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曹相国世家》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7 08:07: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史记曹相国世家》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史记曹相国世家》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副官),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隔阂)。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②顜(jiǎng):明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卑微

B.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务:追求

C.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让:礼让

D.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秦时为沛狱掾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①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①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取酒张坐饮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D.①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静无为”的一组是(3分)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⑥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参起初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隔阂。因此萧何在临终时,没有推荐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问问他的父亲这样做的原因。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析了曹参战功的获得以及被天下人称赞的原因。

10.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每句4分,共8分)

(1)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译文:

(2)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译文:

参考答案

6.C(责备)

7.D均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担任;给予。B将;并且。 C竟然;于是。)

8.B(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⑥是交待曹参任职时间。)

9.A(推荐的只有曹参)

10.(1)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

(2)曹相国曹参的攻城野战的功劳像这样多的原因,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

第2篇:《 史记 孔子世家》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 史记 孔子世家》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料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司空:官名。③羖:公羊,五羖,即五羖大夫,官名。④累绁:用绳索捆绑,引申为牢狱。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吾即没,若必师之 没: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处虽辟,行中正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C.孔子遂行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在季氏手下做过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3分)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3分)

(3)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4分)

参考答案:

9.B(去:离开。)

10.A(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虽然”;C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11.B(A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D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为说明“执政才能”。)

12.C(得到了善待。)

13.(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门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送别荆轲)。(译出定语后置1分,“穿着白衣戴着白帽”1分,句子文意通顺1分)

(2)正当这个时候,我的力气还足以继续前进(入洞),火把还足以照明。(尚,还;明,照明。各1分,句子文意通顺1分)

(3)(孔子)跟齐国太师谈论音乐,欣赏到(听到)了韶乐,(就)学习弹奏韶乐,(沉浸在音乐中)三月不知肉味,齐国人都称赞他(孔子)。(补出开头的主语1分,“语乐”1分,“三月不知肉味”可不译,后三个不补充不扣分。句子文意通顺2分)

第3篇:节选文言文《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

节选文言文《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史记·曹相国世家》练习题及答案

《史记·曹相国世家》练习题及答案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史记·曹相国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曹相国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的取材相当广泛。从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到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曹相国世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之。丰反为魏,攻之。赐爵七大夫。击秦司马夷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祁善置。又攻下邑以西,至虞,击章邯车骑。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攻定陶,取临济。南救雍丘。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侯一人。秦将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而东。楚怀王以沛公为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及答案参考

《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及答案参考

文言文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史记曹相国世家》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记曹相国世家》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