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6 08:14: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到民间采风去

一、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活动内容: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示例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基本思路(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示例②、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问题①:①、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二、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展开“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1)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2)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①请作家到班上进行专题讲座; ②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 ③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三、“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1)活动一: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我的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我的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活动二: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四、班里组织了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关注平常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讲故事、谈习俗。我的学习成果是:【收民歌】民间有很多优美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首民歌是(写出歌名):《《茉莉花》《乌苏里船歌》》《》【讲故事】民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收集到的一个故事是(写出梗概):【谈习俗】民间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概述内容):【答案】凡是民歌均可讲故事谈习俗:略。

五、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列题目(1)、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某公用电话亭)应改为(莱手机专卖店)应改为(2).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林冲、鲁达(智深);(3)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看法:理由:

六、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答案】(1)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酌情给分。示例: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自我的大潮中不应该丢失,或者超过自己的节日,我们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也应该接受,包容性的文化,这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七、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中秋节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重阳节((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看法: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宣传标语: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第2篇: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研究性学习设计

作者姓名 王桂艳

学科 语文 任职单位 年级八年级

单元标题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

学习内容,体现的是“人与社会”这一板块,共由五大

方面进行。本单元主要截取了其中“乡土发现”这一分

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相关的表达活动与写作活

动。要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学生必须走进社会、走进生

活,带着问题与思考,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是

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很具有研究空间的主

题。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在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导

下,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相结合,达到语文新课程标

准的要求。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将到当地民间进

行调查访问,了解当地各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

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并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配有文字介绍的实物,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

览。为了引起人们对这次活动和民俗文化的关注,学生

们还将写作新闻通讯稿或小评论、制作旅游宣传册在学

校内进行宣传。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写

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了解社会等方面得到很

多的收获,并体验成功的喜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奈曼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知奈曼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内蒙、热爱家乡的感情,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家乡就是爱祖国。

2、让奈曼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奈曼,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5.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情境】

八年级七班学生:本班学生普遍对社会实践怀有很浓的兴趣,问题意识较强,能围绕主题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比较关心当地的文化生活,与人合作、交流能做到团结有礼,口语表达能力较强,总体规划能力也较强。但是在写作方面、摄影方面还需要老师适时提供帮助,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有主观的倾向,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合作,还有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会羞于与外界的交往,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

【任务】

走进奈曼民间,了解奈曼民风民俗的传统与发展,调查现代人对传统所持的观点;在校内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览;并能通过写作新闻通讯稿或小评论、制作旅游宣传册、电子文稿、摄影展示等方式向广大的师生展示奈曼的民风民俗,从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此本研究性活动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第一阶段:“走近主题”(动员与培训阶段)课堂一节

1、举办专题讲座 教师系统地搜集平定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研究,课堂上举办一个名为《走近奈曼》的专题讲座,结合自己的心得系统而简要地介绍平定历史和风格 引入活动内容,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并理解其研究方法,初步理解活动要求。在讲座上,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平定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的初步理解,并对此次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

2、学生初步分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制定研究计划表、制定外去采访、调查公约。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小组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3、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第二阶段 “理解主题”(准备阶段)课堂一节

1、提出课题:(1)、平定人有什么信仰和禁忌?(2)、平定在婚嫁寿诞等方面有什么传统习惯?(3)、你知道哪些平定的传统节日和旅游景点?(4)、你收集到哪些平定的民谣、民谚、民间传说、民间手艺、特产等?(5)、从你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你产生了一些什么想法?你对平定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6)、现代人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

么?(7)、你收集到那些平定古建筑的图片?从这次活动中,你对古建筑有什么新的发现?(8)、你怎么看待现代人的这些态度或想法?从这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或问题?

2、成立课题组学生每五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充分交流与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教师指导小组明确分工合作。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宜强行指定。

3、开题报告和评审在班上各组组长向老师及全班同学陈述研究设想与预期效果,并由全班同学、指导教师评审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老师调控学生开题报告中出现的偏差,以及评审中出现的误区,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方法。第三阶段 研究主题”(实施阶段)三周(含课堂第二节)

1、走进民间课外活动:(1)、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2)、分组探究,修改研究计划,初步收集相关资

