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傅弈,相州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傅弈,相州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傅弈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于西域,言遥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①荧惑:火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时人多俭仁厚
多:与“少”相对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仪曹事汉王谅
又耻以数术进
B.乃荐弈自代
萧瑀乃遵无父之教
C.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
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D.佛于西域,言遥路远
礼本于事亲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4分)
②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分)
参考答案
5.B(多,称赞)
语境
时 人 多 俭仁 厚, 而 称 弈 之率 直。
翻译
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并称赞傅弈坦率正直
6.A(A.介词,凭借;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连词,表并列,并/连词,表转折,但是;D.介词,在/介词,对)
7.B(②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④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⑥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不是他率直的表现)
8.D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解说:原文出现在第四段,“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是他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是他的放纵旷达的表现。
原文
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9.(1)断句: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每错、漏二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采分点:“既”,已经,……之后;“数”,多次、屡次;“过”, 过失、过错;“之恨”,怨恨他,宾语前置。(各1分)
弈既与俭 同列, 数 举 俭之 过, 而 俭 不之恨。
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怨恨他。
②采分点:“非”,非议、;“亲”, 父母;“其……之谓”,大概说的就是……,宾语前置。(各1分)
臣 闻‘非 孝 者 无 亲’, 其 瑀之谓 矣!
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大概说的就是你萧瑀吧!
【参考译文】
傅弈是相州邺县人,非常精通天文历法。隋朝开皇年间,凭着仪曹的职位侍奉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后为隋炀帝所杀),等到杨谅起兵,对傅弈说:“现在火星进入井宿的位置,这是什么预兆?” 傅弈回答说:“不是奇怪特别的现象。”杨谅不高兴。等到杨谅兵败,(傅弈)因为这件事而免于被杀,被调到扶风。唐高祖(李渊)担任扶风太守,非常敬重他;等到高祖登基后,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太史令庾俭,因为他的父亲庾质在隋朝时说了占卜预测吉凶之事,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被打入牢狱,最终死(在)狱中,于是(庾俭)引以为戒;(庾俭)又以凭借占卜来升官为耻,于是推荐傅弈代替自己,傅弈就被提拔为太史令。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怨恨他。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并称赞傅弈坦率正直。傅弈上奏的天象变化情况,多次和皇上的心意符合。
武德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有的游手好闲,穿上袈裟来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还俗成婚,就有十万多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有好处,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在的(地方)。又上了十一篇疏,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详细讨论。中书令萧瑀跟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的议论——‘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侍奉。而佛祖(释迦牟尼)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背弃他的父亲;凭借一介匹夫的身份而对抗天子,凭借子女的身份却背弃亲近的人(亲人)。萧瑀竟然遵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大概说的就是你萧瑀吧!”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地狱设置的,正是为了(你)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传位而停止。
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全世(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
傅弈平日遇到生病,未曾请医吃药,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又经常在醉酒卧倒时,突然惊起说:“我一定要死了!”因此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他的放纵旷达都表现在这一类事上。
第2篇:“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全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子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康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国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间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今。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年。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揆:估计、揣度
