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秋菊打官司 观后感
阅《乡土中国》《秋菊打官司》有感
在看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之后,惊人地发现两部作品的描述的相似性,都是对中国基层社会最真实的描绘。
乡土本色、两议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私人道德的维系、家族及家族男女有别的纪律维持、礼治秩序、社会无讼、无为而治、长老统治。打开《乡土中国》,似是叩响了乡村的门环。“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社会继替”等一个个内涵深厚的概念,在为我们撕开那些遮蔽着乡土的斑驳混杂的意识形态,呈现着乡土的本真。在透视乡土社会的真相上,《乡土中国》这样一部可以和鲁迅的《呐喊》《彷徨》相提并论的杰作,着实让我们获益匪浅。费孝通先生从乡村的诸多具体细节里提炼出“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意在帮助国人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而作为自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费孝通先生的描述与现实相差无几。
在《秋菊打官司》里,秋菊大着肚子上镇里、县里、市里“讨说法”,一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我们感叹于秋菊的执着。然而事情的结果是村长被抓走刑拘15日,秋菊陷入极大的迷惘中,她不明白:她的坚持只是想让村长赔礼道歉,结果为何是把村长给抓了。秋菊的最初的简单的要求和事情发展的结果南辕北辙。这一矛盾显示地正是一种现代法律与乡土习俗文化的冲突:
在中国,社会秩序可以分为两套秩序,一是乡土社会的民间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这在农村里体现的更是明显。
在农村,最大权力者是村长,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维系人们的纽带,面子是人们追求的东西。而在官方秩序中,权利者是公安局、政府,法律评判行为,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们关系的是合作关系或利益,人们追求利益,这利益和面子则成了这两大秩序的核心。
看罢《乡土中国》和《秋菊打官司》这两部优秀作品,其实不难发现,二者描述视角不同,但所体现的含义是极为相似的。我们更可以发现:《乡土中国》里描述的乡土秩序、社会无讼等内容在《秋菊打官司》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作为60年前的言说,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亦是在六七十年代的背景下,然而它们在今天依然开启着我们的视界,令我们获得对乡土社会的深层颖悟。在党实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在细阅这两部作品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多做思考,为着我国基层社会的良好建设付出我们的努力。
第2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导的一部电影,当时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宣传《行政诉讼法》的出台,也借这部片子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秋菊的男人和村长吵架,骂了一句“断子绝孙”的话,因为村长只有四个丫头,没儿子,村长大怒,踢了秋菊男人“要命的地方”。秋菊要村长认错,村长不肯,她就一级一级上告,讨她的“说法”。后来秋菊难产,村长领了人冒了大风雪,走了几十里山路把秋香抬到县医院,救了秋菊母子的命。没想到,正当秋菊感激不尽,等着村长来吃儿子的满月酒的时候,上级查出了秋菊男人被村长打的伤处,派了一部警车把村长带走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除以15天行政拘留的处罚。
对于这部影片,我个人有以下几种感触。
一、我国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用合适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影片当中的村子里,秋菊似乎是唯一一个想到以法律来讨要“说法”的人!但是虽然知道上访,我们也应当看到,秋菊的内心里其实并不知道上访及诉讼到底都是些什么概念,我们在最后村长被抓走时秋菊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把村长抓到“黑屋”里关几天并不是秋菊想要的结果,她要的不过是村长的一句道歉而已,可见,她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其他村民们就更加不消说了,压根就不愿意运用法律维权,他们甚至认为打官司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秋菊的男人就说秋菊“也不怕人家笑话!”。
二、利用法律维权的成本问题是当今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影片中我们知道,秋菊为了讨到她的“说法”,几乎把家里赖以生活的辣子都卖光了,我不禁要问:这么一个小小的说法怎么那么值钱?而在我们当下这个时期,因为成本太高而无法维权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并且,在当前辩护制度不断发展的时期,只要有资本有金钱,富人与穷人的对立中,富人就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某些见钱眼开的无良律师自是有本事把黑说成白,把错说成对。更加常见的例子就是劳动关系中的这种矛盾了,劳动者似乎总是遇到额外加班而没有合理的加班费的情况,那些老板们根本不怕员工们的投诉,因为几个钱就可以摆平。而且,试想,劳动者的薪水本来低的可怜,顾得上自己的生活尚且困难,他有可能去花大笔的费用打一场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官司吗?于是,企业老总们更加心安理得地剥削着工人的劳动,试问在种情况下,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实现?所以说,要想让民众切实地以法律维权,就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法律维权的成本。
三、在我国推进法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而是要把我国的现实的法律制度与我们的传统价值、风俗习惯相协调。苏力说:“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权威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法治的思想,总是趋向于扮演“大写的真理”,主张普适的公民权利,为的是让秋菊们相信,在“理性化”的法律面前,非但有平等的身份,而且有公正的说法。但是秋菊的问题被很好的解决了吗?没有,秋菊与村长的关系本来已经和解了,后来政府的介入反而让她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个结果显然不是她所能接受的,更加不是她想要的。可见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具有普适法治理念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太适用,他们还在依靠传统的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以及习惯法来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他们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适应法律,法律也需要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完善自身以适应中国的现实社会。