料,撰写采访笔记、新闻稿、小评论,拍摄相关的图片等。(3)、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平定乡村风情”录相片。在课间或教室一角进行展示,让全班同学观看。课堂:(1)、各小组扼要汇报研究情况,重点是各小组向其它小组提出观看作品后的意见和建议。(2)、教师通过口头面谈、QQ、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分类指导。可以重点指导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的学生强化耳听心记能力,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民间故事听起来津津有味,写出的却干瘪枯燥。这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布局谋篇、选词造句,让学生展开联想的双翅,作出合乎情理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谚语警句格言难于收集,教师和学生一起不厌其烦、不耻下问地探访能人”可以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避免半途而废。真正从艺术的角度鉴赏剪纸艺术,可能一时学生无从下手。引导学生归类、比较后学生会豁然开朗。摄制小组最吸人注目,难度也最大。他们按计划跑了整整两天,拍了很多镜头,回去一看,却无从下手,结果一切又从头作起。家用摄像机无法剪裁,必须周密地计划好摄制的每一个景点、路线、角度、时间,然后再配上恰当的解说。(3)、提供支持材料(新闻稿小评论向导、宣传册向导、学生支持材料、调查问卷、访谈表、评论写作指南、新闻稿写作指南等)

2、举办文化展(1)、各小组根据别的小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讨论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作品。(2)、讨论民俗文化展相关事宜,全班分工,填写分工表。(3)、写展区导语及有关的实物介绍词,布置展厅。(4)、举办民风文化展,并发放观众评选表 教师指导展区布置的相关工作,关注被动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鼓励。第四阶段“升华主题”(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一周(含课堂一节)课堂:(1)、全班学生分享优秀作品,包括采访笔记、活动日记、新闻稿、小评论、宣传册、摄影作品等。(2)、根据“现代人对传统风俗的看法”调查表,开展关于现代人对传统风俗所持态度的讨论。3)、交流个人对现代人所持态度或想法的看法,并谈谈在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研究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做好学生学习记录表;反思学生学习效果。课外活动:(1)、通过上网或其它方式查阅其它国家或地区对保护传统风俗的做法,进一步加深对保护传统文化的理解。(2)、把收集到的资料及各组不同的意见与建议补充到宣传册中。

【评价】

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其中小组评价的评价量规如下:

评价指标 8——10分 5——7分 1——4分 PPT演示 PPT制作图文并PPT制作较规范,PPT制作简单,能茂,形象美观,播直观性强,能呈现呈现主要内容。放效果好。主要内容。

这次设计与奈曼

民俗文化为背景讲述有条理,语言讲述语言不够清清晰,不够自然大

内容讲述 的研究性学习活方。

动,板块清晰,活

动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晰和条理。

搜集资料 搜集民俗内容丰搜集民俗较多,但搜集民俗少,且和富,并能接受师生不很熟悉作品的他人雷同。的询问。具体内容。

独立整理一个美

丽的传说,或合作

编辑一张小报,从标题合适,文章要标题合适,文章内

被动走向了主动,素交代清楚,能打容能简单交代清

开头和结尾精彩,动人。楚。

思路清晰,内容能

打动读者。写作

这次设计与奈曼民俗文化为背景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板块清晰,活动流程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这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乡村会有多少民间文化?学生带着好奇与疑惑到民间采风,他们在名不见经传的剪纸艺人精湛的技艺面前叹为观止,他们面对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出一串一串优美动听的故事的老人面前全身心地折服,进而深深地爱上了民间文化。一张散发着墨香的小报,一幅剪纸艺术展版,一个简单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平生第一次像电视工作者那样选景、拍摄、解说„„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犹如春风化雨悄悄潜入孩子的心田。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了很多平定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百姓交流,明白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原来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朴素的乡音更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我们的文化构建紧密相连。在长久习惯了在课堂里通过文本阅读来学习语文的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耳目一新,原来课外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是我们构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民间采风活动实现了综合性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目标。学生或独立整理一个美丽的传说,或合作编辑一张小报,从被动走向了主动,由个体转向了合作,实现了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尤其是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感受到了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充分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诗意,使得语文不再是面目可憎的干巴巴的“木乃伊”了,而是诗意地栖居在艺术以及创造的殿堂的缪斯。这样,突破农村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是农村的语文教育一次新的革命。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活动,也让我自己收获了很多的快乐。我和几位同学骑车到乡村去走访民居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建筑、关于学习、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很多话题,只有在这些无拘无束的开放的谈话交流中,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学生,这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无法从日常教学中来获知的,我觉得这才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交往,在这样的交往中,我们都在共同经历一种生命的成长。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生成方式的规律,既有备而来,循序渐进,又灵活应变、捕捉时机,要切实关注学习过程。教师要不断检查学习情况,根据活动的进展,或调整最初计划,或对活动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及时给学生以指点,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才能将研究性学习更加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实际,摒弃作秀,注重实效(也包括时效)。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在活动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创设大学校、大课堂、大学科的大语文教育环境,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资源】

