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考点扫描】
1、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能力要求: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归纳要点,概括主旨;鉴赏与评价。
【备考攻略】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历来备受重视。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策略,供你参考。
一、夯实基础,注重知识流理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句子翻译、名句名篇的默写以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的记诵,无一不是源于课内;综观近三年来北京卷和上海卷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各自的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因此,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建议考生从如下两个方面对高中六册教材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一)常见文言词语的梳理
1、“常见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主要有:(1)古今异义(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2)一词多义(如“信”的常见义项有:①诚实;③的确,确实;③信用,守信用;④信物,凭证;⑤任凭,随意;⑥通“伸”);(3)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和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4)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5)通假字(如“说”通“悦”,“卒”通“猝”,“识”通“志”,“属”通“嘱”等)。
2、“常见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20个左右),但由于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变化大,用法活,因而在复习时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建议考生将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文例句进行逐个落实。同时,要注意梳理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如“然”“乎”“焉”,这三个虚词的前面如果是叠音形容词时,均可以理解为“……的样子”,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二)常见文言句式的梳理
在句法上,对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应该引起考生足够重视。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
考生可借助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如根据“……者,……也”或“即”“乃”“则”“皆”等确定判断句;根据“于”“见……于”“为……所”“受……于”等判断被动句;根据“无乃……乎?”“其……之谓也”“何……为?”等判断固定句式。此外,可以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来判断。如现代汉语的状语通常在谓格前,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就可以推断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就可以认定是宾语前置;考生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句式。
二、加强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注重梳理文言知识,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最终直接体现在对高考文言试题的解答上。因此,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阶段应继续加强考前模拟训练,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建议考生每周做2~3套文言文练习,以求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态,切实提高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一)文言词语的理解训练
实词解释:首先要明晰该词的几种常见释义,然后根据上下文,即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训练依据语境猜读、猜解的能力,要善于调动已有知识积累作推断。虚词辨析: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其含义和用法。
(二)文言句子的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一般来说,高考文言句子的翻译只要考生做到“信”(准确、贴切)和“达”(通顺、畅达)即可。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如遇到特殊的语言现象时,必须联系选文的思想内容和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确切理解其含义。翻译时如果遇到无法对译的地方,则应作必要的变动、增补或调整。最后还要认真仔细地对译文作必要的检查、修改。
(三)文言短章的断句训练
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断句试题时,考生不宜贸然边看边点,而应认真审读,仔细揣摩,弄清大致意思,抓住主要之点,按照文章的内容和语气,最好先用铅笔把句子断开,再反复斟酌,进行复校,即再次通读全文,全面复查,看看有无错误、脱漏。如果考试时间宽裕,最好能将短文口译一遍,看看这样断句,语意和语气是否妥贴、顺畅。
(四)其他类型题目的训练
信息筛选:要整体把握文意,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看有没有张冠李戴、前后颠倒等。
分析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的则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文本中首先筛选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赏析评价: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人或事,分析评价时要注意到作者的态度和文章的背景。另外,散文类或议论类的文章还要注意鉴赏其表现手法或语言特点。
第2篇: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攻略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语文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 ”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第3篇:高考复习攻略
2014高考复习攻略高三数学学习计划
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
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
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你学的往往时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
① 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建议大家在高三前的一个暑假里通读高
一、高二教材)
② 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
第4篇:高考文言文复习
高考文言文复习
一、教学要求: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同音通假。如:“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
②双声通假。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③叠韵通假。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
第5篇:高考数学复习攻略
高考数学复习攻略
现在距离高考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很多考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不少的同学反映说,数学科目比较难上分。自己有刷题,也有背公式,但是成绩就是不能提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考数学复习攻略,希望有所帮助!
要“做题”,“做存题”
在后面阶段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扎实学科基础,另一个则是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考生在复习的中后期阶段,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对自己的认识清晰准确,才能够对自己薄弱的环节或者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要“做题”“做存题”。所谓的“存题”,就是现有的、以前做过的题目。同学们可以重新翻看这些资料,或者可以查看自己的错题集,从自己的失误中,找到得分点,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把过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