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托班科学《罐子的秘密》教案设计
托班科学《罐子的秘密》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2、自然地讲述探索结果。
3、对听辨声音感兴趣。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难点:自然讲述探索结果。
经验准备:会开启八宝粥罐子。
物质准备:八宝粥罐子32个,(8个装米,盖上有暗标记,9个装塑料珠子;15个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个(贴有米和珠子标记)。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我发现了什么?(3分钟)
⒈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
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请你不要打开,摇一摇,听一听,再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⒉与同伴分享: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听辨两种声音。(10分钟)
⒈幼儿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⒉学习听辨二种声音。
(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3)谁和他的声音是一样的?
(4)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进行验证:米、珠子)
小结:原来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
⒊归类摆放
⑴听口令摇动对应的罐子。师:米宝宝一起来唱歌;珠子宝宝一起来唱歌;
⑵出示有标记的筐,请幼儿按指令归类摆放。师:米宝宝罐子放在米宝宝标记的家里,珠子宝宝罐子放在珠子宝宝标记的家里。
⒋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进一步巩固对二种声音的.认识。
师:下面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种装进空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一起来做会唱歌的罐子。
(1) 要求:把罐子放在脸盆里装,米和珠子不要洒出来。
(2) 分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两组坐,听指挥演奏。
三、活动延伸:寻找不同声音。(2分钟)
再去找找,罐子装了其他材料会发出什么声音?
反思: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幼儿对活动关注度高,始终乐于探索,兴趣盎然。
2。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
3。教师语言儿童化,既不失科学活动的精炼,又符合托班幼儿年龄特征。
4。教师能够根据本次活动实际发展,及时、灵活调整活动环节。
存在不足及调整措施:
1。幼儿在第一次探索操作环节,出现拿着罐子敲桌子现象,虽属“自由探索”,但是敲击会损害桌子,教师应该及时制止、教育。
2。第一环节,教师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不要打开罐子,幼儿把罐子打开米撒了一地,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去地上捡米,导致一些混乱。
3。幼儿按标记归类摆放环节,教师发现了一名幼儿摆错位置,提出质疑:“我看到咚咚咚的罐子放到小标记的盒子里了,应该放哪里呀?”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错误,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纠正错误,教师的指导语明显指示正确的是放在大标记盒子里,幼儿也就用不着思考了。
第2篇:托班科学《种子》教案设计
托班科学《种子》教案设计
活动意图:
关于种子这个话题是生活化的,与孩子的生活实践相贴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将观察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渗透在随机教育中,帮助幼儿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经验。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外型特征,并能够在观察活动的基础上正确表达种子的颜色、形状和名称,初步萌发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2.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1.提出探究性问题,请幼儿自主学习。
(1)提出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问题,托班幼儿年龄小,提问的指向性要明确,每次提问要单一,同时教给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引导幼儿深入地观察和比较。
(2)关注幼儿的回答,有个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让孩子们一直处于兴奋地探究状态,也要照顾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描述,引导每个孩子都有所发现。
(3)提问的过程中给幼儿留下探究的时间,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交流,让他们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学习中积累经验。
2.创设诱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物质环境。将豆子混在一起,并放上几个瓶子,让幼儿按豆子的名称、颜色和大小分类等。
3.将幼儿的经验加以梳理,重新建构新的认知。
4.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活动反思:
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创设,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老师的提问引导了他们进行有序的观察,初步学会了比较的方法,使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所发现,不仅孩子的小手肌肉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锻炼。为孩子的探究创造积极的条件,适时的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活动,使幼儿得到发展。
第3篇: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响叮当
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响叮当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响叮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和摆弄中感知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乐意大胆,说话。
活动准备
1、方形与圆形的罐子若干
2、大筐两个,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饼干。
3、各种辅助器具若干(积木、小棒、小动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请来了一些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他们都躲在这个圆圆的大筐子里了,谁愿意来请好朋友出来。
二、看看、说说、比比罐子的形状、颜色与大小。
1、请其中的一位幼儿来摸出罐子:
你请出的是什么朋友呀?这个罐子朋友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再请一位老师来摸出一个罐子:这是一
第4篇:托班科学:《冰块不见了》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感知、发现冰块的特征重点难点通过活动发现冰块预热会融化的特征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认识冰块,吃过冷饮物质准备:小冰块每人一块,水
教师活动
一、将小冰块分发给宝宝,让宝宝感知在手中冰凉的感觉。--请宝宝观察冰块的颜色、味道,感知透明的特征。--引导宝宝感知冰块凉凉的,握一会手就湿湿的。
二、观察冰块消失的过程,发现冰块会融化的特征。--把冰块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观察小冰块的变化。
三、引导宝宝知道,冰块的形成和融化的条件
第5篇:托班科学苹果的秘密教案
托班科学苹果的秘密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托班科学苹果的秘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2、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难点),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秘密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苹果;切苹果器;箱子;音乐《大苹果》;湿纸巾。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呀?那么请你们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
2、说一说。
请个别幼儿上来摸一摸,说一说。
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呢?可能会是什么呢?
二、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
第6篇: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叮当响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叮当响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叮当响
活动目标:在看看、说说和摆弄中感知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乐意大胆 说话。活动准备:
1、方形与圆形的罐子若干
2、大筐两个
3、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饼干
4、各种辅助器具若干(积木、小棒、小动物等)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今天我请来了一些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他们都躲在这个圆圆的大筐子里了,谁愿意来请好朋友出来。
二、看看、说说、比比罐子的形状、颜色与大小:
1、请其中的一位幼儿来摸出罐子:你请出的是什么朋友呀?这个罐子朋友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再请一位老师来摸出一个罐子:这是一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罐子?
3、两个罐子比一比,一样吗?(一个是方方的、一个是圆圆的。)
4、谁也想来找个罐子做朋友?(请幼儿每人来找一个罐子、教
第7篇:小班科学罐子的秘密教案
小班科学罐子的秘密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罐子的秘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2、自然地讲述探索结果。
3、对听辨声音感兴趣。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难点:自然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开启八宝粥罐子。
物质准备:八宝粥罐子32个,(8个装米,盖上有暗标记,9个装塑料珠子;15个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个(贴有米和珠子标记)。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我发现了什么?
1、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
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
第8篇:托班《水果的沉浮》的科学教案设计
托班《水果的沉浮》的科学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喜欢探索,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感。
二、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图片,盛水容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出示标记‘↑’); “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标记‘↓’)。”
2、思考与讨论 “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