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论文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论文
1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关系概述
1.1 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
从根本上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文化是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的结合体,音乐是文化精髓的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也是最容易被人类接受并产生心里共鸣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音乐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音乐活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娱乐活动,因而具备基本的文化属性。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具备鲜明的音乐属性。
首先,音乐教育是以千百年来人类创作和传承下来的经典音乐作品为主要教育素材,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具备鲜明的音乐属性。经典的音乐作品是历史文化印记的一个缩影,更是特定历史时期民众精神风貌的直接写照。如山西地区流传的一首《走西口》民歌就是民俗音乐中的经典代表,反映了陕北人民为了生计和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而到内蒙古包头和恰克图地区经商的传奇故事,从歌词的字面意义上来看是守在家中的妻子或未婚妻送别情郎时所做的,使男女双方难割难舍、情意绵绵的心理状况跃然于纸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局面。其次,音乐教育思想已经演变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古典诗集和近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介绍,如《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体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地位。最后,音乐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延伸。因此可以这样说,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音乐教育的繁荣就没有社会音乐的发展、同样没有社会音乐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也就失去了内在的源动力。音乐教育的独立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系统存在着平等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实现了对音乐教育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有助于获得音乐文化新的功能和价值。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的音乐教育可能远远超出了人们普遍了解的文化与教育的涵盖范围,并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1.2 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文化的必然联系
社会音乐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可以代表本民族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成果,如陕甘地区的民歌就是当地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的典型代表;二是在当前社会音乐生活中倾向、风格、习惯、情感等的统一结合体,是当前社会精神风貌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内涵的核心体现。而音乐教育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都是整个音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想通的,即都具备基本的音乐文化属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同时又接受音乐文化大系统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两者必然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其中一方的变化必然会在另一方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
第二,音乐教育只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音乐环境下才能实现本身的长久发展,即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本身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紧密的联系,音乐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音乐文化基础,包括基本硬件设施与民众积极的学习心态等,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推动下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
2 音乐教育的文化对策
2.1 积极引入社会音乐文化
首先,流行音乐文化是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直观反映,要做到准确辨识流行文化,吸取流行文化中的精髓,并积极引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自由的流行音乐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普遍喜爱,从本质上来说,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一样具备基本的音乐元素,同样也应该是音乐教育课堂所重点关注的音乐形式。其次,传统民俗音乐更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的一些独特的发声技巧和歌词内容等无不是代表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性,更是社会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音乐教学,首先要将民俗文化考虑在内,深刻挖掘民俗音乐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传承。最后,音乐教育要对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社会音乐文化的表现特点,加深对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了解,实现社会精神文明的伟大传承。
2.2 实现音乐教育文化的辐射
一个开放的音乐教育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吸收社会音乐文化的精髓,还要能够积极地对外界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明确现实情况,认清自身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物质需要已经基本上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求,精神追求开始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音乐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配合全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为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其次,改革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音乐教育往往过多的注重音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大力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将社会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并运用创新思维实现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最后,要寻求对外渠道,建立活动制度。音乐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应该通过校园、家庭、社区、协会等建立一个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势和内容,并实现音乐教育对社会精神文化活动的辐射。
3 结语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之间的互动性研究是当今音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可以给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对社会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应该积极引入社会音乐文化以及实现音乐文化的辐射等。社会音乐文化的提升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求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第2篇: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的互动影响论文
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的互动影响论文
当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文明的需求就开始萌生,进而发展。而音乐教育就是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音乐教育能够传递人类思想感情、抒发人类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等等。它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教育文化属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典型的文化性,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古往今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就不是鼓励发展的,它总是与社会文化、文学、美术等其他的意识形态产生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它也就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音乐教育的产生是以音乐文化为基点的,而音乐文化又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二者是彼此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音乐教育因素对音乐文化的传承
1、音乐教育的硬件要素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
音乐教育离不开老师、学生、教材等等。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音乐教育的硬件因素。其中教师是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他们承担着通过乐理知识的讲解和音乐表演的方式来传递音乐知识。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主要是靠音乐老师来实现的。他们能够适合学习者学习特点的音乐知识作为传授的对象和内容,能够正确地取舍音乐现象和音乐成果。因此,音乐老师一定要参与到音乐文化中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不断推动音乐文化的更新发展。学生是音乐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未来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所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学生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文化生活,一方面来巩固他们在音乐课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将音乐需求反馈给音乐教师,方便音乐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紧紧地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音乐教材是直接反应音乐思想、音乐理念的重要文本载体。一般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音乐课堂是以音乐教材为重心而展开的。音乐教材的编写能够表现出当今社会对音乐文化的取舍和选择。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音乐教材会选择这一时代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特点的音乐文化,这间接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容。
2、音乐教育的软件要素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
音乐教育的软件要素是指音乐教育的理念、方法、原则、目标、内容等。要想促进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五个软件因素是必须要协调好的。音乐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线索。教育理念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它含有丰富严谨的科学原理,能够引导引导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应该在音乐理念的引导下与音乐文化充分结合,共同进步;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材是时代的`产物,是精心选择时代文化的结晶,它包含着优秀的当代音乐成果,也收录了传统的音乐精华。它的形成和改革与音乐文化息息相关。音乐教育的原则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成熟表现。它的实施离不开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原则来处理师生之间的纠纷和问题,来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化,来深刻理解音乐的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标准。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一些列的活动来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
二、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作用
1、音乐文化走进音乐教育,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例如民族民乐、摇滚音乐、说唱音乐等等,这些音乐种类都是人们心声的表达、人们智慧的结晶、辛苦劳动的成果。他们的形成过程和表演方式等无不蕴含着文化的因素,充满了文化的因子。学习他们,就好像和一位伟大的人物交流。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引入这些音乐文化,可以大大地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是同时,有些音乐内容也含有消极的因素,例如思想颓废、拜金主义等等,所有在引入教育教育之前,音乐教师要对这些音乐种类及其内容进行把关、筛选、分析,去粗取精。此外,音乐文化还可以以讲座、沙龙等形式来走进音乐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2、民族音乐文化走进音乐教育,构造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环境
在音乐文化的长廊中,民族音乐文化是其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它是音乐文化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情感、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情。它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它的主要传承方式。所以,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可以说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的。在音乐教育中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不仅仅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对于民族的情感,也可以推动音乐文化的深化,构造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凸显民族特色、传递民族情感,慢慢地,民族音乐就成了诸多音乐形式中不起眼的一种,被后人逐渐淡忘。这告诫我们,音乐教育要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石上,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民族音乐文化永不退色,薪火相传。
第3篇: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文化研究论文
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文化研究论文
【摘要】 时代的变化改变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音乐课程也面临各种问题,音乐教育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急需改革。音乐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完善音乐课程理论研究,为课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探究21世纪中国音乐面临的挑战,希望借此为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21世纪;音乐教育;改革
一、音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音乐属于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其他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音乐课程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处理是改革建设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音乐与本土民族文化并没有很好地联结在一起,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其潜藏的巨大意义。中华母语音乐体现的是我国音乐的独立,体现了人们对自身音乐的不懈探索。然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