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7 08:06: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

《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

①今年8月24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②2005年8月21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8月24日下午3时就传来噩耗。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89岁老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

③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1996年,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那时老人除了腿疾,身体尚好,特别健谈。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

④一晃五年过去了。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他已坐在轮椅上。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对面,显得反差特别大。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

⑤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每天坚持写500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

⑥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时间读书、写作。

⑦2001年之后。逢年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2004年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30年代巴老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学生涯从上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那天,他让秘书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

⑧《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不久,我再去看望他,他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500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我记录,帮您整理。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我信誓旦旦地表示: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支。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他幽默地接了一句:舍命不舍财!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是才华的才。我谦虚地表示: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我们非常愉快地告别时约定:过几天我就来。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

⑨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我一套《刘白羽文集》。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就把约定拖了下来。

⑩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节选自中国作家网作者胡殷红)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显然雕像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上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告诫年轻人,要挤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E.八段末关于财、才和材的对话,巧用谐音。白羽老正话反说,意思是乐于施才;作者谦虚中有欣慰,意为不才却有幸受才。

(2)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白羽老人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本文作者怀念白羽老人时懊恼不已。这是为什么?请选其一,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文本解读】现当代著名作家刘白羽一生对文学创作和文化工作有杰出的贡献。《文艺报》记者胡殷红以风趣幽默、细致入微的.笔触记述了刘白羽先生晚年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情谊。读者不仅看到伟大人物衣表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他们普通生活的一面。

12(1)答案: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项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错误,白羽老没有抱怨,没有遗憾。B项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分析错误,雕像是艺术当高于生活,文中表述的意思是白羽老人不光有军人的威严庄重,还有生活中的另一面长辈的慈祥、可亲。D项白羽老人流泪不是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而是对挚友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E项属于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含蓄的句子,难度较高。A项属于开头文句的语境意义,较E项难度低。)

12(2)答案:①笔根不辍,作品丰富,晚年还坚持每天写500字,看电视,听广播,听录音;②关心关注年轻作家的成长,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③珍重友情,常常让司机接朋友到家里坐坐,想念巴金而落泪;④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戎马一生,慈祥的学者,和蔼可亲的长者;⑤服从安排,忙于工作,心里总装着人民。(解析:考查抽取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五个方面内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

12(3)答案:①倒叙式的结构,文章从白羽老人逝世写起,然后叙述里几次采访的事;②首尾呼应,以作者的懊恼增强了怀念的情感;③语言幽默风趣,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不仅看到白羽老人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其生活的一面,如瓜皮帽,舍命不舍财;④取材典型,凸显人物性格,白羽老人是作家,军人,领导,长者,严肃认真,服从组织,平易近人。(解析:考查理解概括作品艺术特色,注意专业术语运用;四个方面任选三点,每点2分。)

12(4)答案:角度一:人生得一知己难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①情感上生死之交:刘白羽和巴金是同时代作家,有共同的理想,志趣,能说得着;②事业上鼎力相助:刘白羽的文学生涯是30年代巴金帮他奠定的;③生活上情同手足:刘白羽生活最心酸的日子里是巴金陪他度过的。

角度二:人生得一知己难矣,得一忘年之交更难。①情感上可亲可敬:白羽老人是著名作家,又是文艺界的领导,可是慈祥、和蔼、平易近人;②事业上受益匪浅:欣然接受采访,慷慨赠书,谆谆教诲;③交往上判断失误:以为健在,拖沓,失信在先,采访未尽,留下遗憾。

第2篇:《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

《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

①今年8月24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②2005年8月21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8月24日下午3时就传来噩耗。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89岁老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

③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1996年,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那时老人除了腿疾,身体尚好,特别健谈。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

④一晃五年过去了。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他已坐在轮椅上。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对面,显得反差特别大。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

⑤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每天坚持写500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

⑥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时间读书、写作。

⑦2001年之后。逢年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2004年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30年代巴老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学生涯从上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那天,他让秘书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

⑧《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不久,我再去看望他,他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500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我记录,帮您整理。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我信誓旦旦地表示: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支。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他幽默地接了一句:舍命不舍财!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是才华的才。我谦虚地表示: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我们非常愉快地告别时约定:过几天我就来。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

⑨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我一套《刘白羽文集》。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就把约定拖了下来。

⑩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节选自中国作家网作者胡殷红)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显然雕像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上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告诫年轻人,要挤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E.八段末关于财、才和材的对话,巧用谐音。白羽老正话反说,意思是乐于施才;作者谦虚中有欣慰,意为不才却有幸受才。

