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祖父后园和我(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目标定向】(1′)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积累文中生字词,并正确识记。
【限时预习】(15′)
1、 朗读课文,识记注释①并标记生字。
2、 再读课文,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再反复朗读,细细体味。
3、 通过读课文,回忆自己童年时有哪些有趣而美好的记忆,哪些在你的记忆里最有趣最深刻?这些事都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记?有什么感受?对你现在有影响吗?
【小组展示】(10′)
1、分配小组展示任务,组长组织检查讨论。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讲解
3、组长检查组员掌握情况
【当堂检测】(19′)
一、基础巩固
1、 给加点字注音
闪烁()蚌壳()啸()水瓢()谷穗()玫瑰()
玩腻了()地榇()蚂蚱()铲地()
2、文学常识填空
《祖父、后园和我》一文节选自,作者是,原名,曾用笔名、,主要作品有。
二、发展潜力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2、 后花园中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4、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
王强
第2篇:《祖父、后园和我》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一)语文训练
1、了解童年的乐趣,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浓浓的亲情,领悟作者的自然美、人情美及自由和天性的向往。
教学重点:确定文中的重点人物。
教学难点:浓浓亲情在文中的体现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部分自己童年时的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内容集中,情节完整,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非常生动,体现了萧红小说散文诗化的特点。
文章以第一人称写的。以“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回忆了“我”与祖父在后园的种种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欢乐、自由、温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人性美和自由天性的向往。
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和祖父在后园的活动;第二部分介绍祖父及祖父和“我”在后园的活动。
从写作特点上看,本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着欢乐的童年,同年趣事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本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欢乐的童年,走进美丽的后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查字典,结合注释自学生字词。
3、集体交流
谷穗、衣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玩腻了:玩厌烦了。
谎花:不结果实的花。
明晃晃:形容花园里的红花绿叶,新鲜漂亮。
毛嘟嘟:形容狗尾巴草毛茸茸的样子。
蓝悠悠:形容天很蓝。
4、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放慢速度读课文。
2、整体感知
A: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B:后花园中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学生分组研讨。
4、集体交流
(1)a、种小白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窝一个个溜平。
b、铲地:我把狗尾巴草留下,祖父教我如何识别。
c、“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樱桃。
d、在祖父的陪同下,“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e、插花事件。
(2)这些问题,让学生指出即可。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读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课后同学们把生字新词读熟写会,进一步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前补偿
请你简单说说“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中做了哪些事?
二、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课
1、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朗读:
要求:放声朗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语言通俗,富有情趣,写的诗人人喜闻乐见的事,估计学生不存在阅读障碍,因而以学生自由阅读为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大声地朗读,做到富有感情。
4、研讨、赏析(投影)
提问:(1)祖父和“我”分别有怎样的性格?
(2)阅读体味下面的句子。回忆一下你的童年,然后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
投影出示:P21研讨与练习二
参考答案〉
(1)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2)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2)体味句子
a、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从“金”“绿”“嗡嗡地飞”“满身绒毛”以及“胖圆圆”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b、“啸”是“呼啸”之意。表示发出声响。
“,冒烟”表示下雨时,密集的雨点打在大榆树树冠上飞溅起来,加上大榆树上下雨水迷漫,风一吹形成水雾,远望犹如“冒烟”。
因为榆树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而沙滩上的蚌壳多而密,在太阳的照射下,也会闪闪发光,所以作者由叶子想到了蚌壳。
c、句子使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切都活了”在孩子的眼中,一切充满了生命,都有人情味。这是合理的想象,也是基本的事实。
d、类似这样的经历你有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联系实际,自由交流。)
注意联系实际语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进行学习品味。
三、课堂练习
1、延伸拓展
师: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请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
学生找出第一部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指示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不停地跑。”
老师引导学生赏析、体会作者的“天性”“自由”。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高声朗读,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把那种自由和天性淋漓尽致的读出来,甚至喊出来。
2、课文研讨:
(1)本文的重点人物是谁?为什么?
(投影)(祖父带我玩,教我锄地,给我讲狗尾巴草和谷穗的差别,祖父用草帽与孩子们捉迷藏、做游戏,所以本文的重点人物是祖父。)
(2)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
《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此,文中的“我”基本上是作者本人。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会议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赏析了《祖父、后园和我》一文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明确了文中表现的重点人物,感悟了文章的主旨。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作业:积累你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8、祖父、后园和我
祖父我
勤劳慈爱天真活泼
幽默风趣顽皮可爱
有一颗童心有一颗自由的心
第3篇:答案祖父、后园和我
编号:cyw6008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写人: 石志妍审核人:审批人:
《祖父、后园和我》导学案
【使用说明以及学法指导】
1、依据基础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熟记【基础案】中的【基础知识】二,了解【基础知识】一;(A1、A2还需要完成【拓展案】,B1完成【拓展案】的一部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的“我的质疑”处。
4、注意效率,限时完成。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课文生字、词,熟练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点评质疑等方式,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基础案】
第4篇:答案祖父、后园和我
编号:cyw6008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写人: 石志妍审核人:审批人:
《祖父、后园和我》导学案
【使用说明以及学法指导】
1、依据基础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熟记【基础案】中的【基础知识】二,了解【基础知识】一;(A1、A2还需要完成【拓展案】,B1完成【拓展案】的一部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的“我的质疑”处。
4、注意效率,限时完成。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课文生字、词,熟练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点评质疑等方式,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基础案】
第5篇:《祖父、后园和我》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一)语文训练
1、了解童年的乐趣,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浓浓的亲情,领悟作者的自然美、人情美及自由和天性的向往。教学重点:确定文中的重点人物。教学难点:浓浓亲情在文中的体现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部分自己童年时的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内容集中,情节完整,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非常生动,体现了萧红小说散文诗化的特点。
文章以第一人称写的。以“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回忆了“我”与祖父在后园的种种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欢乐、自由、温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人性美和自由天性的向往。
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和祖父在后园的活动;第二部分介绍祖父及祖父和“我”在后园的活动。
从写作特点上看,本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第一课时
第6篇:《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内容相对集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富有情趣,写的是人人喜闻乐见的事情,不存在阅读障碍。课文中对后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应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以唤起美感,陶冶情操。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景记事
3、体味感受文中浓郁的亲情和儿童纯真、自由的天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萧红原名张迺(năi)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
第7篇:《莺》(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莺的特性,体会作者对莺的感情。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可爱,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A、体会语言的优美。B、学会细致观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想知道莺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吗?先解决掉这些拦路虎吧!
阴mái()弥漫()迁x()xī笑()
千呵万护()栖息()恬静()
2、你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
阴霾:
②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
迁徙:
③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
销声匿迹:
④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
涵养:
⑤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
第8篇:春(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春
课型:新授课编者:执笔:于风伟审核: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yùnniàng()(2)wǎn()转
(3)披suō()戴lì()(4)liáo亮()
2、填空:
(1)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力作有《》、《》。
(2)“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意思是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