第3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2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看这部影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巩俐的装扮真的是非常贴切也非常的到位,把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然后就是,影片反映的年代让我又回忆起了小时的点点滴滴,有点苦涩有点怀念。确实这部片子有很多的看点,比如乡村人民的耿直和淳朴,勤劳和不屈,甚至说农村经济的落后思想的单一法制观念的淡薄等等。作为一个法科的学生,看完这样一部片子必然会引起我从法律的角度去观察这个问题,用法律的眼光去审视这样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子。电影当中秋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影片塑造了她为了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而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有泪水也有委屈更有得不到支持是的伤心与难过,最后她成功了但她又觉得自己失败了,她用迷茫的眼神表达了她自己的疑惑与不解就像我们看不到中国法律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一样。为什么这
第4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在没看影片之前,赵老师就给我们说,这是一部以浓厚的陕北乡土情结为背景的电影,仔细感受一下影片反映的法理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和那时候的人对于法律的认识。于是带着这样一个目的,我们开始观看。
整部电影围绕着村长王善堂与村民万庆来和秋菊夫妇的矛盾展开。村长按照“上面的文件”的规定禁止万庆来一家在自家的地里搭建辣子棚,而万庆来却以村长家生了四个女孩且在刚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没有了生男孩的可能为笑柄用言语侮辱村长,遭到了村长的踢打。事后万庆来认为“村长打人是应该的”而忍气吞声,但秋菊却非要“讨一个说法”—让村长道个歉。在她看来,村长打人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踢她男人下身那里。于是她挺着大肚子和她妹妹一起开始去告状。从乡里告到县,又从县告到市,因村长始终不肯道歉,最终告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在这
第5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么久的影片,刚开始对于视频的效果无法接受,在想:这电影怎么这么烂,要这么看啊!可是,毕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坚持下去吧。还好坚持看下去,才发现原来旧电影也有精彩之处!
整部影片讲的是一农村妇女秋菊如何向村长“要个说法”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于是秋菊相继找到乡政府、县公安局以及到市里,但结果都是败诉。秋菊依旧不服,最后找了律师并向人民法院起诉。先不说结果如何,单是想到一名住在一个穷乡僻壤的怀有身孕的普通农村妇女从乡里、再到县里、最后到市里,为的只是要那小小纠纷的一个合理的“说法”,可想而知,当时农村的法律意义是相当薄弱,法律体制也相当不健全,无法保障公民的利益,准确地说是
第6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大家知道,这是十几年前,著名导演张艺谋、著名影星巩 俐,他们合作完成的一部电影作品。当时一问世,就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的、高度的评价,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在社会意 义上,也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就从后面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十几年前 能够问世,它起来了一个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这样一个很大的作用,这 种唤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它唤醒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普通公民,认识到通过 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这种唤醒,通过这个影片告诫我们的 干部,不管是农村的干部,还是城市的干部,不管是基层的干部,还是上级机关的,政 府机关的干部,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和认识,就是说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当 依法
第7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1: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看完《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虽已很久,但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很大的感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为寻求心中的公道而不断上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向村长讨个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
第8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第1篇
“秋菊打官司”打官司这一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陕西某农村的一农妇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打伤后,为了“讨个说法”而层层向上级行政机关要求行政复议,并在最终行政复议讨不到令自己满意的说法后,通过行政诉讼,通过打官司,得到了和原行政决议不同的“法说”。当我们看到秋菊带着迷茫和不解的眼神远远地眺望着带走村长的警车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的背景是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不久,具有明显的民告官色彩。但与其说是其对行政诉讼法宣传有重要意义,还不如说是其在某全角度上反映出了中国行政法制建设所面临的情境。
情境指的是政治所发生的环境。它由一个国家的文化、社会结构、人口因素以及历史经历所构成。(《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美]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