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练习附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4 08:12: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练习附答案

《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练习附答案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语言死亡时陈赛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哈里森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根据他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过去500年的时间里,玻利维亚的kallawaya土著将数千种药用植物的知识内嵌在一种神秘的语言中,只能由父子之间代代相传。

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言的`知识库里吗?

“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树的结构就塌了。”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摘自2010年第2期《读者》)

1.下列有关“语言濒危”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语言的灭绝速度,比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还要快得多。

B.目前,语言的消亡速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每两个星期之后就至少有一种语言会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C.中国的129种语言中,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活力很低,有超过二十种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云南的阿奴语、新疆的塔塔语就在其列。

D.说某种语言的人日益减少,或者说某种语言的人大都开始放弃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都是某种语言濒危的信号。

2.下列与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相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哈里森教授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其余的6000多种语言的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十分脆弱。

B.哈里森教授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认为,只有学过两种语言的人才会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

C.一种语言中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被哈里森教授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D.哈里森教授认为,语言也是人类的财富,每一种语言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都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旦失去了代际的传承,一种语言的书面语言即使还会继续存在,但其实它已经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空壳了。

B.考察一种语言的生命力,考察这种语言在代际传承方面的状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考察说这种语言的人口总量。

C.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曾谈到她对当今世界最大的忧虑,就是我们的世界已经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了。

D.其实,对于人类而言,只要人们不忘记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的不一样,那么,无论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都不可怕。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 “每两个星期之后就至少有一种语言会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错。原文是“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

2.B. “只有学过两种语言的人才会知道”错,原文是“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

3.A B项“更重要的则是考察说这种语言的人口总量”错,原文是“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C项“已经被冲击成”错,原文是“将被冲击成”;D项“无论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都不可怕”错,原文是“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

第2篇: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答案

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答案

【原文】

当语言死亡时

陈赛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⑥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⑦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问题】

11.本文围绕“语言死亡”,从语言死亡的现状、【 】、【 】、【 】四个方面作了说明。(3分)

12.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第⑥段中加点的“据统计”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语言死亡的原因、语言死亡的方式、语言死亡的后果(每点1分)。

12.举例子、列数字(2分)。列举了中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几种语言,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1分)。

13.不能去掉。因为“据统计”表明说明的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具有权威性(1分)。如果去掉,就体现不出它的真实可靠性(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第3篇:《当灾难来临》阅读练习附答案

《当灾难来临》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刚刚发生在韩国海域的游船倾覆海难,夺去了几百个孩子的生命。当人们在为海难的发生震惊的同时,船长率先逃生的事实让人们更为震惊!几百年以来,关于海难,一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海难发生之后,船长一定是最后一个逃生的人。可是,这个韩国船长却违背了这个原则,他不是积极指挥救援,而是置船上几百个孩子和游客的生死于不顾,自己带领着一些船员率先登上了前来救援的船只!

②他被韩国警方逮捕了,他也许要用一生的囚徒生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即使如此,他依然不能被人们原谅。

③公元 79年8月24日,意大利繁华的古城庞贝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整个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当火山爆发的时候,包括市长、法官、警察等所有的人都在仓皇逃命、四处逃窜,整个城市一片混乱。但是,人们发现市政府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赤壁赋练习附答案

赤壁赋练习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基础知识(74分)

(一)注音(14分)

窈窕()冯()虚 桂棹()酾()酒 属()客 ......嫠()妇 愀()然 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 扁()舟 ....

(二)解释加点字(18分)

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山川相缪 ...乌雀南飞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不绝如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 酾酒临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哀吾生之须臾 固一世之雄也 相与枕藉乎舟中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横槊赋诗

...

(三)词类活用(11分)

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潜蛟 歌窈窕之章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东也 下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白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病句练习附答案

病句复习注意

1、答题时我们一要审清题干,是选“有语病”的一句,还是选“没有语病”的一句,明确四个选项的句子,“有语病”的多,还是“没有语病”的多。

2、要全神贯注地通读句子,看到长句子,划主干即可。

病句类型及例句:

一、搭配不当:

1、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2、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05年湖南卷)

二、语序不当:

1、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

2、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发掘”这个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练习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语言死亡时》阅读练习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