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有感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十一小学 白艳君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的教学目标。特别在选文上下了功夫,认真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我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就深有感触。
我现在教的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组课文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其中郭枫的《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小甲虫以生命、美丽和智慧,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起初,我在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所折服,可不知道我的学生们是否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呢?他们是否也能体会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于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人类居住的村落都有什么?学生们立刻纷纷举手回答“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学校、商场、医院……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又看到了什么?你是如何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热闹的教室立即安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看见孩子们非常认真地读着画着写着。他们会不会体会到作者那独特的感受呢?我的手里捏着一把汗。可没想到一会就听到孩子们的钢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更令我惊叹!我没想到孩子们的思维会如此活跃,他们的感受也如此独特!安静的教室又一次沸腾了。想和我一起去听一听他们的感受吗?
“老师,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看见它左冲右撞,傲然地前进着,就把它想象成了游侠。这使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却是那么潇洒威武!作者的想象真的是很丰富啊!”
“当作者又看见‘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就想到了‘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象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由此我想到了就像我们生活中走在大街上的美丽少女引得那些男士们停下脚步去观看一样。”
“哄……”教室里立刻引起一片哄笑。我也忍不住笑出了声。不过细细想来,孩子想的没错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正是孩子潜心读书所得到的体会吗?这不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吗?我立即压住了笑声并给予这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们又活跃起来了。
“我从这句话‘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体会到作者一定是把他们想象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分别之后再次相聚互相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还有那一群黑甲虫和蜥蜴友好地交流着,就像我们人类偶然遇到了知己似的,谈天说地,还互相邀请对方参观自己住所,多么好客啊!”
“还有,作者把甲虫振动翅膀的声音想象成优美的音韵,他一定听到了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
课堂上出现了少有的活跃,每个孩子都极力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孩子们的感情已经完全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我因势利导,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还会看见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再一次被激活!
最后,我让学生深入自己体会的角色,用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学生一个比一个绘声绘色,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课后的小练笔也异常的成功,我在学生们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作者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是快乐的。孩子们在品读课文中是快乐的。而我,在用心灵去倾听孩子们的感受时是快乐的!我为我的学生们感到庆幸,因为新课程改革为他们创造了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愿牵着学生的手,一起到新课堂去感受新教材的魅力!
第2篇: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布谷,布谷”幽静的山岭里传出一声声布谷鸟那动听的歌声……“滴答,滴答”湛白的大地上奏出一曲曲雨点娃娃那优美的乐曲声……“呱呱,呱呱”宁静的田野里传出青蛙那欢快的洪亮声。世上最美的声音也不过如此,不过我却听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音乐演奏曲……小时候,我迷上了家里那台老旧的电话机。随着时间的擦肩而过,我知道了——里面住了个小精灵。
一天我被锤子敲到自己手指上。便告诉了小精灵。她让我用冰敷,果真,一下子就不疼了。以后的日子里,我都偷偷的和小精灵聊天,问她一些事情,比如:金丝雀死了,西班牙的首都呀,等等。我知道了他的真名:苏珊。我也告诉了她我的名字:汤米。
长大后,我想认识那个像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苏珊。于是拨通电话,与她又聊了起来。
没想到,过了段时间,苏珊去世了……
读完,不禁思绪万千,思潮起伏。在我脑海中念念不忘的.还是苏珊临死前的一句对汤米说的话: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对呀,另一个世界,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天堂或地狱的世界。用人们的话来说,好人会上天堂,想必苏珊应该正在天边的一角看着汤米吧想起从前,苏珊对一个从没谋面的小孩,付出了她母亲般的爱心,直到她离开人世。去世后,还让汤米乐观的对待生活。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用心呼唤心,用爱拥抱爱,人世间一定会更加美好。
人间处处充满爱,比如:汶川大地震……
记得,有一个母亲被压在废墟之下,当救护人员发现她时,已经停止呼吸了。但人们很快发现她那双如鹰般手臂的下面睡着一个小孩子。救援人们立刻把孩子救出,就在这时,大家泣不成声,原来,母亲发了一条短信给儿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苏珊对汤米是如此,这位母亲对她的孩子也一样。爱,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
世上最美的声音,不是单单声音这两个字,而是发自心里感人肺腑的声音——爱……
第3篇:用心灵去倾听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我”与苏珊之间的真情,体会“
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桑娜和渔夫,虽然家境贫寒,但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用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我”安心读书;一位陌生老人默默地倾听“我”拉琴,给了“我”信心。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二、检查预习
1、把课题补充完整:
用心灵去倾听的。
2、生词: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三、研读感悟
(一)、苏
第4篇:用心灵去倾听
【教案背景】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
第5篇: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南青小学六年级:马海英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重、难点突破
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教学方法
点拨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2010、10、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
第6篇: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材料
周洪司
我说的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侧重于让学生感受人物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将诚心、动真情,乐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并通过在读懂课文的进出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任务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
第7篇:用心灵去倾听
12*用心灵去倾听
主备人:徐 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
第8篇: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教学重难点:
1、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最近大家为我们学校两名身患重病的小伙伴捐了款是吗?大家向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她们送去了一片温暖的阳光,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她们会战胜病痛,重新回到大家的身边!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