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拾荒少年作文300字
拾荒少年作文300字
早晨,我去上学时,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拾荒少年。她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黑乎乎的,一件破烂烂的`运动服极不相称地穿在了身上,脚上的运动鞋鞋底已经破烂,仿佛破烂的运动鞋底张开了巨大的嘴巴开始觅食。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时不时地垃圾库里捡着地上的广告、破棉被、破棉衣、破棉鞋、塑料瓶、废纸、纸箱……她的竹筐里已经装了大量的废品了。
我和同学在她身旁走过,她突然停了下去。我有些不解了,于是我望来望去。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她的身上。她那双明亮的眼睛直望着我和同学的衣服、鞋子、书包,仿佛眼睛里流出了那羡慕的泉水。我想:她一定也很想与我们一样,把那手脚洗干净,然后背上书包,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愉快开心地玩耍。在阳光下奔跑,享受生活的安定和太阳的温暖……
几天后,我所在的小区内举行了“捐募会”我拿了几张百元钞票递给举办“捐募会”的主办人……正准备离开时,我看见了那位拾荒少年……
第2篇:《拾荒少年》赏析
微电影《拾荒少年》观后感
11文秘2班邢婷婷
该片讲述的的是马跃进作为一个拾荒者,他经常跟踪扒手,将扒手销赃后的钱包捡起来,联系失主以便向失主勒索钱财。有一次他照常偷窥扒手作案,看到一张女人照片从那个钱包里掉了出来,马跃进光顾跟着扒手而不顾照片,一个拾荒少年捡起了照片。马跃进照常待扒手销赃后捡起钱包,没想少年一直跟着马跃进,并且趁其上厕所之机偷了钱包。马跃进逮住少年得知真相后,开始了一场奇异地“寻根”历程„„
看了这部影片,我很感动,也很心酸。一个小孩,从小就没有见过妈妈,可能他的爷爷也是也个拾荒者,捡到了这个被遗弃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必须编一个谎言去满足孩子对妈妈的好奇心,而后来爷爷去世了,那张“妈妈”照片就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寄托,为了躲避人贩子,他只能假装哑巴去做一个小小的拾荒者,而且这一切都不是孩子所能改变的,如果一切继续,可能这个孩子就会成长成他爷爷那样的拾荒者,也会有他那样的弃儿,又会成为毅种循环,直到那个中年人的出现,看似不怀好意,似乎一切都对孩子不利,最后却阴差阳错鬼使神差二人成了患难父子,改变了两人一辈子拾荒者的命运,微电影里出现三个拾荒者:小拾荒者——中年拾荒者——老年拾荒者,但是他们都有自己心中的希望,分别是妈妈-女儿-捡来的孙子,可能最后都不存在,但是希望却支撑了他们的生活。人,必须带着希望生活。
电影的配乐很好,刚开始带点幽默,温情处又很感人。演员都是不知名的,说话还带有口音,我觉得这反而增加使得影片更真实。少数几个抒情作用的轨道和升降运动镜头在这种记录感中增加了一些不同的节奏,整体看下来也是恰到好处的。拾荒场景及马跃生活坏境的布置也很到位,在小屋的夜内景内,光线尽量保持了一种现实中带着浪漫的感觉,尽管是一个拾荒者的家充满拾荒者的气息,但也不显得那么脏乱破旧。
这部影片也成功获得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之最佳短片奖。
第3篇:《拾荒少年》的影评
《拾荒少年》的影评
这是一部微电影,时长30分钟,讲的是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演员不是明星大腕,导演、摄像是一帮青年学生。它是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好的影视作品并不非要多炫酷的画面,多豪华的演员阵容。主线明朗,表演真实,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还能引发思考,这是所谓“好”的先决条件,而商业化充斥荧屏的当下,这类的作品已经不多了。关于这部微电影的影评大概有无数人做过了,但不妨碍再写这一篇,经典总是被人反复提起的。
影片的开头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张褶皱的旧报纸后边,一双狡黠的眼睛,这是影片的主要人物之一——老拾荒者。影片伊始的这个镜头只有几秒钟,但已十分鲜明的勾勒出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卑微弱小,俗气得带些狡猾。除了画面与演技的刻画,音乐也起到了不小的烘托作用,这种节奏简单的音调十分具有市井的气息,
第4篇:《拾荒少年》摄影总结
第一次拍摄学校的联合作业,心情是既兴奋又忐忑的。感谢全组人的密切配合和共同的付出与努力才带来了片子的成功。
浪漫的现实主义
《拾荒少年》的剧本我很早就看过。这部片子的剧本是写实的,但骨子里又带着一些温暖和一些小情调。和导演最初的沟通中达成的共识就是想让这部片子的写实主义中带着浪漫的气质。有点像《中央车站》,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点小幽默,但情节中又透着现实的残酷。从最终成片的效果看,虽然一些情节因为时长的原因被大量删减,这种混合的基调还是很好的被体现出来了。
运动风格
全片采用的手持摄影风格是导演对于影片的最初设想,也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点,但这种手持又不同于如《巴别塔》之类的流畅运动,更多的是一种固定中的呼吸感,以及起到给追逐段落提升节奏的作用。其实就剧本来看手持也是一个必要的元素,给片子增加一些记录感,现实
第5篇:拾荒少年的散文随笔
拾荒少年的散文随笔
一日去扔垃圾。远远地看见一对祖孙坐在垃圾箱旁的台阶上。心里疑惑:多糟糕的气味怎么会坐在那里。我走过去扔了垃圾刚想离开。小男孩跑过去,翻检我扔的垃圾。高兴的对奶奶说:“发财了。奶奶!”奶奶露出笑容。我看着他们衣衫整齐。男孩大约6.7岁的样子。和我女儿一般大的样子。不像以往的拾荒者。没有多想就走开了。
次日,女儿吵着要吃彩虹糖。我拿起桌上的10元钱出门了,顺便拎着门口的垃圾袋。走近垃圾箱又看见那一对祖孙。那天很冷,男孩的小脸已经冻得发红了。我顺手把10元钱塞进垃圾袋。一起放进了垃圾箱。果然,我刚走开,小男孩就跑过去了。没走出多远,就听见后面喊:阿姨等等!我停下脚步。正是那个小男孩。“阿姨你的垃圾袋里有钱”说着把10元钱塞到我手里就跑回去了。我走过去弯下腰抚摸着他发红的小脸说:“小朋
第6篇:经典散文拾荒少年
经典散文拾荒少年
拾荒少年
