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植物趣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植物趣谈》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中的第14课。这篇课文是对本册所学电脑知识的一个综合复习、运用过程。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比较熟悉;第二单元的键盘练习,为学生正确流利打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第三单元的字、词、句的练习以及13课海报的设计,对于中文打字,简单的排版和编辑,学生正处于一个兴趣增高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自己的想法能够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所以,第十四课《植物趣谈》既是学生兴趣的继续培养,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
教材给我们创设了“植物趣谈”的情境,从猪笼草这一学生感到有趣的植物入手,分成两块。一是上网浏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为我所用;二是将所选取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编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网上有选择地获取文字资料并加以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这么多有趣的植物,真是太有意思了!你愿意给它们写个介绍,让大家都来认识吗?那么,我们该怎么从网上“拿”下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呢?
1、选定文字(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先指向选定内容的开始处,然后拖动鼠标到结尾处,颜色突出的部分就是选定的区域。
2、复制
在选定区域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
3、粘贴(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四、设计意图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围绕3个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给我们创设的情境,同时对他进行补充和扩展,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变教师的单纯的说教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另外,在整堂课中始终贯彻环保思想。从开始的导入,到最后的总结,学生的环保意识必会得到加强。
《宣传海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宣传海报》,选自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文字输入练习和画图软件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整合。通过用画图软件创作一个宣传海报,来达到学习画图文字工具和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的目的。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从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背景图片”,让学生从一个纯文字环保宣传出发,提出用画图实现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的任务,从而让学生用画图打开图片先选择一张海报的背景。第二部分“输入宣传文字”是介绍文字工具的使用,同是还提到了文字工具栏。对于文字格式的要求,教材不作强调,只是提示学生用文字工具栏可以改变文字效果。文字颜色设置与画图前景色有关,教材以“教你一招”的形式出现。第三部分“保存海报作品”,由于是在原有背景基础上修改,所以保存时画图不再弹出对话框,这里便介绍了换名保存的方法,便于让学生给文件取个有意义的名字。本课练习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和提供的背景图片创作另一幅海报。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进行。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使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环保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绿色学校的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鼓励、探究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归纳总结”的四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我力求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开展:思考讨论――探索质疑――自主创造的活动。
六、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
在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参与下,通过概括、提炼,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几句环保宣传语,为后期制作准备前提材料。
2、教师导航、质疑探究。
任务一:选择海报背景 从给定的素材库中自主选择合适的图片作为宣传海报的背景。任务二:文字工具的运用 通过美的享受,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引出可以利用文字工具进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比较在“画图”软件和“写字板”中输入及编辑汉字操作的异同及效果,以进一步掌握画图中的文字输入工具。
3、作品评价,讨论交流。
通过小组交流评选推荐出小组的代表作,教师利用电子教室展示这些同学的典型作品,让该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通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制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4、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5、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七、设计理念 全课一开始,我以XX小学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图片为起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要做得更好”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激发下,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的确,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开发,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师一古脑儿地灌,学生囫囵吞枣地照单全收,教学相长根本无从谈起。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注重体现信息技术与美术、思品课的有效结合,加强“绿色学校创建”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努力形成“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形成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良性循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打字游戏说课稿〉
[说教材]
《打字游戏》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中排键(第3课)和第4、5课的中、下排键的指法练习后的一个综合练习课。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键盘操作已经基本正确,但不熟练,尤其对键位还不能很好地记熟。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指法的正确度,并达到一定的速度,同时也是为了变换练习形式,体现练习的多样化,让原本枯燥的键盘指法练习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练习指法的兴趣,以期适合不同兴趣的学生学习。本课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选用了“打字高手—文录鉴定系统”,主要练习其中的“指法训练”模块。通过本课的练习,还在于让学生知道运用特定软件可进行打字练习的方法,进而培养他们今后主动运用打字软件进行指法练习的兴趣和习惯。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字母键的指法。
技能目标是通过打字软件进行打字练习
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打字的兴趣。
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字母键的指法,难点就掌握能提高速度的指法技巧
[说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个任务是:复习键位,掌握正确的指法。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把基本键牢牢的掌握,熟记于心了,并对中排键、上排键和下排键的键位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当然学生还不能很熟练地掌握全部的三排键的键位,那么指法的正确性也不会很高。我的经验是只有让学生反复记,反复练,才能知道键位的分布。所以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我安排了让学生复习键位和指法,在出示的空白键盘图上,填出相应的字母和符号,并且祥细了解指法的分工,旨在让学生整体了解键位的分布情况。
第二个任务是:利用写字板,练习基本指法。
本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写字板进行指法训练,意图有两个,一是熟练写字板的使用,二是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击键方法。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学生较快地完成了练习任务,但是由于在写字板里练习了三节课了,所以部分学生已经兴趣减弱,为后面的“指法训练”软件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三个任务是:比赛激趣,输入英文单词
在写字板中,要求学生输入英文单词,既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又进一步强化了指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正确指法的重要性。其中穿插了比一比的形式,鼓励学生认真地进行键盘字母的输入。
