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08:11: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一》。本人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进行汇报。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以及加减乘除混合三步计算的基础上的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探究、自主学习得出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但没有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还没有达到熟练度的基础上教学的。而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是小学生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对于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巩固与加深哪些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如何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采用哪些措施和方法组织有效的练习。进行哪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形成哪些数学基本能力;获得哪些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 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你会背诵哪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你能快速的说出这首诗有多少个字吗?(学生采用混合计算的方式说出古诗的字数)

(设计意图:现在正积极探讨是否进行文理分科,我想在数学课中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清明节就要到了,老师这节课就带同学们去我们家乡的.苍山去游览一番。我们一共去了30名同学,还有老师。如果学生票每人2元,成人票每人5元,我们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探究、解决说出计算步骤)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巧妙创设情境,设计让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多,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引出课题:四则运算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现在我进入了园林内,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可是这里不满了地雷,同学们能不能快速而用准确的把他排除掉呢?出示一组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计算题。计算完毕学生总结方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走过这片平地,我们将要面临着陡峭的台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登上去呢?出示一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紧扣上一环节的情境,呈现较简单的几组习题,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成功的喜悦。)

2、综合练习

我们现在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塔的正面有三幅石雕,左面和后面分别有四幅石雕,你知道塔的四周一共有多少块石雕吗?

这时老师看见一位老人在苦苦的思索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3、提高练习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山脚下,马上就要攀登主峰了,在上山以前,我们需要买一些东西,给你20元钱,面对这么多商品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我这样整改情境图,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可以帮助实现在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现在我们要开始攀登主峰了,道路是崎岖的,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登顶成功,只要细心,你就能行。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练习,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2、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练习,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教师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以情感性和知识性评价。

2、课外延伸

课本第九页思考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尚存在的疑问告诉小组的同伴,针对学生疑问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给予解决,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解决,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

第2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你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实际需要的运算顺序不相符时,就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号)这样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这部分就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楚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你对自己学得怎么样?接着生生互评。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第3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混合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混合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练习题 2017.10.20

四年 班 姓名 成绩

一、在○里填上“﹥”、“﹤”、“﹦”。

90÷9+1○90÷(9+1)770-(530-230)○770-(530+230)540÷6÷15○540÷(6×15)30×8+12○30×(8+12)

18+90÷18○(18+90)÷18

二、在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67-25=422、58-37=213、83×2=166 42÷14=3

90-21=69

200-166=34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三、下面算式的括号,有的去掉后并不改变计算结果,在这样的算式后面的“□”中打“√”。

1、(60+40)+1 □

2、(36-20)÷2 □3、28×(10÷5)□4、80÷(4×5)

□5、70-(50-15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

学法根据课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25-25×6

(135+75)÷(14×5)

120-60÷5×5

(135+415)÷5+16

720-720÷15

240+480÷30×2

(120×2+120)÷9

1024÷16×3

1200-20×18(360-144)÷24×3 225-10×(6+13)164-13×5+85330÷(65-50)

128-6×8÷16

64×(12+65÷13)

10000-(59+66)×64

(315×40-364)÷7

(2010-906)×(65+15)

106×9-76×9

19×96-962÷74 5940÷45×(798-616)

12520÷8×(121÷11)(20+120÷24)×8

117÷13+36×15 2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3774÷37×(65+35)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