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6 08:09: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三、前置作业

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3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4、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5、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拓展提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教学反思:

教《桃花心木》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通过讨论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第2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覃塘区樟木乡中周小学

刘儿英

教学目标:

1、理解“从从容容、语重心长、独立自主”这几个词语并能运用“语重心长”这个词语说话。

2、能正确改写文中“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这两个反问句。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我这样确定教学目标,遵循“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明确本节课对学生进行的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便能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齐读文中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提出:这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的树是怎样长成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这样设计导入,既让学生重温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让人有的放矢,学习和思考更有针对性,对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导读第二大段,理解种树人的奇怪做法。

(一)、自由读第二大段,自己感悟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

1、注意:

①把句子读通读顺,遇到读不流利的句子反复读。

②种树人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要求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并完成感叹句的练习。(这真是一个

的种树人啊!)

③他有哪些奇怪的做法?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试着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交流。

〔本环节,让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思考、动手、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二)导读排比句,即划波浪线的句子。

1、着重抓住“有时”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不确定。

2、体会文章从浇水的时间和浇水的量这两方面的不确定。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师生分角色感情朗读。

4、追问:种树人是个懒人吗?种树人是个忙人吗?

5、交流,解决疑问。

①完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练习。②相机理解“从从容容”的意思。

6、种树人既不是懒人也不是忙人,你此时心里有什么疑问? 〔本环节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的词语“有时”体会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为下文的突破难点打下了重要的伏笔。问题:“种树人既不是懒人也不是忙人,你此时心里有什么疑问?”的提出,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和决心。〕

三、导读第三大段,理解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

(一)默读第三大段,研究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

1、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

①找出作者对种树人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②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和同桌合作学习,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2、交流。

3、表演。

4、师生分角色朗读。

5、追问:种树人这样种树的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板书: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本环节,我把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问答方式,把教材整合成对话的台词,通俗易懂,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心中的疑问迎仞而解。〕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

1、学到这里我感觉种树人似乎在对我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我是从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你能把他找出来吗?

(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并练习用“语重心长”讲话。)

2、你从种树人的话中感悟到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3、交流。

〔本环节,我有意地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陈述自己的感悟,不断鼓励学生把文中蕴含的“遇到困难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别人,努力划到解决的办法”这个道理充满自己的心灵,一边教学一边育人,让整个集体充满了正能量,既学习知识又懂得做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3、作者从种树人的话中悟出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4、交流。

(理解这里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你能想到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不确定”?)

5、交流。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解决的?适时小结: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课文里运用了哪个词?(独立自主)

6、“独立自主”是什么意思?

7、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板书:借物喻人)(板书: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本环节从学生自身的感悟过渡到作者的感悟,自然而然,化难为易,学生很快掌握,难点不攻自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为什么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呢?

四、总结提高。

1、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

2、生交流,师适时补充。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 在不确定中生活

——

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第3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绥芬河市第二小学 宋晓丹

一、教材简析:

科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二、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力争实现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领悟文章蕴含的哲理。3.体会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揣摩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的育人道理。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向大家推荐三句名言,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记下来。诵读日积月累: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操千曲而后晓生,观千剑而后识器。

用眼睛,用心灵去观察生活,你会用所发现。林清玄就从种树 人种植“桃花心木”中体会到一个人成长的哲理。出示课题 桃花心木

二、复习词语、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词语 :插秧 枯萎 奇怪 一番话 优雅自在 生机勃勃

语重心长

出示一组桃花心木的图片 2.读句子:

桃花心木是由仅及膝盖的树苗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1、有一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立志当一位作家。你认为他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是啊,他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些困难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成长,从17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在30岁时就获得过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这个人叫林清玄,(PPT)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一)初步感知“桃花心木”

1、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导向桃花心木的样子: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PPT)以及高度:几丈高,屋顶一般高)

(二)整体感悟 “种树”

带着刚才的疑问,打开书4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文章?

(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1、实际上,这篇文章就写了一件事?什么事?用一个词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夏津县银城街道西关小学

张立红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突出核心素养目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桃花心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桃花心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