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至节日气氛的古诗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6 08:0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描写冬至节日气氛的古诗

描写冬至节日气氛的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冬至节日气氛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启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满江红》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宋】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冬至》

【现代】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庚午冬至夜》

宋代:郑刚中

旋寻村酒不须浓,饮少愁多酒易供。

灯下一身家万里,今年恰好是三冬。

《冬至后雪夜》

宋代:朱翌

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

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

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丙子冬至夜酒醒》

宋代:李覯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

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

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

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岁冬至新喻道中亦雨》

宋代:彭汝砺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

今日载驰新喻道,大都浑似去年时。

《冬至夜旅怀》

宋代:杨齐

乱霜如叶扑窗寒,愁到心如欲断弦。

凤管阳才一声起,蟾轮月已九分圆。

拥炉酌冻酒相对,攲枕背残灯未眠。

乞得晓钟西拜望,露中香为祝亲燃。

《冬至汴下早行有感一首》

宋代:刘一止

刺促惊时节,侵寻念物华。

半生多客里,今日又天涯。

晓月看眉妩,飞云乱眼花。

穷途随物感,不必是思家。

第2篇:描写节日气氛诗句

描写节日气氛诗句

1、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6、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7、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8、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9、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1、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2、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1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4、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6、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7、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18、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19、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0、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1、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2、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4、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25、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7、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8、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30、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3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2、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34、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5、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36、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7、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38、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9、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40、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3、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4、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5、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6、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7、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8、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0、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1、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2、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53、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54、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55、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6、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57、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8、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9、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60、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1、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62、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3、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64、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5、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6、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67、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68、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6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0、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7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72、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73、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74、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75、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76、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77、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78、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79、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第3篇:描写节日气氛的诗句

描写节日气氛的诗句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节日气氛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描写节日气氛的诗句

1、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6、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7、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8、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9、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描写节日气氛的段落

描写节日气氛的段落

1、元旦是世界传统的节日,都是每逢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被订为元旦,这就好比宋朝诗人王安石写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但也有少部分国家不这样,如印度等国家,它们是用自然现象来订元旦。

2、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人皆知的中秋节。大街上,小巷里,都洋溢着欢声的笑语,充满着喜气洋洋。

3、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我愿意在中秋的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的变化。我希望今年江南水乡的中秋月亮更圆、更明。我祈望亲朋好友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我期望家乡越加美丽、富饶。我也盼期望祖国愈加发展壮大,社会和谐稳定。

4、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红红的灯笼,使大街小巷充满着光明。在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一股“红流”向东南西北流去。在大街上,人们提着灯笼,那一个个漂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描写节日气氛的诗

描写节日气氛的诗

1、《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描写节日气氛的诗词

描写节日气氛的诗词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节日气氛的诗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描写节日气氛的诗词

1、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6、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7、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8、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9、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0、人老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描写冬至节日气氛的古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描写冬至节日气氛的古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