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语文阅读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7 08:07: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香菱学诗语文阅读及答案

香菱学诗语文阅读及答案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

1. 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

陆放翁是指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

王摩诘是指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

老杜是指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

李青莲是指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

2. 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 (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 , ,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

诗歌: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体会:

参考答案:

1. 南宋 陆游;唐王维; 唐 杜甫; 唐 李白

2. 律诗押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黛玉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3. 不是,黛玉这样讲是有前提的,一是先细心揣摩透了王维的五律一百首,再是读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再读李白、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诗,加上香菱又及其聪明好学,有了这些条件,方说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4. 且把 然后 再 次再 然后

5. 不啰嗦,字面同,内涵却不相同。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是教者的询问,是亲切、温和的笑,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这里的笑,既有亲切,又流露出读完书后的轻松。

6. 苏轼(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及体会(略)

第2篇: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

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

陆放翁是指_______(朝代)的______

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

“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李青莲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

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

参考答案:

1.南宋陆游;唐王维;唐杜甫;唐李白

2.律诗押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黛玉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3.不是,黛玉这样讲是有前提的,一是先细心揣摩透了王维的五律一百首,再是读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再读李白、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诗,加上香菱又及其聪明好学,有了这些条件,方说“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4.且把然后再次再然后

5.不啰嗦,字面同,内涵却不相同。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是教者的询问,是亲切、温和的笑,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这里的笑,既有亲切,又流露出读完书后的轻松。

6.苏轼(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3篇: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主备人:金鑫

审阅人:沈建忠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状态,感知香菱人物形象。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刻苦学习的精神。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就是:《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宝玉、黛玉、宝钗„„《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丽的青年女子形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女子,就是香菱,她只是书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塑造得光彩照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随宝钗进入大观园的香菱是怎样学会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语文建设》编辑部给我寄来一篇发表在2011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上的文章:李强《让香菱走回“大观园”——兼谈长篇小说“节选”的教学》(以下简称“李文”),要我就《香菱学诗》的教学问题,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没有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也没有留意过这方面的其他文章,只是从“李文”提出商榷的归纳中知道有多种教学设计。“李文”批评它们关注了枝节而忽略了整体,或成了写作学的知识教学,或以古为今用的理念,去硬套人物形象。我没有观摩过那些老师的课,不敢随便置评。但倘若真的只见枝节而忽略了整体,或只作某种知识传授,或以今天的理念去硬套古典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应该纠正的。但光从那几种教学设计看,这些毛病也并非不可避免,恐怕也有确定重点是否合适和是否“单打一”而不及其余的问题。我想,既然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一、交流预习

1.温故知新

展示收集的资料:

①关于《红楼梦》

②关于曹雪芹

③关于香菱

2.探索新知

①字音

王摩诘应瑒颦儿诲人不倦

香榭鳏鳏沁芳亭怔怔

②释义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③文学知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分析把握主人公香菱的性格特点,复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4)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5)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2.过程与方法:

(1)课前熟读,收集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

二、教学重点:

1.从香菱学诗的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香菱学诗语文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菱学诗语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