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11:37: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西屯中学

巩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识别两种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二力平衡条件,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演示

滑轮、钩码、细绳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回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板书:不受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你发现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吗?(请学生例举一些)提问:他们受到力的作用吗?

学生回答:受到力的作用。(请学生说出受到了哪些力?)提问:牛一定律说不受力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现实中物体受了力仍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受力——静止或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怎么会事?你想得通吗?

(二)新课教学

原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状况下,而在现实中我们把物体受了力仍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所受力称为平衡力。(板书)

现在请大家说出你身边的平衡力。(学生先讨论,后抽学生回答)平衡力中二力平衡是最基础的,既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我们先研究二力平衡,即: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1、做一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前期准备:实验器材、活动记录单。)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器材,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第一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大小关系。第二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方向关系。第三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第四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抽1-2个小组同学说出方案。学生做实验,收集证据。

2、学生汇报刚才的实验情况,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提问:刚才的实验是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

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三)拓展:(教者总结点拨)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的比较 【练习巩固】:

1.1、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F1=5N

F2=5N F2=5N A F1=5N C

F2=5N F1=5N D

F1=3N B F2=5N 2.某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没有推动,则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改用150N的力推也没有推动,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

3、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A、12000N

B、6000N

C、3000N

D、无法判定 六.作业:想想议议,P1381、2、3

第2篇:《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2.难点:a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b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

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2.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3.反馈练习

a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或_________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b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c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______。

第3篇:二力平衡教案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辨证思想。

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引入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二、新课教学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索实验中,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

教师用:演示用弹簧秤,铁架台,滑轮组; 学生用:每组(四人)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图1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力平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力平衡教案1

二力平衡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辨证思想。

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引入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二、新课教学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二力平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力平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