1、资源网络资源:http://(中国民俗网)http:///list/list_1862_1.htm(山西习俗网)

2、书刊资源:《中国民俗大观》,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3、周围资源:实地考察(如奈曼王府、章古台庙、白音他拉沙漠、青龙寺等);访问当地长辈、家中亲友等。

第3篇:到民间采风去演讲稿

到民间采风去演讲稿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关于一系列去民间采风的内容。首先我们先来看下关于我们家乡——温州的简介。温州,以气候温和而得名,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位于浙江东南部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

一。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温州的历史。温州古代称瓯越。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因气候温暖,故名温州。

看完历史就先看看方言吧。方言分为7类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而我们温州话就是吴方言的一类。接下来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关于吴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之后紧接着的就是温州的习俗与特色:温州习俗多种多样如鼓词,道情,瓯剧,瓯绣等等大家先大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到民间采风去(材料)

到民间采风去

1.袁崇焕,在抗击后金兵入关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蒋光鼐,指挥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勇敢抗击日军。

为广东民人写颁奖词: 袁崇焕:他,用一己之力支撑大明王朝;他,凭足智多谋击破后金敌军;他,借天纵英才力斩努尔哈赤……。康有为赞之“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忠哉袁公。威震遼東。嶺南英傑。塞北飛鴻。梁启超:驾一叶木舟,出没政坛**,他视滔天巨浪如同无物;百日维新,他为民族鞠躬尽瘁,看沧海两茫茫,血性男儿,生死置诸度外;问谁是英雄,砥柱中流,可谓实至名归。

2.广东谚语

树摇叶落,人摇福薄。

好仔不论爷田地,好女不论嫁妆衣(就是说有点出息,或是对父母孝心的,都不会老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唔信一世“裤穿窿”,他朝一日“龙穿凤”(不会一辈子穿烂裤子,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穿龙袍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3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4.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感情。2.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到民间采风去500字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500字作文(精选27篇)由网友 “蟹老板”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到民间采风去500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采风:到民间采风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善良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涌现着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尽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常小事,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以及我们各自家乡的建筑、饮食等,但细心探究起来,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伴随,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到民间采风去”,就是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到自然山水中去,去寻觅她孕育的奇风异彩,阅读它创造的秀美山川;“到民间采风去”,去感知自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主讲明师:茅娟美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绍兴市学科带头人。

写作经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关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以“家乡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民风民俗。

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找到熟悉的写作材料。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建城2500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写作材料俯拾皆是:

艺术文化——质朴细腻、跌宕婉转的越剧;高亢激越、豪放洒脱的绍剧;说唱结合、诙谐通俗的莲花落;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王羲之书法等。

民风习俗——新年新岁、婚丧事宜、祭田和祭祀、安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范文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范文

“到民间采风去?什么风啊?”也许你会有些疑问,不过看了下面,你就会明白了。

人情风

这第一风自然是要采这人情风了。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咱这诺大的中国若是没了这乡里互相帮助的人情风,恐怕是安宁不了了。乡亲之间你帮我、我谢你,和睦融洽,何乐而不为?所以人情风就是这民间最亮丽的风景线了。

节日风

家乡的节日多的很!虽不比那“洋”节排场、但也是这泱泱大国的传统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亲人的不舍与牵挂。对于现在的90后来说,比较潮的就是情人节了,不过他们只晓得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哪里知道七月七日的牛郎与织女啊!

特产风

说到这特产风咱安徽最出名的.便是那徽菜与茶了。徽菜咱天天都吃,虽不知其详也略知一二。茶叶最好的应是那黄山毛峰了吧!自己虽然没能有幸品尝,其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到民间采风去初二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初二作文

我家住甘肃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但我没有看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我见过的沙漠并不浩瀚,而且被勤劳的人民改造成了公园。公园里行行白杨树挺立在路旁,沙丘上种满了梭梭、红柳、胡杨、甘草、沙棘等,芳草萋萋,绿阴如盖,我实在叫不出更多的沙生植物的名字。公园里建了跑马场、滑沙场,凉亭,还修了人工湖,丝毫让人感觉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景象。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有幸赶上了网络的'末班车,电话和网络使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彼此激情互动,欢畅沟通。

我的家乡是葡萄酒的故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就是家乡葡萄美酒的写照。“莫高”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口语交际 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到民间采风去

精彩开篇词

民风、民俗,洋溢着祖祖辈辈流传的故事和神话,是祖辈生活的写照,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传承,更待了解。走进去,了解她,就会迷恋她,热爱她。学习目标

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综合素养。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2.各小组分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到民间采风去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到民间采风去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