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自然资源教案
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教学题目:湘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课的类型: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启发,读书指导方法
重点难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判断,自然资源的特征
详案: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好的,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怎么理解“资源”这两个字?
生:可以被人们所利用的,能量,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资源都有初步的认识,那加上“自然”两个字呢?自然资源指的什么?
生:自然中,可以为人们所用,给人们提供能量的物质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总的来说,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师:现在呢,保持安静,仔细看,仔细听,现在你们在一片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山林之间,暖暖的阳光照在你们身上,有微风徐徐吹过,山脚下有一大片湖泊,旁边还有一些河流小溪,清澈见底,有大的小的鱼群和小虾,伸手就能够到,偶尔有一两只飞鸟略过蔚蓝的天空,远处有一片正在开采的石油基地,开采的过程中还很稀罕的会有人发现一些参杂着金银铜铁的漂亮矿石,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我们更向往山那边是什么?据说山那边是大海,湛蓝的海水,泛着白色的潮汐,有很多鱼群,很多海底生物,还可以看到大片的从海水中提炼出的晶晶亮亮的盐巴,一定很美,哎呀!下雨了,大家收心回到教室中啦~ 好的,刚才图片美不美啊,那同学们还记得画面中有什么吗?
师:森林,肥沃的土地;还有呢?暖暖的阳光,风,下雨了,雨水;湖泊,河流,小溪;鱼虾,飞鸟;石油基地,金银铜铁的漂亮矿石;大海,潮汐,鱼群,海洋动物,海盐;(边板书边归类)好了,大家回忆的差不多了,那么大家也看出老师有一个归类,土地,因为有肥沃的土地,才能生长出茂密繁盛的植物,才能种植水稻等食物,土地对我们很重要(板书:土地);光热,风,降水这些属于什么?想想第二章学过的气温,降水属于什么?
生:气候
师:正确(板书:气候)这些属于气候。那么湖泊,河流,小溪共同特点是?
生:都是水
师:(板书:水)森林,鱼虾,飞鸟,这些,我们用专业词汇把这一类归纳叫做生物,板书(生物)石油基地,金银铜铁的漂亮矿石这些属于什么?对,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铁都属于矿产(板书:矿产)大海,潮汐,鱼群,海洋动物,海盐这一切都存在于哪儿?
生:海洋中
师:(板书:海洋)那么我们发现这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是不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福利?是不是存在自然界中?所以他们都属于自然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师:自认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例如,过去认为不属于自然资源的空气,风景等,现在也纳入自然资源的范围。那么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既然我们说大自然,说明在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难道就意味着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吗?并不是,就比如说我们的水资源,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只有这小小的一部分是目前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而且因为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就是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资源分量在不断地下降,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也越来越少。师:好的,那么既然初步了解了自然资源,那么大家来分辨接下来的图片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分类说明
师:那么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结合身边的事例来说明一下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思考回答
师:好的,说的不错,那么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我们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大家觉得刚才我们提到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这六种自然资源中,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 生: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师:(在板书上用绿笔打钩)对的,因为气候是每天都可以更新的,生物是可以繁衍的,水资源可以循环的,降水,蒸发,再降水,而且我们说循环利用水,说明我水资源可更新可循环,那么土地资源,比如说我们今年在这里盖了一栋楼房,明年可以推掉重复利用当做耕地,这些资源的共同性是什么?
生:可更新,再生,或者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资源
师: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现在大家看到书62页的活动题,看到题一,两张图,第一张,我们看到大片森林被砍伐了,剩下一片低矮的草丛,第二张,森林中被选择性的砍掉了几棵树,那么你认为,哪种砍伐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为什么? 生:第二种选择性砍伐影响较小,因为只砍伐了一部分
师:是的,我们知道森林中有很多生物,而且森林为我们提供氧气,还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所以大面积的砍伐影响肯定比选择性的砍伐大。那么哪种砍伐方式更利于森林资源的再生,注意是森林资源,为什么?
生:第二种,因为选择性砍伐不会破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砍了一两棵还是可以生长的 师:没错同学说的有道理,因为选择性砍伐的破坏性较小,既不会过度影响人类的使用,也可以对自然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师:看到第二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被世人广泛关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使我们利用太阳能的常见方式,你还有哪些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想想? 生:太阳灶,太阳能发电的汽车。。
师:大家还是挺了解的,还有呢?看到书62页的风力发电,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类似于化学能,水的势能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能量形式,那么风力是怎样发电的呢?是把风能转化成了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像东南沿海,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新疆达坂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这样一个风力发电的器械几年前就要500万一个,可见我们国家能源投资不少。师:那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呢? 生:主要是矿产资源
师:是的,矿产资源,大家都知道煤矿,石油,天然气,这些都是生物遗体经过上亿年形成的,再生所花时间很长而且很不容易形成,山西是煤矿大省吧,我有个朋友就是山西的,她给我说现在山西下面就是已接近被挖空的状态,为什么大家盯着山西挖呢,说明那里资源丰富,为什么被挖空呢,因为煤矿啊,石油啊这些化石燃料资源还有金银铜铁这些金属矿产资源很有限,挖完就没有了,所以说他们是非可再生资源,总的来说,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比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周期很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师:大家关注63页的阅读,了解一下中国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的种类一共有171种,查明储量的一共159种,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总量丰富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可惜啊,多是多,结构不合理,煤炭资源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少,看图3—6,分布差异比较明显,而图3—7是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其中位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钨,锑,稀土,钛等金属资源的储量,总之中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65页活动题在书上完成,之前的活动题坐在PPT上
1,大理岩,食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为矿产资源更新再生速度很慢
2.重庆
主要能源矿产:天然气,煤炭
分布于綦江,荣昌,璧山,大足
主要金属矿产:锰,铝土,贡,锶,钡,石膏,石灰岩,地热水,矿泉水
分布广泛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新能源
第2篇:自然资源教案
自然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用具】
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观察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讲述。
2、阅读课本52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1、自然资源
讲解: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但是不属于自然资源。
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
补充: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
(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通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总量丰富,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讲解:课本54页的表格是一个考试内容,要依据几种自然资源的位次,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少,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前提是自然界中的东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阅读课本知道,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阅读煤矿分布图,知道我国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北方,油田也分布在北方。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作业设计】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举例说明。
第3篇: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
第4篇: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
教学提纲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景观图] 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 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
第5篇: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自然资源概况》 学案
实习学校:会城创新初级中学
姓名:黄X均
班级:初二(13)班
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自然资源”是八年级地理的第三章,也是将人类生活和人文环境相联系起来的一个章节。课标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课标还要求学生明白到,我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都是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已有相当的感知。因此本堂课可以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去加深体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感知水平,并上升到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了解人类
第6篇:关于自然资源教案3篇
关于自然资源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然资源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
3.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2.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3.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谈谈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通过课本资料的数字,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5.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
6.讨论,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情感态度
第7篇:关于自然资源教案三篇
关于自然资源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资源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自然资源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
教学提纲
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
第8篇: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