第四个任务是:以打字高手为平台,激发学生指法练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三年级学生学习新软件能力还不够,从上学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至今,接触的软件只有画图、写字板等。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指法训练,对软件使用的方法,我觉得利用演示教学法进行演示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了操作技能。本环节相对时间安排比较充分,以此达到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键盘的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强调两点,一要注意打字的正确姿势和手指分工。因为这直接影响我们的眼睛和输入速度。二要合理控制好情绪。不能乱敲击键盘。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
最后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在练习打字高手的同时进行了指法练习,既增加了指法训练的乐趣,又能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我们就是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与击键要领,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同时让学生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设计理念]
因为键盘指法是一个很枯燥的内容,而键盘中的字母键又特别多,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和一些游戏或比一比之类练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娱乐、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不能缺少的。因此,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各种各样的标志》说课稿
说教材
《各种各样的标志》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第三单元第13课,是学习标志内容的这个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网络搜索标志及对标志进行分类整理。本节课是为后面两节课的学习作铺垫。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常用标志及含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搜索网上的标志,进一步提高网络搜索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提高文件的分类与整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标志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及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找标志,了解标志知识。难点:文件的分类和整理 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比赛:找到中国标志网——认识标志——标志分类知识——下载标志——分类整理保存。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及它们的含义为情境导入新课(如交通标志、消防标志等)。
二.利用网络,认识标志
1、竞赛一:搜索中国标志网(1)你是怎么找到的?
(2)认识并记住常用的标志(一小组为单位,每人重点识记一类或一个标志)
2、竞赛二:认标志比赛
3、竞赛三:标志分类知识抢答 三.师生探究,下载标志 竞赛四:下载标志比赛 四.小组合作,整理标志
1、竞赛五:标志的分类整理。教师提供各类标志的文件夹,进行分类整理。
2、成果交流与评价
五.巩固运用,总结拓展。说教学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意图是讲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利用网络,认识标志;师生探究,下载标志;小组合作,整理标志和巩固运用,总结拓展等几个小任务,运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搜索中国标志网的竞赛设计是为了加强学生网络搜索的实际应用能力。下载标志的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网络搜索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探索来认识标志,就能得到自主探究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本课的难点是文件的分类和整理。通过竞赛三,使得学生对标志的分类有个认识,对下一步进行分类整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竞赛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要求,对下载的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保存,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会得到强化巩固,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得到训练。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增进了情感的交流。
《丰富多彩的节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节日》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陈纯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第三单元第10课。本单元主要学习网上资料的应用,而《丰富多彩的节日》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体现的是前几节课的内容的综合运用与练习,同时也为下面几课的“节日”知识作铺垫。为此我将本课的学习内容定为“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在“传统节日”这个范围里通过网络去搜索、学习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最想了解的一些节日资料,体会节日的民俗风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信息”与“技术”的相结合。也体现了“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理念。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单元里,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搜索、下载和保存资料,这一单元是进行一个网络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所以,本节课利用小组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搜索引引擎的更多作用。
2. 能熟练应用搜索应用引擎查找资料。3.能下载保存网页资料。过程和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比使用不同关键字的搜索结果,明白关键字应该如何选择,掌握一些常见的搜索技巧。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情感和态度
1.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2.培养良好的网络搜索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熟练应用搜索引擎与下载资料。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任务驱动、小组竞赛 六.设计说明 1.激趣导入
利用抢答畲乡三月三节日的知识引入课题,并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 从自己畲乡的节日引入,利用抢答营造了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在学生说了自己所知道的各种节日后,我问了一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答案呢?自然引入“搜索引擎”
学生自主上网查找“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最后通过反馈,引入学习“搜索技巧”。[设计意图]上网查找“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不仅回顾了旧知,还培养了遇到问题利用网络查找的意识,同时为“搜索技巧”的学习做好准备,自然有效。3. 搜索技巧
通过讨论输入的关键词哪个比较好,得出“抓重点”这一搜索技巧,再通过查找清明节习俗得出“分解组合”搜索技巧和“目录分类搜索技巧”。
[设计意图] 搜索技巧的掌握需要通过一个漫长且不断应用的过程才能很好掌握,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把学生前面已经接触到的方法,再次进行整理和规范,使学生对这三个搜索技巧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4. 分组上网查找并了解节日的风俗民情
学生自主上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并把资料填写在表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己刚刚所学的和以前学会的技能来获取他们一些未知的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知识,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地操作,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简单或难;根据自己的兴趣,种类丰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多或少,静下心里去看一看、学一学,这样的要求给学生,他们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就不会有压力,而且是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去体验整个快乐的学习过程。而表格的出示,无疑不会让学生漫无目的的浏览,让一些“学困生”不会无从下手,也可以简单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培养良好地网络搜索习惯和信息素养。)5. 反馈
利用抢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节日知识的了解。
[设计意图]对刚才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反馈,选用“抢答”的方式再次激起学生的积极性。6. 下载资料 同学们,老师准备去乡下上一节中国传统节日的课,可是那里还没有网络,怎么能让乡下的同学们也学习到网页上的节日知识呢?你们能帮想一个办法吗?引出了新知“保存网页”,并引导学生自学书本上方法,最后用下载网页的方法下载节日资料。
[设计意图]保存网页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示范或自学课本,通过下载资料巩固这一新知。再让学生对整个搜索、下载、整理保存过程进行一次疏理,并加强整理重要性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7.小结延伸
小结所学到的知识,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查找现代节日和外国节日的资料。[设计意图]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进行拓展。七.教学反思
1.在反馈环节,我只进了节日知识的反馈而没有进行搜索技巧方面的反馈,似乎不合情理,但是这里该设计什么“搜索技巧”问题呢?又很难设计。
2.在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把握得不好。导入时节奏太慢,在关键词教学上花得时间也有些多了,导至后面搜索时间太少。
