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教案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教案设计
对于小学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来说,可以这样来设计:
活动一
开卷游戏·跳读。
通过“抢答”“寻宝”的游戏活动,把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出成抢答题,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亲近经典,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活动二
悬疑解码·选读。
教师有针对性地为每一篇选文设计一个“悬疑点”,学生自主选择两三篇,为解疑而默读、跳读、批注,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抓住“牛鼻子”完成单篇阅读。
活动三
专题探究·研读。
设计“我与鲁迅比童年”和“摘抄片段,欣赏写法”两个开放性的、低难度的专题,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阅读全书。
三个小活动,由浅入深,趣味盎然,成功地实现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这一意图。对于在小学阶段已经养成了读书习惯的、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一读:自由通读。学生不带任何任务自由阅读全书。
二读:提要钩玄。学生给每篇文章写内容综述,并记录疑惑。
三读:攻坚克难。精选自己觉得最难懂的一篇,想办法读懂,并写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须包含三个内容:阅读困惑,最终读懂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
第二阶段:交流分享。
1.交流初读印象。
让学生通过回顾阅读过程,展示阅读初感,来创设阅读交流的氛围。
2.分享攻坚心得。
针对学生认为书中最难读懂的《二十四孝图》《无常》《范爱农》,请同学从初读的困惑、解决的'方法、阅读的结论三个方面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3.提升阅读层次。
在读懂单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借助“小引”了解创作背景,品读文段把握文体特征,从整体上把握此书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
第三阶段:展示成果。
1.举办读书报告会。学生报告自己专题探究的发现。
2.创作、排演话剧。学生结合鲁迅1924—1926年的人生经历创作、排演话剧。
相比前一个设计,这个设计把起点设定在学生的自主阅读,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升读书质量,更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群体发挥特长,展示才华,进一步激发其读书兴趣。
第2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
2、阅读要讲究方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
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藤野先生》
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
(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略读课文,概括内容。
《狗?猫?鼠》——作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
《无常》——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
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范爱农》——回忆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好友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略读,我们对《朝花夕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当然,要挖掘作品的内涵,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还需精读。
3、精读:就是正常的较慢的阅读速度,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集中精力精细地读。
精读的方法:
勾画圈点式: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
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赏析式:可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欣赏
比较式: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或不同文章异同的比较
摘录式:摘抄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精读你最喜欢的文字?写出喜欢的理由。
小结:以上我们用浏览、略读与精度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了《朝花夕拾》,你对文章中哪一人物印象最深?
三、布置作业:完成读书卡片。(要求:书写清楚,内容准确。)
结束语: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让我们与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书海中,让阅读成为我们一生的承诺。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
浏览
略读
精读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导语:罗大佑的《童年》虽然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
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
(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换位思考
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鲁迅生平和作品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3、教师小结:《朝花夕拾》虽是作者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了解鲁迅生平和写作背景,深入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在指导中渗透阅读方法──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四、分析人物,深入理解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你们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深浅程度)
2、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分析长妈妈。
问题设置: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朝花夕拾》中反复出现多次,梳理各篇中描述她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并进行点拨: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作品中你读出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情感?长妈妈是当时哪个体的代表?
4、教师总结:《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而这看似寻常的情感态度实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以长妈妈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以人物分析为突破口,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学习过程,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六、布置作业
细读《五猖会》,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朝花夕拾》,理解“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在书中进行批注。(必做)
《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选做)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
2、生方面: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中重点写了哪些事,哪几个人,是如何写这些人的。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
这是一段颁奖词,大家认真听,看是写给谁的,为什么?
二、追述那些事
学生复述书中感兴趣或者记忆较深刻的一个故事
三、追忆那些人
1、说说那些人:学生说说你读完《朝花夕拾》后,印象中的那些人是什么样的人,每人说一个。
2、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①师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分析人物的方法,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为例
好句赏析: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赏析: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寿镜吾先生读书时的认真专心。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赏析:运用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寿镜吾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严格。
②、学生自由发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主要是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且交流对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的赏析或者是批注。
四、学生谈收获,
五、教师寄语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学习再忙也要读书;让我们与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书海中,让阅读成为我们一生的承诺。
五、布置作业
以下题目,任选一篇完成
1、我与xx比童年
2、评说xx笔下的那些人
3、读《XX》有感
第3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
七上: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 作家、作品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作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人世间的一段悲欢离合,以及人们习而不察的事物中,感受和发现人生的哲理,体会人生与自然的某些规律性的本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2.诗集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歌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3.《繁星》《春水》名字的内涵:(1)繁星,代表零星的思想;(2)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4.重要内容
① 作者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
第4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 2009-5-28 12:06:00 | By: 月儿弯弯 ]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内容精要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书中10篇作品分别是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
第5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材料
一、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散文诗集《野草》等。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
第6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备课:2016-3-3
上课:3月日编制:颜廷雷九()班姓名:
【作家作品】 《朝花夕拾》是一本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散文集。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往事重提》)等专集。【主要内容】
本书共有12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
第7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与拟人、借代等修辞强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深层情感,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4、能力发展:做的读、写、说结合,强化“说”和“写”的训练。[教学思路设计]
1、
第8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新人教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一、导读目的:
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二、难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2
四、导读过程:
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三股势力。
一、导入
1、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出示画像)他是谁?(生答:鲁迅)
2、对,他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生介绍,幻灯片出示)
师补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