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11:45: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走近人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齐读课题。

2、在爸爸妈妈的眼里,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板书。而在小女孩看来,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板书:?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认识不同的人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二、不同角度,感受形象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在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交往中,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小女孩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全文,用你智慧的眼睛找找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肯定读书认真 交流的时候,先,然后)(1)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深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蓬乱)

B老师今天准备了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相信你的理解会更深刻。过渡:在这一节中,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到了爱因斯坦的衣着外貌?

(2)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这句话让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上感受到的?

B爱因斯坦这样的外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吗?(衣衫不整、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破破烂烂„„)

(3)难怪小女孩会想,指名,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A当小女孩这么想的时候,脸上会是怎样的表情?(惊讶、纳闷、奇怪„„)B你能带着这种表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4)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次无意地相撞,他的外表给小女孩留下了衣衫不整的印象。于是她直纳闷。出示:(齐读)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A“纳闷”什么意思?她纳闷什么?

B在你们看来,小女孩眼中的最伟大的人,穿着和外表应该是怎样的?(西装领带、风度翩翩)

过渡:爱因斯坦在衣着上和小女孩眼中最伟大的人大不一样,她很是纳闷。在穿衣细节上不讲究,那么,他的工作环境上又是怎样的呢?

(5)出示:他的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学生交流,体会“乱”。

小结:爱因斯坦最先留给小女孩的印象,就是衣着上不修边幅,生活中不拘小节。板书。让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他们的第二次相遇,4,5小节,说说爱因斯坦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出:谦虚朴实、富有童心、不会对付衣服鞋子,他会对付什么?引出潜心研究)A这里主要写了他们之间的对话,要体会好人物的品质,朗读是关键。同桌练读对话。B提示:爱因斯坦说这话的时候,还加一个可爱的动作,如果能把动作加进去,就更好了。C谁还想读?全体起立,男生饰演爱因斯坦,女生饰演小姑娘。分角色读。

(二)父母眼中的爱因斯坦

过渡: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交往后,觉得他很普通,很平凡。可是爸爸妈妈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出示: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齐读。

(1)在爸爸眼里,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女儿遇到爱因斯坦,他感到很(激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兴奋 最伟大!)(2)你能激动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3)我听出来了,爱因斯坦在父亲眼里是很了不起的,那么在妈妈眼里呢? 出示:她好奇地问:“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三)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过渡:父母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那么他自己又是怎么认为的呢?课文最后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来读读。出示: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1)“只好”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只好”来说一句话吗?(2)“只好”是什么意思?没有其他的用途和方法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真的只能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吗?显然不是。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3)你说的“谦虚”老师很赞同,爱因斯坦真的如自己说的那样平凡吗?我们来看看他的贡献。资料。

小结:在爱因斯坦看来,他只是做了平常人一样做的事情,觉得自己很普通,很平凡。伟大的人如此谦虚,就显得他更加伟大。

(四)我们眼中的爱因斯坦

激发矛盾:在小女孩眼里,爱因斯坦不是伟大的人,他连自己的衣服也穿不整齐;在父母眼里,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而他本人,也说自己并不伟大。那么,在你们眼里,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练习写话。

出示:在我眼里,爱因斯坦是个的人,因为他

。A父母说他伟大,从什么方面说?小女孩说他不伟大?

你觉得他伟大吗?你是怎样看待他的不修边幅与不拘小节的?(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正是从侧面写出他对科学事业的钻研)改为感叹号!

三、名言摘录,升华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在事业上的突出成就,还在于他人格魅力的伟大,人性的伟大。出示名言: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不拘小节

朴实谦虚

最伟大的人!

富有童心

潜心钻研

第2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4.揣摩本文的表达顺序。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

揣摩本文的表达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归类理解课题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读书。都读了哪些书?

2.你读的书里或文章里,有没有带有“和”这个字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从《伊索寓言》引导。《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

3.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带有“和”字的课文。找一个写字好的同学帮我写课题。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里有什么规律呢?

4.课题写好了,谁要读读看?(指导停顿)

5.孩子们,读书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发现规律。说说看,你发现这类课题有什么规律?

6.对,他们都是讲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那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咬文嚼字,在“立像”中“得言”

过渡:从这件事上,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爱因斯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姑娘眼中的爱因斯坦:

投影出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1.孩子们,这两句话能读好吗?需不需要练练?每个人一次机会,选择一句读一读。谁先来?

2.读书要学会看到文字后面的东西。谁从这两句中发现了什么?(1)连两句都是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的。不错,发现了两句的共同点。(2)反映了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哪些类似的词? 衣衫不整,不修边幅,邋遢不堪,衣衫褴褛

学习要学会举一反三,有一个想到一类。这样,学习进步才快。

(3)请你关注文字的表达,你看出了表达的秘密了吗?看出文字的顺序了吗?

3.孩子们,发现我们是怎么读书的吗?首先要读好,然后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老师再教你一个方法?

出示: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1)谁来读?要读好呀!

(2)穿戴的整整齐齐,我们还可以说成?文质彬彬、衣着考究、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3)从衣衫不整到衣冠楚楚,从不修边幅到风度翩翩,爱因斯坦怎么变化这么大呢?从中看出了什么?

(4)这叫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同学们,要想了解一个人,还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听其言,观其行”是什么意思,理解吗?请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选择读读他的言或行。

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出示: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1)一人一句,谁来读?

(2)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联系上面的外貌。(3)指导用“一面„„一面„„”造句。

(4)既然“一边„„一边„„”和“一面„„一面„„”表达相同的意思,那为什么不都用一样的?

出示: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被撞了为什么还主动道歉?联系上文理解。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1)指名读

(2)你读出了什么?

(3)比较:“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不伟大,我是爱因斯坦。”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作客。”(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3)用“只好”造句

课文学到这里,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爱因斯坦伟不伟大? 补充资料:

我认为爱因斯坦,因为。

三、迁移运用,在言语实践中内化语言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说到顺序,其实我们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大家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

哪些表示时间的词? 还有哪些?

3.选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写一写你和谁之间发生的事?题目:我和

第3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抓住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在思辨中感悟人物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玩味文本言语,找寻深处“伟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中着重于“悟”字,通过引领学生玩味文本言语,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领学生感悟文本内在情感,又领学生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1课,在教学本课时,着重抓住“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一研究主题,通过感悟“平凡”来激励学生找寻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文本,在思辨中感悟人物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揭开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的表面“平凡”的面纱,找寻字里行间潜藏的潜心思考、谦虚平和、虚心请教等品质的“伟大”。教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爱因斯坦的平凡中的伟大品格。教学流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引导语: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开始的教学设计,而有关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dan、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

板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引导语: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开始的教学设计,而有关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dan、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模板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模板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四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设计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