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史记张丞相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张丞相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①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日:“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昌既征,太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释:①燕时:闲暇休息之时。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还走
还:转身
B.微君,太子几废
微:如果不是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万岁:对君王的敬称
D.……素所敬惮乃可
素:向来,一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上欣然而笑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虽口吃,但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但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D.吕后执意将赵王如意召至长安,饮药毒死,解除了心头之患。
4.翻译:
(1)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2)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3)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周昌直言不讳、敢于据理力争的一组是
①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而周昌廷争之强
③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④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
⑤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
1.C
2.C
3.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4.(1)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2)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3)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他(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5.A(④是赵尧所说,不是“直接表现”;⑤⑥不涉及“直言不讳”)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秦朝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那守、郡监。从此周昌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职志。(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了。赵尧侍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对。我考虑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敬畏他。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调周昌为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使者往返了三次,周昌坚持不送赵王(入朝)。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忧虑(这件事),就派使臣召周昌(入朝)。周昌被召(入朝)之后.吕后(又)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赵王)到长安一个多月,喝药死了。周昌于是称病辞职,不上朝觐见,三年之后去世了。
第2篇:《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译文: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带着丰厚的礼物轻便快捷地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替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秦惠王对陈轸说:“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陈轸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因而都希望要他做儿子。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忠于国君还要被弃用,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侍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了宰相,而陈轸就投奔到楚国。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陈轸于是到秦国去。
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秦惠王想劝救,向文武大臣询问。有的说劝救有利,有的说劝救不利。秦惠王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陈轸刚好到了秦国,秦惠王问他:“你离开我,去了楚国,有思念寡人没有?”陈轸回答说:“大王听过越人庄舄吗?”秦惠王说:“没有。”陈轸说:“他在楚国当了大官,不久生病了。楚王说:‘庄舄是越国的微贱之人,现在在楚国做了大官,尊贵富有了,也思念越国不?’身边的侍从人员回答说:‘一般人生病时最容易泄露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思念越国就会说越语,不想念越国就会说楚语。’让人去听他说话,果然还是说越语。现在我虽然被弃用被赶到了楚国,怎么会不说秦话了!秦惠王说:“好!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有的对我说劝救有利,有的对我说劝救不利。我下不了决定。希望你为你的主子谋划之余,能帮我谋划这件事。”陈轸回答说:“应该也有人讲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给您听吧?卞庄子想杀老虎,客馆里的佣人劝他:说‘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牛好吃他们就必然会争起来,争起来他们就会打起来,打起来强大的一方就会受伤,弱小的一方就会死。您趁机上去刺那只受了伤的,一举而有杀两头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就站在一旁看着两虎相斗。不一会,两只老虎果然打起来,强大的那只老虎受伤了,弱小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去刺那只受伤的,果然一举而有拿下两只老虎之功。现在韩魏相争,打了整一年还停不下来,这一定会导致两国中强大的一方受损伤,弱小的一方灭亡,到时候趁机去讨伐受伤的那个国家,必然一举而拿下两国。这不就像是卞庄子刺虎吗?(为自己的利害得失而选择立场),我为自己的国君出主意与为大王您出主意有什么不同呢?秦惠王说:“好。”最终不去劝救。最后韩魏两国果然强大的一方受损伤,弱小的一方灭亡了。秦国这才出兵讨伐,大获全胜。这是陈轸的计谋。
第3篇: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
第4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
第5篇:《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
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乐羊为瑰史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对乐羊以是寿。乐羊死.葬于是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目,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厦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击赵适魏。闻燕昭王咀子之之乱而齐大赃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咀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旺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避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辟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递与三晋击秦.助越灭中山
第6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①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