一日去扔垃圾。远远地看见一对祖孙坐在垃圾箱旁的台阶上。心里疑惑:多糟糕的气味怎么会坐在那里。我走过去扔了垃圾刚想离开。小男孩跑过去,翻检我扔的垃圾。高兴的`对奶奶说:“发财了。奶奶!”奶奶露出笑容。我看着他们衣衫整齐。男孩大约6.7岁的样子。和我女儿一般大的样子。不像以往的拾荒者。没有多想就走开了。
次日,女儿吵着要吃彩虹糖。我拿起桌上的10元钱出门了,顺便拎着门口的垃圾袋。走近垃圾箱又看见那一对祖孙。那天很冷,男孩的小脸已经冻得发红了。我顺手把10元钱塞进垃圾袋。一起放进了垃圾箱。果然,我刚走开,小男孩就跑过去了。没走出多远,就听见后面喊:阿姨等等!我停下脚步。正是那个小男孩。“阿姨你的垃圾袋里有钱”说着把10元钱塞到我手里就跑回去了。我走过去弯下腰抚摸着他发红的小脸说
第7篇:拾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3、欣赏油画,学习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教学重难点:欣赏油画,学习观察和想象并练习表达。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1、金秋十月,瓜果遍地,正是收获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与前面的课文不同,这是一篇介绍名画的说明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观察时要有一定顺序,可以按从近到远,也可以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2、你看到了什么?按照你观察的顺序说说。
3、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引入:昨天晚上,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
第8篇:优秀拾荒少年读后感(通用24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评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使阅读不再单纯成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读书之后,我们常常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将内心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写作表达出来,以分享给他人或记录下来给自己。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情节的反思,对主题思想的解析,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作者的理解和评价。总之,通过读后感,我们不仅能从中汲取到养分,也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让阅读更加有味道。撰写读后感时要注意避免片面主观,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书中的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书写自己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一个人与书本的互动和思辨过程,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读内容的内
第9篇:优秀拾荒少年读后感(案例12篇)
读后感的撰写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写读后感时,需要注重思考、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下面是一些读者朋友们写的读后感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启发。
拾荒少年读后感篇一
又一次捧读《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本小册子,心情特别特别地沉重,看着看着,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往下流。
2008年5月12日那天,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死伤人员无数,多所学校的学生也难逃厄运。面对特大的特发自然灾害,涌现出一大批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儿童。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王博,一位11岁的男孩。从地震的教室中帮助同学迅速撤离后,又听到学前班教室传来孩子们的哭喊,他又奋不顾身地救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救出最后一个,他自己也记不清救了多少个小
第10篇:精选拾荒少年读后感(模板16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对作品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的个人感悟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化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和分享我们的阅读心得。读后感应该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但也要注重客观公正,避免片面或偏激的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拾荒少年读后感篇一
看了这部影片,我很感动,也很心酸。一个小孩,从小就没有见过妈妈,可能他的爷爷也是也个拾荒者,捡到了这个被遗弃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必须编一个谎言去满足孩子对妈妈的好奇心,而后来爷爷去世了,那张“妈妈”照片就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寄托,为了躲避人贩子,他只能假装哑巴去做一个小小的拾荒者,而且这一切都不是孩子所能改变的,如果一切继续,可能这个孩子就会成长成他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