(2)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白羽老人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本文作者怀念白羽老人时懊恼不已。这是为什么?请选其一,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文本解读】现当代著名作家刘白羽一生对文学创作和文化工作有杰出的贡献。《文艺报》记者胡殷红以风趣幽默、细致入微的笔触记述了刘白羽先生晚年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情谊。读者不仅看到伟大人物衣表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他们普通生活的一面。

12(1)答案: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项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错误,白羽老没有抱怨,没有遗憾。B项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分析错误,雕像是艺术当高于生活,文中表述的意思是白羽老人不光有军人的威严庄重,还有生活中的另一面长辈的慈祥、可亲。D项白羽老人流泪不是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而是对挚友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E项属于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含蓄的句子,难度较高。A项属于开头文句的语境意义,较E项难度低。)

12(2)答案:①笔根不辍,作品丰富,晚年还坚持每天写500字,看电视,听广播,听录音;②关心关注年轻作家的成长,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③珍重友情,常常让司机接朋友到家里坐坐,想念巴金而落泪;④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戎马一生,慈祥的学者,和蔼可亲的长者;⑤服从安排,忙于工作,心里总装着人民。(解析:考查抽取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五个方面内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

12(3)答案:①倒叙式的结构,文章从白羽老人逝世写起,然后叙述里几次采访的事;②首尾呼应,以作者的懊恼增强了怀念的情感;③语言幽默风趣,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不仅看到白羽老人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其生活的一面,如瓜皮帽,舍命不舍财;④取材典型,凸显人物性格,白羽老人是作家,军人,领导,长者,严肃认真,服从组织,平易近人。(解析:考查理解概括作品艺术特色,注意专业术语运用;四个方面任选三点,每点2分。)

12(4)答案:角度一:人生得一知己难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①情感上生死之交:刘白羽和巴金是同时代作家,有共同的理想,志趣,能说得着;②事业上鼎力相助:刘白羽的文学生涯是30年代巴金帮他奠定的;③生活上情同手足:刘白羽生活最心酸的日子里是巴金陪他度过的。

角度二:人生得一知己难矣,得一忘年之交更难。①情感上可亲可敬:白羽老人是著名作家,又是文艺界的领导,可是慈祥、和蔼、平易近人;②事业上受益匪浅:欣然接受采访,慷慨赠书,谆谆教诲;③交往上判断失误:以为健在,拖沓,失信在先,采访未尽,留下遗憾。

第3篇:《日出 刘白羽》阅读答案

《日出 刘白羽》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出 刘白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刘白羽

现当代著名作家,1916年生于北京。1936年中学毕业去南京,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冰天》发表于1936年3月《文学》第6卷第3号。1937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草原上》。1938年2月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延安文艺工作团期间,他走遍华北游击根据地,写作《朱德将军传》,出版小说集《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幸福》等。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受党委派去重庆编辑《新华日报》副刊,从事文艺界的统战工作,写作一系列揭露反动统治的通讯报导。1946年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到东北解放区,参加解放东北、平津、进军江南等多次战役,写作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等。1949年作为第四野战军代表,从长江前线回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绿窗 刘白羽》阅读答案

《绿窗 刘白羽》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窗 刘白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窗

刘白羽

今年,我书房的北窗上一片碧绿,愈到秋天绿色愈浓,现在简直成了一个可爱的碧绿世界。在一日繁忙之后,我常常站在窗前,看着那豆蔓瓜藤,绿叶扶疏,清风微拂,充满生意。这时,我记起泰戈尔《吉檀迦利》中的一句诗:“我衷心欢畅,吹过的风带着清香。”

但,这种欢畅每每使我回想到春天。随着冰雪的消融,地皮潮得黑糊糊的,泛着一种泥土的气息。又过了一些时日,太阳光发烫了。我窗外的这片小园中,充满一种劳动的音乐声响。铁锹锵锵响,孩子们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纪念一位老作家

如果说我此生在文士队伍里看见一个“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雷锋)的人,那就一定是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的王士美院长——在你还没看见他人的时候,就一定会先听到他爽朗的笑声,然后是见面时热情而有力(感染力)的紧紧握手!他是蒙古人,11岁当小兵,后到哲里木盟报社工作(那时候哲盟还归吉林),后到省作协工作,后在改革初年不久的1985年参与组建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任实际负责的院长,那一年他不到50岁,他是1939年出生的人。80年代是个“布满理想”的年代,文学理想是其中之一,人心思学,当年报考文学院人很多,以本省为主,还有外省的,那时的吉林文化在国内很有些名气(如文学刊物、函授等),我因去大兴安岭考察文化错过招考,由作协副主席诗人胡昭先生介绍,去找王院长,本来没报多大希望,不想竟免去考试而入学——其实这只是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怀念老作家刘白羽》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