是夏天,大桥下的河水还不到膝盖深,既凉快又好玩。大哥那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