3.课件还有待于完善,我采用了两台电脑控制教学,还要在黑板上加分,显得手忙脚乱,时间也大大浪费,但是这样的家常课,要花大精力去做一个课件也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再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课件简单又能实现抢答加分功能的方法。
〈小树苗快快长〉
一、说教材
《小树苗快快长》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通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内容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知道从哪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
1、自读教材
2、同学间互相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第2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体验电脑画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 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验电脑画画》。我准备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体验电脑画画》是选自四川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活动一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鼠标的基本操作,再来学习这课可以提升学生灵活运用鼠标的能力,同时本课也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画图软件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考虑到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情况。我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学会“画图”软件的启动和关闭,掌握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以及热爱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画图程序功能区的组成以及工具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他们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所以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 说教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特别是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基于此,我尝试构建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
四. 说学法
新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其次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接着是实践操作,体验成功,最后是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课时,我直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么平时同学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这时大多数同学都说是用笔画的,我便顺势引入:“使用电脑也可以画出漂亮的图画。”并用课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图片。然后直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几幅图画是使用电脑自带的“画图”软件画出来的。其实用画图工具画图很简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画图”。
几张图画色彩艳丽,图形千变万化,孩子们的目光被这幅图吸引住了。我立刻抛出了今天的课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被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了。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任务一:启动“画图”软件。
随之,我立即出示任务一:要使用“画图”软件,首先要启动它。考虑到学生年龄,于是我提示孩子们可以先看书,然后自己在电脑上动手试一试。我密切地观察孩子们的操作情况,不少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启动画图。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束手无策,于是我让孩子们小组内互帮互助。最后,演示操作方法,同时还要介绍自己的方法。此时我再适时补充,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画图”设定为快捷方式,在“桌面”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这个过程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的一个过程。虽然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不能因此而让孩子们跟着我亦步亦趋,现在大多数孩子家里有电脑,在看书后都能完成这一个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稍加点拨孩子就能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任务二:认识 “画图”窗口的组成。
在学生顺利启动到“画图”窗口以后,直接出示本课任务二:认识“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孩子们同样分组讨论,自己在电脑上不断实践。最终他们发现只要将鼠标放在工具旁边,就会显示该工具的作用。孩子特别兴奋,主动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我演示画图过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帮我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便掌握了大多数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画一幅自己想画的图画。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画图工具,我降低了难度,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任何羁绊。
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对各个层面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四)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一幅幅有个性的作品完成了,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然后让大家相互评价作品,最后选几个同学的作品展示,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在展示评价的时候,我采取了多元评价,不但让孩子们相互评定星级,而且让孩子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副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第3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9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神奇的画图世界》。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神奇的画图世界》选自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在本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年龄学生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
第4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例
我是XX学校的教师XXX,我所说的课是《奇特的绘画天地》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奇特的绘画天地》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内容。它是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绘画工具
第5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面试说课稿
各位考官,早上好!(鞠躬)我是
号考生。
一、说教材分析
《
》是
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
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的基础之一。
《
》是
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学习这一节,对于帮助学生,以及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
》内容分析,结合小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并能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体验成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与《
》内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根据信息技术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
第6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新幻灯片布置背景》。
一、说教材
《为新幻灯片布置背景》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它是关于PPT软件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PPT软件的基础之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PPT软件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插入、移动、删除幻灯片以及给幻灯片添加背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PPT软件插入、移动、删除幻
第7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8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遨游因特网。下面,我将以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样为思路。从说教材与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搜索网上资源》选自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会利用网络搜索收集信息。建立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生掌握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