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11:37: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的电路跟我们生活中更是细细相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电路的定义与作用: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

(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2篇: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 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 源两端的电路。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3篇:初中物理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上面对物理中电路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物理电路必备知识点

物理电路必备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电路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电路必备知识点1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

1、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4)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1)凹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物体带电的标志: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就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质就失去电子带正电。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电子电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电子电量。它是1.6*10^-19库。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