B、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进用:提拔、任用
C、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奔北:逃向北方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绐:蒙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即以其众归于伏威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辅公祏之反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11、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车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逐渐强盛起来。
C、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高祖赐死。
D、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傅焉,因发其盗事。(3分)
(2)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3分)
(3)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4)
参考答案
9、C(奔北,当作“败逃”讲)
10、A(A项均为代词,“那些”。B项均为介词,前者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后者表比较。C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为“按照”,后者为“因为”)
11、D(①交待杜伏威和输公祏逃亡做强盗的经过。⑤主要反映杜伏威的残暴。⑥反映杜伏威法纪严明。)
12、C(“受猜忌”“被赐死”原文无此意)
13.(1)辅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他,输公祏的姑母心生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3分。“攘、憾、发”各1分)
(2)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3分。“苦、见”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4分。“苟、故事、是”各1分,定语后置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年轻时潦倒失意,也不经营谋生之业,家庭贫用不能养活自己,经常穿壁翻墙偷东西。与辅公祏是生死之交。输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杜伏成,公祏的姑姑心有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倩。郡县紧急追捕他们,杜伏威与辅佐祏是一起逃命,聚集了一帮人组成强盗集团,他当时年仅十六岁。
当时下邳有个叫苗海潮的,也聚集了不少人做强盗,杜伏威派辅公祏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而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获,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使力量变得强大些呢,就不会担心隋军来制约我们了。如果你能够做首领,我定当恭敬地跟随您,如果你估量自己不能胜任,可以前来听从我的指挥,不然的话,我们就打一仗来一决高低。”苗海潮害怕了,立即率领他的同伙归附了杜伏威。江都留守派遣校尉宋颢率军讨伐杜伏威,杜伏威和他作战,但装败逃,将宋颢的军队引入芦苇丛中,然后从风向的上方纵火,迫使宋颢的步兵骑兵都陷在沼泽里,火势蔓延开把他们都烧死了。海陵贼帅赵破阵,听说杜伏威的.士兵少就轻视他,派遣使者召唤他,要求和他合并兵力。杜伏威命今辅公祏整肃军队屯驻赵营外以防事态变化,亲自带领十个将士带着牛肉和酒进去拜见。赵破阵非常高兴,拉着杜伏威进入营帐内,把所有的头目召集到一块,举行盛大宴会并尽情痛饮。杜伏威在席上斩杀了赵破阵,然后兼并了他的同伙。从此,杜伏威军队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不久又屠安宜城。
宇文化及谋反时,委任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伏威没有接受。后来又率部转移到丹阳,提拔任用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那些犯了盗窃的人以及贪污的官员,无论轻重都杀掉。唐太宗围攻王世充时,派使者招抚他,杜伏威请求投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杜伏威派遣他的将军王雄诞在杭州讨伐李子通,捉拿后将李子通就给了太宗。后来又在歙洲击政汪华,完全占有江东、淮南的地区,在南与五岭相连,向东直到东海。不久听说太宗平定了刘黑闼,进攻了徐圆朗,杜伏威害怕于是前来朝拜,被授予太子太保,仍然兼任行台尚书令。留在京师,朝廷对他以礼相待十分优厚,地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表示时他的宠爱不同于众人。辅公祏谋反,假称是杜伏威的命令,来哄骗杜的士兵,高祖派遣赵郡王孝恭讨伐他。这时杜伏威在长安生急病死了。等到辅公祏被平定,孝恭得到辅公祏造反的言词,不知道这是假的,立刻把事情奏禀皇帝,于是废除杜伏威的名号,罚没他的家产和家小。贞观元年,太宗知这了他是冤枉的,于是赦免了他,恢复他的官爵,按国公的礼仪予以安葬。
第3篇:“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州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州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
第4篇:《西门豹治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西门豹治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渐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
第5篇:“冯晖,魏州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冯晖,魏州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冯晖,魏州人也。为效节军卒,以功迁队长。董璋反东川,晖从晋高祖讨璋,军至剑门,剑门兵守,不得入,晖从佗道出其左,击蜀守兵殆尽。会晋高祖班师,拜晖澶州刺史。
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晖袭滑州,不克,遂入于魏,为延光守。已而出降,拜义成军节度使,徙镇灵武。灵武自唐明宗已后,市马籴粟,招来部族,给赐军士,岁用度支钱六千万,自关以西,转输供给,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青冈、土桥之间,氐、羌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晖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晋高祖下诏书褒美。
党项拓拔彦超最为大族,诸族向背常以彦超为去就。晖之至也,彦超来谒,遂留之,为起第于城中,赐予丰厚,务足其意。彦超既留,而诸部族争以羊马为市易,期
第6篇:学弈原文及翻译
学弈原文及翻译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学弈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