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印度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礼仪
印度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礼仪
印度是文明古国,待人接物的讲究相当多。“那玛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在见面和告别时,印度人总免不了说一句“那摩斯戴”,这是印地语,意即“您好”。
1、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2、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3、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4、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5、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6、拥抱:也是常见之礼。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7、摸足:是行大礼。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8、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他们认为,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表示隆重欢迎,不仅向宾客献上花环,而且还给客人点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9、盘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见的坐姿,这种习惯在城乡都很普遍。农民在田间休息或在家吃饭爱盘腿席地而坐。在老式的铺子里,工匠干活,伙计售货,都是盘腿而坐。民间的说唱艺人和琴鼓乐手演出时也是盘腿而坐。
10、送礼:一份糖果或是一束鲜花是印度人访朋问友经常送的礼物。一般来说礼物有糖果、鲜花以及主人可能会喜欢的东西。因为印度人爱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从商店中购买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很难受用。
第2篇: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礼仪
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礼仪
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剃发礼
按照传统的习惯,徒的家庭在男孩满三岁时要举行剃发礼。
剃发仪式要请祭司、理发师和亲友参加。父母把孩子抱进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仪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边画一个正方形,用红砂土画上图案,并撒上大米。然后让男孩坐在图的旁边,由理发师剃发。徒的剃发礼并不将头发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缕头发。
婴儿名礼
婴儿出生后,父母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会给婴儿起一个美好、吉祥、动听的名字。名字起好后,父母将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举行命名仪式。
举行仪式前,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和婴儿也要沐浴洁身。举行完宗教仪式后,婴儿的母亲用洁净的布将婴儿包好,交给婴儿的父亲。父亲将婴儿贴在胸前,告诉孩子,父亲在给他起名。母亲则向着太阳祈祷。然后父亲附在婴儿的耳朵边:“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这时,在场的祭司和亲友则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然后祭司为婴儿祝福。婴儿的父母招待祭司和亲友吃过饭后,众人才散去。
佩圣线--高种姓的标志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男子手腕上戴有白色的线圈,这就是高种姓佩戴的.圣线。按规定,只有、刹帝利和吠舍这三个种姓才有权利戴圣线,道陀罗和贱民是不能戴圣线的。圣线由三股线拧成,的男孩戴棉线圣线,刹帝利的男孩戴亚麻圣线,吠舍的男孩戴毛线圣线。男孩子首次戴圣线时举行戴圣线仪式。一般由祭司口诵经文,给男孩子戴上圣线。
男童拜师礼
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四个阶段,又称“四个行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
印度教徒的男童在5岁至8岁期间也举行拜师礼和入法礼。这是为男童拜宗教导师、离家接受宗教训练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拜师仪式开始时,父母要为拜师的男童沐浴、剃发,并接受老师赠送的离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块遮羞布。老师口诵经文把衣物送给拜师的男童。接着又赠送草编的腰带,授圣带,并把兽皮衣、木棍等物送给男童。此后,老师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师男童手中,象征着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拜师的男童要向太阳祈祷,才会被老师接受为自己的学生。老师在学生前念诵太阳经文:“这是现实,这是智慧,这是光明,我们拥有明媚的阳光。它是火,点燃了我们的聪明和智慧。”拜师仪式结束后,男童就被送到导师家,与导师同住,学习吠陀,钻研奥义书接受各种戒律训练,直至“梵行期”结束(大约12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过世俗生活,开始家居期。
在印度的交往禁忌
印度的许多地区都有不少禁忌。
的村民忌讳数字,认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说这些数字。对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讳,如认为第四胎生女孩便会倾家荡产,第五胎生女孩会家财万贯。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镜子,据说照了镜子就会变成哑巴。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要包在牛粪团里,放在房顶上。
对孕妇也有不少忌讳,如怀孕期间不能照像,不能做衣服等。
出门远行也有许多忌讳。如出门时看见鸟在头上盘旋,是大吉大利。遇见花或装满水的罐子也是吉利的;看到母牛、鹦鹉、鹿、雨伞、水果、蜜蜂、大象,听到钟声,鹰叫声和诵经声,都是吉利的象征。
遇见蛇、猫、寡妇、行乞僧,听到喷嚏声或其它难听的声音,出门滑了一跤或头碰了框等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应该立即回家休息一会儿,喝点水,然后再出门。
第3篇:印度的社交礼仪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探索人生”为你整理了“印度的社交礼仪”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1、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2、拥抱:也是常见之礼。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3、摸足:是行大礼。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
第4篇:印度的社交礼仪
小费:
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奢侈税。
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办公时间:
印度的办公时间通常由早上9-10时起至下午5-6时止,其中下午1-2时为午休时间。
此外10月份正逢印度的过年,假日较多,政府机构或公司的干部出外旅游者居多,出国前应事先和拜会单位联系,以便调整行程。
若欲和公司相当有地位之人见面时,必须先预定时间。
除固定的国定假日外,印度还有许多依宗教、神话或传说制定的节日,如diwali,due-hra,holi,shivaratri janmashtami,ram navami,muharram id-ul-zuha,id-ul-fitr,id-i-mi
第5篇:基本社交礼仪
基本社交礼仪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礼 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人作为礼仪的载体,加强自身的礼 仪修养尤其重要。在现代社会,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掌握基本的礼仪不仅有助于人们在人 际交往中显示自己的风度、增添自己的魅力,在社交中做个受欢迎的人,还是个人事业成功 的必要条件。见面是人际交往的第一环节。见面时的礼节,决定社交能否进行下去,在人际交往中重 视见面礼是社交良好的开端。见面礼节主要有握手礼、鞠躬礼、拥抱礼、拱手礼、合十礼、吻手礼、举手礼、点头礼 等。握手礼,现代人握手所表示的含义很多,除了表示友好、亲近外,还表示对他人的感谢、祝贺、理解、慰问、鼓励和支持等。握手常用于见面时的寒暄,也是告别时的道别信号。
第6篇:社交基本礼仪
社 交 礼 仪 知 识
Q1周杰伦为何钻进第5个山洞?
老虎周杰伦追赶山羊侯佩岑至悬崖边,发现侯突然不见踪影,但悬崖上有9个山洞—一定是钻进去了,周思考片刻,就钻进了第5个山洞,WHY?
社交中的五项原则
♂以诚待人,笑口常开,言谈文雅,举止得体,仪容端庄。♂善待近邻,和睦相处,古道热肠,视助人为快乐之本。♂尊敬领导,尊重同事,爱护下属,尊老爱幼。
♂当与新朋友初次见面时,你应集中精力记住别人的名字。♂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善解人意,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会见礼仪 ♂打招呼
职务型 如:“你好!李总”等 名字型 如:“早上好,刘小姐!” 当你是第一次到一家公司时,要多留意一下他们公司的职员是怎么称呼他们的上级的。如果他们称:“你好!李总”,你也就有样学样。
♂握手
握手时力度要适中,太小给人以轻视
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