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5 08:05: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论文

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论文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输出场所,虽然规模和生源有所增加,但是人才质量却有所下滑。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寻找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部分学生被分流到高职院校,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巨大的契机。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以及价值引导方向出现突出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高职院校管理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

政府对高职院校发展上给予的政策扶持,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和管理上的脱轨,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问题,但学校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在原地踏步。价值引导的教育模式,是顺应时代需求而衍生出来的,是解决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和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价值引导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实现以配有人才为核心,构建健康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将价值引导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思想,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提高,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对现有教育模式造成深远影响。只有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2.1学生素质不均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更加明显,并且颁布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使得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不断壮大学习队伍。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再仅局限于应届高中生,也吸收了一些社会人,使得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让二者在年龄、学习基础和社会经验上都存在不同差异,决定了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此现象在教育管理模式上进行调整改革。

2.2教育模式落后

由于生源的复杂性、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模式脱离了当今的教育体系。以前过分注重形式和学生的就业率,从而限制了学生主观表现,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已进入新的阶段,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师资队伍建设欠缺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没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队伍建设的欠缺,出现教职员工素质良莠不齐,管理水平底下,无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出现控制模式不合理的状况,如不解决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在优化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要走出固有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管理模式,并落实到实践当中。

2.4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進步和经济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共享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年龄不大,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思想扭曲。

高职院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多,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影响学业。固定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复杂的教学难题,必须结合当今一切影响教学的因素来制定教学模式。

3高职院校管理价值引导的方法和应用

3.1确定正确的价值引导方法

介于高职院校管理的复杂性,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正确的管理模式。在注重学生的氛围和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学生的心里建设,建立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保证正常学生课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进而不断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当中。在紧抓学生政治思想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就业上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结合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四个方面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价值引导方法。

3.2进行素质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素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明确自身地位,树立集体荣誉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结合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由于就读与高职的学生大多自律能力差,培养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3狠抓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技能培训

作为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尤为重视技能教育,在教育模式改革的情况下仍不可以轻视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多领域的实践活动,进行技能的实际操作,从而消化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教育制度一直在改进,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以价值引导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正确的价值引导方式,必将做到人才素质和技术培养的统一,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金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1(12):99-101.

[2] 邵魁德.建立高职院校区域文献资源共享联盟对策分析——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区域文献资源共享联盟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2).

第2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建立一支具有鲜明职业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高职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发展呼唤着具有远大政治抱负、敬业奉献思想、职业人文素养、政策法律观念、经济效益头脑、组织管理才华、职业岗位能力、竞争取胜意识、开拓进取意识的德才能兼备人才。来自社会的信号,清楚地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吸收和使用,具有强烈的市场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办学模式,培养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建设,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要进一步契合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主要特征,需求的是人才具有明确的奋斗方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社会需求的人才要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需求人才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职业未来能力。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这一资源的主要方面。[1]因此,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要进一步契合。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社会需求政治素质高、职业人文素养好、敬业奉献强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透彻的理论分析能力,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地分析新形势、新问题,具有较强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新性;要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强国富民的思想,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气魄;树立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职业献身精神,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金钱、利益面前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正确处理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保证行业企业和事业在深化改革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对人才政治素质的高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找准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结合点,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真诚守信的观念、艰苦奋斗的思想。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的观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培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2]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改变传统“灌输式”抽象理论为主的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谈心、讲座、讨论、咨询、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教学。也可采用案例、项目、任务导向、现场说教、启发思维等新颖、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教学,突出哲理性,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脑,让学生在思想上接纳,在行动上适应,在生活上见效,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和德育教育中,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奉献敬业精神。[3]

三、社会发展要求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并具有竞争意识的开拓进取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以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既需要有科学文化素养,又要有经济头脑,懂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要有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好技术技能,不怕吃苦、敢创敢干,能在基层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要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应对,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看准方向,发现机会,把握未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保证行业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职场中更需要知识结构合理,技能结构优化,职业素养良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意洽谈、人情世故中,要有雄辩的口才,对答如流的言辞,沁人肺腑的辞令,彬彬有礼的风度,训练有素的处事行为。要有广泛的社会交际和良好的人缘关系,能够营造和睦融洽、团结协作的内部环境,善于沟通行业企业与外界的关系,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有强烈的经营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时效观念,敢于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有胆识、有气魄、敢闯、敢干、敢于进取,大胆创新,不断创造未来,开拓新市场,工作效率高的复合型人才。[4]社会发展要求具有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改革教学体制,采用全新的办学理念,调整改造专业和课程设置,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和修订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要强化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要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的训练工作,要积极探索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点。[5]要灵活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课程,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在“必需、够用”,“突出职业性、岗位性和实践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强化自主学习,注意过程考核,构造学习性强,加大选修课份量,及时引进新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工渗透和文理兼容,促进课程内部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构合理化,保证各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实现职业素养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近期要求与远期需要诸关系的统一。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用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目的,遵循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科学安排教学环境,熟练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注意知识的转换性和业务的创造性,强调自我发挥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侧重训练运用技巧,注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对高职学生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把学生的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按照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与自己的特长充分发展。要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运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建构“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微课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职场中,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在真实环境下曝光和真刀实枪的环境中演练,进行针对性的成型塑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职业情感精神。

四、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

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赋予高职教育庄严责任。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要关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牢牢把握专业建设方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积极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规划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课程改革,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赋予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支撑度,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6]走出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框架束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新课程模式。在职业能力培养上,要在实训教学环境的现代化、职场化和信息化建设上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有效对接,要在实训基地中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实现育人功能的对接和互补。社会发展需求用得上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当前首要任务是积极实施“教练型师资队伍培养工程”,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工作教练的培养上”,教师要到行业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管理、轮训,培训成为师资培养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叶玮光,陈军,刘晓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途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4):87-88.[2]宋翠芸,江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高素质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13,(5):72-74.[3]沈定文,李友清.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探讨与实践———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42-144.[4]阚雨沐.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30-31.[5]杨健,沈斐敏.面向综合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78-182.[6]曾明.基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3):73-75.

第3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建立一支具有鲜明职业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高职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发展呼唤着具有远大政治抱负、敬业奉献思想、职业人文素养、政策法律观念、经济效益头脑、组织管理才华、职业岗位能力、竞争取胜意识、开拓进取意识的德才能兼备人才。来自社会的信号,清楚地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吸收和使用,具有强烈的市场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办学模式,培养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建设,行业企业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